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王从不追妻火葬场(穿书)(96)

作者:山青花欲烧 阅读记录

延秋门已被起义军控制,沿途有起义军把守。烽烟过后,地上和壕沟里处处堆积着尸体 ,有羽林军的,也有起义军的,断肢残腿、尸体上的刀叉剑戢构成人间地狱,宽大的驰道上弥漫着浓厚的血腥味,挥之不去。

赵清姿眸子一沉,心里有说不清的滋味,想起余信说,“权力掌握在庸人手中,将是一场灾难。”

路上奔逃的多是平民百姓,权贵豪强恐怕少有逃出来的机会。

可怜见的,有马车、牛车、驴车算是好的,许多人全靠两条腿,破布包装得鼓鼓的,露出铁锅的半个手柄,拖着身家性命往前走。

男子背着年迈的父母,女子则用一块缝着系带的粗布背起孩子,稚子啼哭,也不能停下脚步去哄。

逃难初期,还能有余粮糊口,到了后期,这些人恐怕要沦落到啃草根树皮的地步。

不知道长安这场战役要持续多久,不幸中的万幸,倘若王全忠所言非虚,还不至于要重现黄巢占领长安的惨状。

李嬷嬷听她描述,好意提醒到,“三小姐还是将身上的首饰摘下来,换身破衣裳。”

他们这马车虽寒碜,但穿着打扮实在有些显眼,人心难测,尤其是乱世中的人心,还是要小心为上。

赵清姿点了点头,取下钗环首饰,装进包裹里。挪到马车边上,小声跟余信说话,“先生,恐怕过些时候,需换下天水碧的衣衫,出了长安,渡渭水,寻一个尚未起烽烟的所在,替先生买身粗布麻衣。”

余信左手抱着那盆虎头茉莉,右手驾车,不见疲态,依旧是神色自若,对着她淡然一笑。

“好,听你的。”余信近来事事顺着她,自然不会拒绝 ,声音也更柔和一些。

同余信一说,赵清姿忽然意识到,他们今日离开长安的路线 ,竟与唐玄宗逃蜀一致。老杜的《哀王孙》里写“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

她抬头看夜空,想看看有没有乌鸦飞过。只见皓月临空,却是只有孤星相伴,显得有些许凄凉。低头时,见月光照在余信身上,染上了碧色,似乎才有了几分温度。

赵清姿环顾四周,低声叹了口气,微不可闻。

“到时候,你我换身白衣,也算为天下披麻戴孝。”

马车驶到延秋门,余信将王全忠给的令牌递给了守门的兵卫,便免了搜查,一路畅通无阻,往城外驶去。

夜色深浓,赵清姿和李嬷嬷说了会儿话,两人的声音渐渐小了下来。

沁人心脾的幽香借着夜风传来,暂时掩盖了沿途的血腥味。虎头茉莉的香味果然要馥郁一些,倒有几分安神的作用,她不由犯起困来。

赵清姿拍了拍脸,试图让自己清醒过来,等会儿她还想和余信换班,让他也歇息歇息,毕竟不是铁打的人,也会累。

“放开我,你这个畜牲…畜牲… 不得好死 …”

睡意朦胧间,女子凄惨的呼喊声传来,即使混杂着马蹄声、脚步声、婴孩的啼哭声,那声音落在赵清姿耳中,也格外清晰。

她心中一惊,揉了揉双眼,顿时睡意全无,掀开车帘,寻找声音的来源,月光笼罩下,左侧的草丛中似乎有人,声响便是从那里传来的。

“先生,将马车靠道停一下。”

余信将马车平稳地停了下来,见她满脸焦急地下了马车,欲往草丛中去,伸手拦住了她。

他星眸轻阖,声音低沉而有磁性,缓缓道,“我陪你去。”

赵清姿摇了摇头,指着马车示意,余信自然知道,她是想让自己留下来,以免李嬷嬷有什么不测。

“你留在这里,我替你去。”

“先生守在此处,放心,我力能扛鼎。”

赵清姿依然摇了摇头,倘若她没有猜错 ,那女子可能衣不蔽体,不为男女大防,但为了女子的尊严,余信也不适合在场。

“你带上这个”,他似乎懂了她的意思,不再勉强,垂眸从怀中掏出一把匕首,颇为郑重地递给她。

赵清姿接过匕首,便往草丛中飞奔而去。光线有些黯淡,不大看得清匕首上的图案,只觉形制古朴,难辨材质,触之生凉。

草叶从她耳边倏忽划过,因着夜深霜重,草色不再是深碧,而像是山水画宕开的一笔墨色,又沾染了几分湿气。

草叶上的寒露沾湿了衣裳,凉飕飕的秋风灌进来 ,更添了几分寒意,但到底是能遮掩身体。草丛中的女子却近乎赤着身子,被人压在身下,苦苦挣扎着,两条腿在空中无力地蹬着,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嗓子也哑了,发出小声的呜咽,如同濒死的小兽。

赵清姿握紧了匕首,飞起一脚踹在那男人□□的背脊上,“咔嚓”,似乎听到了断裂的声音。

上一篇:南榕 下一篇:重生后依然是太后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