一品奸臣(322)

作者:苏诀 阅读记录

苏清朗一怔,没想到他会问出这样的话来。更何况,说出这种话的,还是太子的太傅。

他偏过头,斟酌片刻,才回答道:“古语有云,有教无类,太子殿下是愚钝了些,但贵在内心善良,如今又有长进。更何况,谁也不是刚出生就能志勇双绝的,身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皇上既命我们教授太子,其目的即在于此。”

孙太傅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对于苏清朗的回答,似是认可了。

但不知为何,最终还是叹了口气:“太子殿下近来是长进了不少,但作为储君,终究……还是差了些啊。”

这句话,落入苏清朗的心中,几多悲哀,几多忧愁。

太子殿下愚钝懵懂,根本不是当储君和皇帝的料,这种事,他何尝不知?

只是,他答应过会陪伴在他的身边,不管未来的世事有多艰难,都会帮助他,辅佐他,此誓言一经说出,便再无更改的可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即便知道很难,即便知道对面的敌人是梅柳生。

从孙家出来,他手里拿着孙太傅给他的东西,不知为何,不想回梅府,只想找个安静的地方,看着孙子仲的遗物,静静地待上那么一会儿。

让车夫驾着马车,沿着长街走了好一会儿,才忽然想起来一处,于是让他调转方向,向国子监赶去。

此时,国子监中的学生皆已放假回家,他一个人,身着便装行走在院中,没人注意,更没人阻拦。

这些年,南唐国力式微,就连皇室都捉襟见肘,更别提兴办学堂,增添器具了。

昔日繁华热闹的国子监,屋子破旧了许多,就连院中的花草也萧条了不少,不像他们那时候,画栋雕栏,朱窗绿瓦,春日里杨柳依依,木架上总是盛开着一串串的紫藤花。

还记得那时候,他们跟随先生坐在院中的花藤下,焚香弹琴,对弈品茗,秀尽了一身的风雅。

先生博学多才,对学生亦是严格,门下弟子无不多才多艺,尤其他们那一届,堪称杏林场上的一段佳话。

只可惜,后来人死的死,走的走,直到现在,甚至还未曾有过一次聚首。

想到徐家那次,看到跟随在先生身边的几个少年俊才,苏清朗的心中却又安慰了不少,有些东西,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消失,但也在时间中,终会被下一个东西取代弥补。

他走到紫藤花的架子底下,挨着石桌坐下来,又将孙太傅给他的东西放在桌子上。

这里,是他以前经常来的地方,安静无人,可以来此背书,还能躲个清闲,还记得有一次,他在亭下玩了一会儿,觉着无聊,便在碗口粗的紫藤花木根上,刻下了谢玉的名字。

那时,他被家里的人惯坏了,淘气的很,一点儿都没觉着这是一件错事,甚至很快就将这件事抛到九霄云外。

直到第二天,他看到花架子底下蹲着一个人,正在努力用黄泥抹去他刻下的名字。

他记得,田间乡野都是用这种法子给树木治伤的,两方对比下来,这才发现自己的不是。

虽然愧疚在心,但出于自尊心作祟,他还是厚颜无耻地将这件事推给了谢玉。

反正从小到大,谢玉不知道给他背过多少次黑锅,大的小的,也不差这一回。

可是孙子仲却很生气,仅是冷冷地瞪了他一眼,便拎着盛黄泥的木桶离开了。

接下来的很长时间,每当看到他都是冷着脸,之后他才知道,那天他刻字的时候被孙子仲瞧见了。

所以不难想象,当他把责任推给谢玉的时候,在孙子仲心中,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渣。

可是很奇怪,像孙子仲这样的小正经。最后,还是跟他成了朋友。

一卷画轴,一个木盒,苏清朗垂眸望着,片刻后,还是伸手将木盒拿起。

孙太傅说,等他看到了这个东西,就会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或许,这和孙子仲背叛他们的事情有关。

所以,他有些迫不及待。

木盒打开,里面却是几封书信,红色的贴纸上,写着孙子仲的名字。

这是孙老太傅的笔迹,苏清朗认得的,他们祖孙两个从前,一直有通信的习惯,他也是知道的。

打开信笺,里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苏清朗看完以后,又打开了另外几封,看着看着,不由涌出眼泪,红了眼眶。

当今皇上奢侈暴政,致使南唐民不聊生,太子殿下愚钝无知,根本不可担任储君大任。

若是当年的翌王殿下还活着,以太子殿下现在的德行,根本不配与其项背,若翌王殿下还活着,他才是最合适的储君。

一页页,一张张,放眼望去,皆是这样的字句。

他明白,他了然,若是这样的书信,落到皇帝的手中,那么被诛全族的,定会是他们孙家。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