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村花妈咪火辣辣(318)

作者:青阁酱 阅读记录

黄博华见她迟迟不进文化馆,叫了她一声:“喂,雪飞,你在看什么?”

程雪飞踌躇满志地说:“博华,我想在这附近开家录像厅。”

“啥?啥听?”

“录像厅……”程雪飞收回目光,看向身旁的黄博华,“跟电影院有点像。”

黄博华双手叠放在面前,狐疑地说:“你这是要跟电影院抢生意啊?喏,斜对面不就是电影院吗?”

“录像厅跟电影院虽然有点像,但还是不一样。”

黄博华被程雪飞绕晕了,他从没听说过录像厅,无法想象那是什么东西。

不过程雪飞这人脑子里常常有些奇思妙想,又敢想,又敢干的。

只要从程雪飞嘴里说出来的打算,就没有不成功的。

所以黄博华很认真地说:“雪飞,我现在最佩服的人就是你,所以不管你想干什么,我都无条件支持你,有什么我能帮得上忙的,你也不要跟我客气——不为别的,我就喜欢这种干什么都能成功的感觉!”

程雪飞笑了笑,颇为感慨地说:“博华,认识你这个朋友,真是值了!”

黄博华一下被程雪飞说的有点不太好意思,腼腆地转过身:

“来来来,咱们先到文化馆跟大家照个面,有什么事等会儿再说!”

两人进了文化馆大院。

县文化馆主楼是一栋三层小楼,小楼两旁,有两排带走廊的瓦房,有的门上挂着「美术培训班」的牌子。

程雪飞和黄博华直接上了小楼,见了葛英雄和那位路馆长,又到一间会议室里见了本地的一些文化名流。

说是文化名流,其实这些人鱼龙混杂,并不全是识文断字的,有的是身怀技艺的民间艺人。

十年革命里扫掉了很多「封资修」文化。

为了宣传领袖思想,各地成立了文工团、歌舞团、剧团,网罗了一大批「能人」。

革命结束后,又面临改革开放,大家都去发家致富了,没人再搞那些文化活动,文工团、歌舞团逐渐解散。

可是一时不能全部打发了,就有很多人留在了文化馆混日子,顺便发展其他长项。

有的人改行写诗,有的在文化馆办了青少年美术培训班。

有的学写小说,还真的在本地的报纸上发表了几篇。

有些能说会唱的,临时组建了文艺宣传队,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去。

这次文化馆举办了文艺茶话会,不仅有县里的各路能人参加,还有市里来的、确实有点水平的文化人,有的是书法家,有的是知名画家,还有出过书的作家。

总之形形色色,什么人都有。

连算命看手相的都有。

可算是让程雪飞、黄博华两个人开了回眼界。

程雪飞不敢喧宾夺主,就安安静静地坐在人堆里,偷听一个会看手相的先生给别人算命。

可是大家都知道她是谁,想低调都难,等现场气氛热起来后,就不断有人来找她搭讪说话,还让她现场发言。

等程雪飞稍微清净些时,悄悄打量这间屋子。

这屋子不在主楼上,是主楼旁边的一座瓦房,差不有多三十个平方,形状窄长,有点像教室。

地上铺着小红砖,墙上刷着白灰,下面刷着一米高绿色的墙裙。

那绿色的墙裙掉色,轻轻碰一下,衣服就会被染绿。

程雪飞越看这间屋子,越觉得适合开录像厅。

这屋子,位置合适,大小合适,简直就是为开录像厅准备的!

想到这,她就有些激动,这些天一直在考虑的问题终于有了突破。

程雪飞按捺着心中的喜悦,不动声色地跟人客套着。

文艺会结束后,这些人又步行到县政府食堂去吃饭,吃完饭后在食堂门口各自散去。

程雪飞和黄博华没有立即回家,程雪飞想着临河县高中就在不远,打算去看看程立夏。

高考在即,程立夏已经两个星期没回家。

程雪飞在路边小摊贩那买了两斤李子,一网兜早熟的毛桃,又到一家私人点心店买了两斤鸡蛋糕,一包桃酥。

还想再买点别的,又怕天气太热,东西吃不完会变质。

立夏这孩子从小节俭,很可能心疼这些东西不舍得扔,要是不凑巧把肚子吃坏了,肯定耽误学习。

她拎着这些东西,跟黄博华一块去临河县一中,等到课间,找到了程立夏。

程立夏十分意外姐姐会来看他,问了姐姐家里的情况,地里的农活忙的怎么样了。

程雪飞说她这个星期也没回去,不知道家里忙成什么样,春生在照相馆里帮忙,也没能回家帮着收割小麦。

不过应该有大爷家的人一块帮着干活。

“家里一切都好,你不要惦记,安心学习就行了。”

上一篇:大宋刁妇 下一篇:沙雕的爽文人生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