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军爷那些年(280)

作者:孤山拾荒客 阅读记录

“我道三弟是带着人寻到这里的,怎知他也落魄至此!董俊生和杜弘林两个怕是约了高家的人今日交易,就凭我们几个,如何能够将父亲和三弟从那豺狼堆里救出来?就算是三弟那封信今日能到卢成安手里,也来不及了啊!”

李兆朔这一番长吁短叹,听得胡九彰脑仁儿直疼。

“我说李二公子,你在县衙该是也有帮手的,你就不能在衙门里找找人,到承山寺帮上一把?事情一旦成了,便好歹也是大功一件,来日论功行赏,总不能少了谁的。你就不能出面与他们说说?”

“我?”

听着胡九彰这话,李兆朔又是长叹一口气,“你是不知道,衙门里那些人,哪个不是看着银子行事的?我这空口无凭,怎么能说动他们跟着拼命?况且县衙里的人又跟那些当兵的不一样,都是寻常百姓,你如何能拉他们做这些?”

“那便是不成了?”

胡九彰脸色阴沉,他最听不得李兆朔这种未战先言败的说辞。况且现在在寺中,还有燕昭中能够照应,再不济就杀光看守,死战一场,总归只要能把人救出来,怎么样都行。可李兆朔倒好,一副怨天尤人的样子,他也算是个大男人,如今被救了,还要坐在这里埋怨,着实叫胡九彰厌烦。

他看着李兆朔的样子,就止不住想起自己初到长安时,在街上见到的那些达官贵人。

本以为经过了动乱,但凡能坚持下来的人,都会有所改变,但现在看来,似乎并非如此了。

“诶……我再想想法子。”

李兆朔倒没把话说死。

“你道我不想去救他们吗?但这其中涉及到的人太多,那些高句丽权贵,世代在安东扎根,背后的势力盘更错节。倘若随随便便带着一个县衙的人跑去阻碍他们,就能把事情办成了,你道为什么安东都护府要内迁?为什么朝廷要放任安禄山在幽州养兵,以至于酿成如今的祸患?还不都是因为大唐无暇东顾,便只能放任东北各个势力暗中做大,以至于到了现在,再无力收拾的地步!你总得给我点时间,让我再想想法子。”

李兆朔也是听出了胡九彰话里话外的情绪,再开口时,语气中不乏斥责之意。

胡九彰听罢连连摆手。

“好好好,那即是如此,我便先到承山寺与友人汇合了。李公子如今得了自由身,可要好生珍重,莫再被人捉了。”

胡九彰也不再多言,他知道自己在县衙总归是带不回什么人了,也便出门上了马车,快马加鞭的往承山寺赶。

事到临头,求谁都不如求自己。

从县衙往东边出城,距离燕家大宅只隔了一条街。

胡九彰本没报什么希望在李兆朔身上,现在回去,便是做好了在危难之时,与承山寺里的那帮人鱼死网破的准备。

许久未承战事,这次行在路中,他心底莫名涌起一阵苍凉之感。

以往打仗,只觉得要是真不幸身死,便随它去。可如今不知怎的,他竟也有些踌躇了。万一真的死在这里,胡彦还有燕昭中可以帮忙照顾,可那远在家乡的老母,又不知还要在家中等待多少年,才能等回一个儿子。

而再想起李慕云,他若救得肃王出去,那父子三人一同回京,也可再过回以往长安城自在安逸的生活。想到李慕云再不用跟着自己在外面颠沛流离,胡九彰面上不禁泛起丝浅笑,也觉得这算是一桩好事。

只是现在,他得想办法让李慕云真的能过上好日子。至于自己日后如何,他反而不想打算太多。

胡九彰远远的看到燕家大宅前挂着的“燕”字灯笼,止不住想起弟弟。

他到底还是狠不下心直接离去,驾着马车绕到了燕家所在的大街上,最终还是在燕家大门口停了下来。

他想,哪怕是为了以防万一,先见上胡彦一面,再去寺中,也还来得及。

而未等胡九彰跳下车,只见燕家大门口立着一个人,那人身上背了个好大的布包,也不知装了多少东西。胡九彰停下马车定睛一看,站在门口的,居然正是自己的弟弟。

“小彦?你怎么……站在这儿?”

胡九彰吃了一惊,他匆忙下了车,胡彦也背着包袱走到他车前。

“哥,你现在要去哪儿?”

“我……我有事要办,你又是打算干嘛去啊?背个这么大的包袱。”

胡九彰笑问道,胡彦反倒闷哼了一声,脸上满是怨气。

“你要去办什么事啊?我跟你一起去。”

他闷声说着。

胡彦其实与胡九彰长得蛮像,只不过他哥平日里不修边幅,经年累月的折腾下来,本来挺俊一小伙儿,现在看着也像是三十多岁的糟汉似的。而胡彦那张脸可是还白白净净的,这些日子在燕家好吃好喝,这模样竟还有了几分富家公子的意味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