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女仵作(48)

作者:少尹 阅读记录

只是身在其中的当事人,一个笑得十分灿烂,另一个脖子抻得特别勉强。

倒是站在他们中间的金荣,看在眼里,嘴角扬起,嘿嘿嘿地笑了起来。

不出意外,金舒目光往下一瞟,瞪了他一眼,心中一通咆哮。

对个铲铲,对个大头鬼。

她深吸一口气,重新审视了一下当前的现状。

他,李锦,大魏的三皇子,心思缜密,逻辑严谨。

她,金舒,无权、无钱、无势,三无人员。

斗不过,惹不起,拼不赢,胜算为零。

她咽一口口水,立马挂上满脸笑意:“王爷,金荣还小,孩童戏言,您就大人有大量,别吓唬孩子了。”

“我吓唬他了?”李锦抬眉,笑盈盈地瞧着金荣。

就见这人小鬼大的家伙,摆手摇头,义正言辞:“没有的事儿。”

“看,他说没有。”

眼前这两个人,一唱一和,直接把金舒给说懵了。

不过就半个月的功夫,这靖王怎么就连金荣也给收买了,她抿了抿嘴,半晌没蹦出一个音来。

当下,三月的尾巴,天气渐暖,站在门口担心了两日的周正,瞧着李锦心情大好,紧皱的眉头终于舒展开。

“先生收拾收拾,我们明日启程。”李锦轻轻抚着金荣的长发,目光柔和。

这个孩子总是给他一股莫名的熟悉感,像是久别重逢,又像是一见如故。

“不必担心,虽然从方青这个切入点,已经没有任何可以继续的线索了,但周正那夜从密室中,还是拿出了不少东西,回京之后整理一下,从长计议。”

李锦抬眼,看着湛蓝的天空,伸了个懒腰:“再者,只要杨安还在手里,一切都还有转机。”

他说这些的时候,眸光带笑,好似在告诉他们,那带着盈盈笑意的靖王李锦,一如往昔,始终都在。

第35章 京城大仵作

杨安与方青有关,是他在屋里,面对着那十二个不同的红印章,得出的关键结论。

他拿捏着那把,戳在方青府门口的飞刀,脑海中将它带来的那个“序”字回味了很多遍。

行书,墨迹无味,笔法潇洒。

纸张轻薄,随处可见,连同那把小刀一样,是市井随处可以买到的物什。

序字,杨安和方青,十二个印章。这之间若有若无的联系,勾着李锦的心,让他越发好奇。

李锦能够感受到,这两件案子的背后,似乎有一股力量,勾着他从林阳走到小林县,勾着他从小林县再到益阳。

是什么势力,又是什么人,以什么样的目的,领着他层层深入,却又只肯为他展示冰山一角?只肯露出一个迷蒙的雏形?

这些问题的答案,大概只有继续往前,继续深入,才能知晓了吧。

马车悠悠北上,沿着官道走了十几天的路程。终于在端午佳节之前,看到了京城高耸的城墙。

大魏,这幅员辽阔,山川秀丽的大帝国,它的京城,用最恢弘霸气的城门,迎接八方宾客,接待四海宾朋。

坐在马车前的金舒,不由得被眼前壮美的景象吸引,呆愣着,脸上只剩下震撼的模样。

若她前生日历倒退千年,华夏鼎盛的时刻,大抵也就是眼前这般气势恢宏,壮阔豪迈的景致吧。

“金先生是第一次来京城吧。”李锦撩开金舒背后的帘子,笑着说。

“京城是里坊制,布局有如棋盘,每个坊之间有坊墙阻隔,实行宵禁。不过捕快衙役,还有金吾卫,不在这宵禁的制度管辖之内。”

“中轴线是直通皇城的朱雀门街,开十二座城门,东西城各有一个商市,你住的院子在崇仁坊,离我的靖王府一街之隔。”

说到这里,金舒愣了一下:“一街之隔?!”

李锦点头,有理有据:“嗯,这样金荣来读书上课,不用走很远。”

金舒刚要道谢,却见李金又补了一句:“夜间偶有急案,也方便先生出活。”

他笑的温柔文雅,眉眼弯成了一轮月。

金舒干笑一声,转头认真地说:“王爷,超时出活,是要加工钱的哦。”

“银子到,我到,银子不到,我睡觉。”

一句话,把李锦怔住了。他诧异半晌,十分敬佩地开口吐槽:“你知不知道,在这大魏,能与我讨价还价的人可是不多。”

谁知金舒竖起一根手指,郑重其事:“夜晚出活,一个时辰一两银子。”

这视财如命的模样,李锦服了,竖起大拇指,打心底佩服:“二两一整夜,再多没有!”

说完,一把放下帘子,双手抱胸,眉头一高一低,瞧着与他面对面坐着,不以为意的金荣。

李锦抱怨:“你以后可别和他一样,斤斤计较,心胸一点都不宽广。”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