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进桃花源搞基建(18)

作者:辛西鸦 阅读记录

这一次,玉璧没再显现任何变化。

时间一分一秒过了很久,久到槿荣以为刚刚是她的错觉。

“多思无益,动手做吧。”

玉璧比那周存福还要“精明”,不付出辛苦,它是绝不会给自己甜头的。

实在不行,再召集村人们想想对策。

第9章 一丝不苟 畦田之北,三个村人各持一把……

畦田之北,三个村人各持一把石锹,开始按照槿荣划的位置挖坑。

有人再度确认尺寸:“长两丈一尺,宽九尺,深,深多少来着?”

槿荣以自己小臂的长度仔仔细细估量过,村里的一尺与现代社会的一尺差不多,三尺可为一米;十尺即为一丈。

家家户户都有抄量的刻度,纵然有误差,也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槿荣答道:“深四尺,无须多挖,最终砌砖时还会冒出地面一些。”

“好嘞!”

三百多人的蓄肥池,容积以二十立方为佳。

考虑到桃花村的牲畜数量远胜过现代农村,槿荣将容积扩至二十五六立方,得出了以上的数据。

这边坑刨得热火朝天,挖出的泥土堆在田地两旁,没一会儿便被盖房需要用的人家运走。

那边陶窑也是烘烘地开烧,蓄肥池里要用的陶管并不多,更多的是得埋在地下,作“下水道”用。

槿荣匆匆瞧了两眼,有裴松盯着,她很放心。估摸着蓄肥池的基坑该挖得差不多了,槿荣沿途往回走。

路过从前的家门口,槿荣同邻居刘婶打了声招呼。

“槿荣啊,正好你在。昨儿后来我没听清,既然蓄肥池开挖了,咱们的茅厕是不是也可以改了啊?”

“先不急刘婶,这几日依旧正常用。”

“为什么啊?”

“因为还早。”

槿荣解释道:“等那边蓄肥池筑好,陶管也在地下埋妥,最后再改造茅厕就成。一个上午就能搞定。”

“那村东的蓄肥池啥时候挖呢,我家是不是得等到最后一波才能改好了?”

唉,先前劝说的时候一个比一个勉强,如今开始干上了,都希望早一点,再早一点。

“急不得婶婶,稳妥为上。”

槿荣看了看天,估算道:“七日,顺利的话七日就能全部完成。”

“好,好。孩子你辛苦啦,等一下。”刘婶端着藤筐进院,一串咯咯鸡叫响起,出来时刘婶围裙里兜着四颗鸡蛋。

“这,这不必了。婶留着家吃吧。”

刘婶往槿荣手绢里一裹一塞:“拿着,午饭的时候记得让做饭的给煮了或者加油煎。你们干活儿的都辛苦,槿荣你又是个姑娘家,吃点营养的补补。”

鸡蛋摸着温温的,槿荣的心里也暖呼呼的。

“谢谢婶儿。”

回去时基坑恰好挖好,三个村人靠在树下稍作歇息。

槿荣夸赞道:“好极了,下一步铺池底板。砖石打底,上浇筑三寸的糯米砂浆,再贴上一层薄石板。”

“多少,三寸?”村人们以为自己听错了,“是砂浆与石板统共三寸吧?”

槿荣摇摇头,重复道:“是三寸厚的糯米砂浆。自下而上分别是砖、糯米砂浆、石板,最后再抹上一层糯米砂浆。”

“我的乖乖,这得多少糯米啊。”村人诧叹道。

也还好吧。二点一立方米的糯米砂浆浇筑在坑底,再加上后面涂抹表面的用料,算起来顶天再添零点三立方。

按照村里的配比,石灰浆与糯米汁三十比一掺和,一个蓄肥池最多需要六十升糯米汁即可。

而熬成这些糯米汁,则需要三十斤糯米。

好吧,槿荣承认,她有点何不食肉糜了。

“村里拢共收集了百余斤糯米,三个蓄肥池恰恰刚好。”

“两人铺底砖,一人同我一起熬糯米汁。”

灶是简单堆好的,石锅架上,放入二比一的糯米粉和水,文火熬煮,直至糯米成汁。

香腾的水汽从锅盖缝隙中渗出,槿荣掀开盖子,用小石耙推搅着,使其不至凝滞。

第一次干这样的活,没一会儿槿荣额头上便沁出汗来。一旁的村人主动接手。

“倒挺像熬浆糊的。”槿荣闲话道。

小时候她见过长辈用面粉熬浆糊粘春联,效果比买的胶水、胶带美观多了。

“还是不一样的,浆糊粘个竹条什么的可以,盖房子的材料咱们都用的糯米。”

他取过灶上的半个葫芦瓢,舀起一瓢糯米汁,任其缓缓滴下。

“成丝了,这便可以用了。”

槿荣忙将其盛出置于瓦缸内晾着。锅倒是无需再刷,直接加入另一份材料,熬制下一锅。

二十升的桶装水就已经很大分量,槿荣他们要熬出六十升糯米汁来。

恰逢底砖铺好,又有人送来石灰浆。村人们将二者兑在一起,掺合搅匀,便制成了石灰砂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