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一世一菩提(167)

作者:炎冬明 阅读记录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去医院复查,不知能不能赶上更新,如果晚上十点半没更,周一更啊!

第84章 相见无尽时

阿史那思摩带走了杜荷,我也成功的阻止了新兴公主和亲的命运。父皇以牲畜被冻死为由,取消了新兴公主的婚事,并命其嫁给长孙曦。

房家上下老小早已习惯了我特立独行。自魏王败了,房遗爱懂得了小心行事,平日里只是和几位妾室寻欢作乐,对任何事都不再过问。

加上父皇出征高句丽人,太子李治监国,房玄龄辅佐。前方无阻,后方无忧。三年的时光仿佛在弹指间一闪而过。

这三年我一直活在梦中,迟迟的不愿意醒来。

贞观十九年的一天,我如往常一般来到会昌寺。奇怪!就算会昌寺不似大总持寺那般香客不断,可这个时辰,却不见一名香客。

悄悄的迈进门槛,寺内出奇的安静,越发显得寺内整洁、肃静。向内走去,僧人们整齐的坐于蒲团上,安静的看着前方,似在聆听着什么。

这些年,寺内有什么活动,没有我不知晓的,而今日,并非盂兰盆节,也不是传统的民俗。为何有如此隆重的场合。辩机呢?他在哪?

心里止不住的好奇,同时还夹杂着隐隐的不安,顺着众僧人的目光,我向殿内探头望去。

只见一个身着褐红色袈裟、古铜色皮肤的僧人坐在正中,他对着众僧,滔滔不绝的讲着什么,会昌寺的住持也坐在众僧的首座专注的听着。

原来是寺内请了某位德道的高僧前来讲经说法。我一个一个的找,才看到辩机的后脑勺,虽然看不到他的正脸,我却能感受到他的专注。

从一个七八岁小僧的口中得知,这位高僧会持续三日在此讲经说法。见此情景,我默默的转身离去。

三日后,远在洛阳的父皇赶回了长安,同时,玄奘回长安的消息,在佛家子弟中引起了轩然大波。玄奘,初次听到这个消息时,我的心黯然凝结,这一天终究还是来了。

将会发生什么,我心里再清楚不过了,可这一天越来越近时,却是我心里无法承受之痛。

当满朝文武穿戴整齐,一场盛大的迎接就此开始,我早先的赶到,就为了目睹玄奘真容。

随着宫人的一声大喊:“宣玄奘法师觐见!”

只见一个身着褐红袈裟之人跨步而来,远远地,并未看清他的真容,可随着距离越来越近,我不禁惊叹,玄奘竟是这个模样!他原来就是玄奘!

他不是那天在会昌寺看到的讲经之人吗!他怎么生的如此瘦小,目测身高一米六而已,古铜色的皮肤散发着健康的活力,他面带微笑,直视着父皇。再看那件袈裟,原本的褐红色已经褪去了原本的艳丽,倒像是长期在日光下暴晒出来的陈旧。

眼前的这个人,真的是玄奘吗?我想起《西游记》里的唐僧,白白胖胖、文文弱弱。原本对玄奘本人有着更高的期待感,而今才知,他完全颠覆了我的想象。

玄奘走上前来,合十一礼:“陛下!”

父皇一脸笑容,让他坐在一边,父皇问:“听闻玄奘法师,从印度带回百余卷经书,途径百余个国家?”

玄奘合十一礼:“没有通关文书,贫僧只能昼伏夜行,曾停留多国,见识了不同的风土民情,各色山水。”

父皇听了更是兴奋:“法师既带回了百余卷佛经,可见其弘扬佛教之心,可如此至多的经书,都是梵文,可读者甚少!可惜了!”

这么明显的引流,我看到玄奘有意的抬起头来,一脸兴奋的合十一礼:“还望陛下助贫僧一臂之力!”

“哦?”父皇假意疑惑了一下,随即抬头看了看默默站在一旁的我,“朕的十七公主,也是爱佛之人。”

父皇突然这么一句,玄奘将目光转向我,伸手对我合十一礼。

沉思了一会,父皇终于说出了自己的目的:“朕对法师在西域诸国的所见所闻,倒是十分感兴趣,还望法师能将其撰写成一本游记,朕将以朝廷名义组织德才兼备之僧,助法师译经。”

我自是明白,父皇无非是想扩大疆土,他需要玄奘的游历来确定诸国的地形地貌,以便日后发兵征战,可仔细观察玄奘的神情,他似乎对父皇的目的心知肚明。

也许是译经工程实为巨大,凭一己之力难以完成,他不得不仰仗朝廷的扶持,他脸上的表情也由最初的不情愿而变为点头允诺。

“译经所需之人,既要通晓梵文,同时又要对佛学造诣深厚。还望陛下允许从全国诸寺选拔。”玄奘说。

“那么,法师可有合适之人选?”父皇问。

话音刚落,紧张的我双手不自主的打颤,我真怕他说出不该说出的名字。千万不要!千万不要!我默默的乞求着。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