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是未来首辅[基建](322)

作者:长亭渡 阅读记录

姜子延低着头吃饭不说话,姜远道:“既然都分家了,不好再回来住。儿子在外面处的挺好的,您老不用操心。以后也少操点心,您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就行了。”

初二的时候姜远带着姜子延回了趟妻子的娘家,自从姜瑜失踪之后妻弟一家看他眼不是眼,鼻子不是鼻子,干脆就断了来往。

今年姜子延回来了,姜远这才又带着厚礼上门叨扰。

姜瑜的母家并不是很有权势,他娘早年父母病逝,是哥哥一手将她养大的,当初嫁给姜远属于高嫁,可没想到年纪轻轻就过世了。

后来姜瑜又出了事,他这个大舅子看他格外不顺眼,逢年过节都不再来往。

今年带着姜子延上门,大舅子看外甥来了,神色终于缓和了许多。

姜子延一直都对这个舅舅没什么印象,在姜瑜的记忆中,他从小被柳氏教导,让他少往舅舅家跑,时间长了感情并不深。

不过此番上门交谈,姜子延发现他这个舅舅还是很明事理的,是个直性子,以后倒是可以常来往。

至于林昭这边,整个王府都是喜气洋洋的。往年过年的时候,人家都是合家欢乐,唯独荣王府只能睹物思人。

现在今时不同往日了,荣老王爷相当高兴。找回了一个亲孙子还附带赠送了一个小儿孙,他如今年老,四舍五入也算是儿孙绕膝了。

姜子延在初三的时候去了荣王府,给老王爷拜年。他和林昭的关系在老王爷面前过了明路,已经算是老王爷认可的孙媳了,所以专门给他包了个大红包。

这个年过得还算有滋有味,过去的一年,收获不少,新的一年也更有盼头。

这一年姜子延在京城逐渐闯出了些名气,姜记酒坊和茶话坊生意十分火爆,分店都开了好几家。

还有西郊的酿酒坊,规模也扩大了好几倍。他不仅有以前沈周给他的令牌行方便,还有荣老王爷在背后给他保驾护航,生意越做越大。

而林昭在翰林院待了一年,由于他如今是荣王世子,过完年皇帝便将他调离了翰林院,提前让他去历练,让他做了京城附近临安县的一个县令。

姜子延也开始将生意向外扩展,美酒不方便运输,因为大魏朝的路很不平坦,官路还稍微好一些,不过大部分也都是碎石垫的,不像土路没有坑坑洼洼而已。

姜子延觉得老话说的好,要想富,得先修路。

不如第一条路就先修往临安县。

他绝不会承认自己是因为见林昭不方便这才有了这个念头的。

不过这年头修路不能全都依赖青石板,平滑的青石板不易得,也只有京城这种大城里面才会用青石板铺路。

还是要抓紧时间先将水泥鼓捣出来才行。有了水泥,不管是修房子还是修路都是件好事。

第151章

林昭去临安当县令, 看着是降了品级,实际上皇帝是打算培养他。

他身后有整个荣王府,旁人一般都要在翰林院待上个三年左右才会被外放做官。林昭才呆了一年, 外派出去做官必然不会有很高的官职。

临安是个小地方,距离京城差不多六七天的路程。虽然离得近,但临安县并不富饶, 相反, 还是个十分贫瘠的地方。

皇帝特地给林昭选了这么个地方, 是想让他在短时间内做出一番功绩来, 到时候再将他往上提拔便能堵住朝堂众人之口了。

在去临安赴任之前,林昭磨了姜子延好多次,终于让他答应陪他一起前往临安。

姜子延想着, 京城这边的生意已经逐渐红火起来, 他留下的人手也够用。再者万一出什么事,还有荣王府帮忙盯着, 去临安倒也可行。

出发时差不多五月,因为这段官道不太好走, 路上马车太过颠簸, 姜子延和林昭走了差不多八天才到临安的地界。

临安虽然位于青州境内,但因为在青州的边界上,州府的人很难顾及到这么远的地方。

虽是五月, 但天气已经十分炎热了。

马车一路行驶到了青州的界碑处, 界碑上的青州二字的刻痕已经被风雨消磨的快要看不清了。

陈河这个贴身护卫因为要保护林昭的安危,所以跟随他一道来的。

他胳膊撑在马车上纵身一跃下了马车,看了看界碑石, 转头到马车前回话:“大人, 已经到青州了, 大概再走半天差不多就能到临安县。”

陈河以前经常在外面办事,跑过许多地方,青州的地界毗邻京城,离得要近一些,所以他熟悉许多。

半天的路程姜子延估摸了下,差不多有一二十里地。而进了青州之后,姜子延明显感觉到凉快了许多。

他掀开车帘看去,远处都是一座座青山绵延起伏,他们正在走的路竟然是山与山之间的夹道。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