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点酥娘(52)

作者:收余恨 阅读记录

“这可使不得,我出来时带了干粮,陈娘子你租车给的钱是尽够了的”

“租车钱是给的车行,辛苦您一趟,请您吃个热汤总使得”

“那也要不了这许多钱”,三娘只收下十个钱,往面摊子上找了张空桌子坐下,叫来碗阳春面,说就在这儿等容娘。

没办法,容娘挎着小包袱暂别三娘,走时给面摊老板留下五个钱,拜托他给三娘的面里加上块大排,再添一叠小菜。

扬州街头从来都是人流如织、车马熙攘,一年到头仿佛没有一日清闲。

容娘避开人群走到商户廊下立着,张望着整条街巷,沿街都是二三层木结构的小楼,茶馆正店毗邻,银楼当铺相伴,卖香饼的铺子送出几个提篮的女娘,半 裸着身子的屠夫从街边板车上扛起半扇猪,穿着儒衫的斯文郎君从垂柳下经过,背篓里满载芍药的女童站在桥头叫卖。

商家高高的挂着店招子,好似各色旗帜飘扬在半空,隔老远就能看见上头绣花的大字,街道朝四方延伸,货贩来往其中,行人络绎不绝,热闹非凡,道路宽敞,可供四驾的马车行驶,是先夯实黄土再用青石铺就,行路百年也未曾损坏。

置身其中,感觉一切都是亘古,一切又都生机勃勃。

“让个路诶”

身后过来个挑着担子卖酸梅汤的小贩,容娘避开,又叫住他,买了一碗酸梅汤。

小贩两个担子,一个用小棉被包裹着的担子里装的饮子,放了好大一块冰,一揭开盖子就冒出股股寒气,在这样的天气分外诱人,另个担子分两层,上层是干净的陶碗,小贩拿出一个来给容娘盛了一碗酸梅汤,就站在街边等她喝完,用过的陶碗再放到下层去。

这小贩卖的酸梅汤不甚可口,舍不得多放糖,又只是拿乌梅子和山楂熬汤,胜在有那块冰,一碗喝下去颇有些沁人心脾,近来日头大,扬州城里摩肩接踵,行路人容易疲惫,来一碗这样的冰饮最合适。

还了陶碗,容娘递给他两个钱。

“老伯你这酸梅汤还差些味道,山上去扯些甘草晒了,下次煮汤时放些甘草,若有陈皮和桂花也可一起煮,这样煮出来就算少放些糖,滋味儿也绝佳”

卖酸梅汤的小贩一脸憨厚笑容,岁月不曾善待他,他捆扎在一小块布下的头发花白驳杂,皮肤黝黑,额头沟壑纵横。

“回头让我家人试试,若果真好,往后我家酸梅汤小娘子你随便喝”

“那我二次来扬州碰上您,可别不认我”

因为敞开的木桶里冒出寒气,大伙儿都知道有冰饮卖,这会儿围过来许多人,那小贩渐渐忙开来,容娘也就不再与他说话,叠好手帕擦了擦嘴,往三文阁的方向走去。

第25章 糖莲子

三文阁算是扬州城的地标性建筑,原是供奉文圣,后来不知哪一任府官在本地兴学,依附着庙祠修葺出个书院来,院中先生甚至有乞骸骨归乡的老翰林,诸府学子纷纷慕名而来,那一届秋闱,扬州可算是大涨脸面,从此三文阁书院声名远播,成为扬州一等一的学府圣地。

这附近有一座大湖,正是这湖将扬州分为东西半城,豪富之家多居于东城,顾府就在那一片儿,甚至宅院之中还有临湖的楼阁水榭,离三文阁不远的一条街巷几乎全是顾府的家业,算得上是古早学区房,地价不菲。

今日当集,扬州城中热闹得很,容娘没找到地方租车马,就只好慢慢往那边走,她这一世虽在扬州城生活了十二年,却并没怎么逛过外头街巷,没有工会保护劳动者权益,奴仆婢子哪有休息日呢,更不提她这种在别人看来是“人前得意”的,随时要等候着主子召唤,轻易不能离府。

一路过去,她就跟个刚进城的小孩儿似得,看什么都稀奇,路过湖边堤岸,听见远处有人叫卖糖货,还特地追过去买了糖莲子和松子糖,这两样都是坚果外头裹糖衣,但口感不同,做法也不同,糖莲子更酥脆,松子糖更清甜。

湖边堤岸遍植杨柳树,夏日茵茵,带着湿润气息的暖烘烘的风扑面而来,容娘含了颗松子糖在口里,抬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走了好久,真想再来一碗冰镇酸梅汤。

走到三文阁后那条街,已是半个时辰后的事了,容娘没去扣顾府大门,她还是习惯性走到后跨院的小门那里,略规整了下头发,理了理衣襟,轻轻敲了敲那扇小门。

吱呀一声,那门开了一条小缝,里头一个穿着酱色交领衣衫的妇人探头来看。

“何人扣门?这可是顾府”

“劳驾您通报益寿堂一声,我是前儿脱籍归乡的陈阿容,今日上扬州办事,路过这边来给老夫人磕个头”,开门的这位眼生,容娘没见过,只好客客气气开口央求。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