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做教育(111)

作者:云晓 阅读记录

至于其他的, 在这个乱世,我向来是不抱希望的,生死无常,聚散离合,我是看不透的。”

徐瑶笑了笑,看着人群熙熙攘攘,置身在喧闹的人群中,没有感受到那份喧嚣热闹,只觉得孤寂。

“人生的苦恼,若是不去想便不会觉得苦了。”

“最近生活怎么样?”

徐瑶最关心的还是絮芳孤身离家后的生计问题,絮芳摇摇头,孤身一人在外,总有诸多不如意。

“还在东宁顺巷补习,有时间会去参加一些学生集会的活动。易之,我想我似乎明白了你所说的,女性之独立的含义了。”

因为上次全国性的运动,使得民众开始觉醒,黄絮芳,这个最开始只是想逃出家庭束缚的青年,现在迫切的想要参与到这些学生集会中去。

在哪里,她的思想受到前所未闻的震撼,她发现一个女性的价值不会因为性别的不同而贬值,在这里,她得到了前所未闻的尊重。

而这一切是徐瑶最开始向她们宣传的,那时她们不能够理解,如今理解之后,她希望,作为朋友她们能够并肩同行。

徐瑶笑了笑,她很高兴看到同学寻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不再是枯燥的,乏味的。

“你要是需要上课的笔记,到学校去了,我就给你。”

“易之,你说我们的未来会是什么样的?”

“光明而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易之,你觉得那会是什么样的道路呐?我听他们争论的厉害,有各种各样的主义,我觉得你一定知道。”

在和其他先进青年一起开会的过程中,絮芳感受到了前所未闻的启发,女校有一条校规,是禁止学生讨论政治。

而学生运动打破了这一条禁令,冲破束缚的学生,面临的是纷繁的西方各种主义,她们和这个时代的很多青年一同思考,救国之路。

“絮芳,我真觉得你应该会学校去听一下先生们讲的课,在那里已经有先生告诉我们,我们应该怎么做了。”

徐瑶诚恳的建议着,经过这的事情后,对于以前先生们讲的各种主张思想,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思考。

或赞成,或反对,但无论是怎样的一种态度,徐瑶都觉得,这是一件极好的事。

“那这样,下个星期一,我去学校。”

两人在路口分别,絮芳继续去开会,徐瑶也不知道她们到底在忙些什么,不过看着絮芳那么开心,她也是高兴的。

徐瑶回去之后,才知道师母口中的客人原来是钱逸先生,钱逸先生在现实生活中,是个温润敦厚的人。

完全不是文章中那个激进的形象,对于青年也是很有耐心的,他不喜欢学生向他拜师,认为这样便有了上下之分。

学生和老师不过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罢了,所以他不喜欢弟子这个称呼,虽然他自己是极为敬重自己老师的。

对于季舒自己这位大师兄拜老友柳叔均为师这件事,他完全是持看戏的态度。

甚至在之后季舒到处炫耀自己拜师一事,他总有种叔均是不是被坑了的感觉,当然更多的可能是这两人在互坑。

对于自己这位大师兄一直在觊觎柳叔均家传“经学”这件事,他可是心知肚明的,要不然也不会在拜师成功后,那么炫耀。

而柳叔均没有子嗣,自己又一直重病缠身,一直在寻找合格继承者这件事,他同样是知道的。

所以这件事,怎么看都像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就特离谱!

大师兄赵季舒就比叔均小三岁,而且都是公认的大师,这两位在燕大文科的名声,抵得上此前多少文科老师。

别看他们搞这些新文化的对旧文化批判的厉害,可对两位的学问也是真心敬佩的,毕竟是真的有些本事在身的。

和那些挂着羊头卖狗肉的假大师,完全不可比,当然和本事一样大的,是他们的脾气,一样的难以捉摸。

赵侃的疯是在于他的嫉恶如仇,说话做事从不考虑其他人的感受,嘴又臭,又好酒,狂狷的很。

柳叔均的疯则在于他变幻莫测的立场,和小孩子一样的倔脾气,又胆小又疯狂,明明怕的要命,偏偏就他最能作。

好在如今叔均的脾气算改了不少,许是因为疾病的折磨,年少的那股子疯劲和锐气全然不见了。

不过偶尔还是会可见一两分的。

比如上课从不在黑板上写字这一点,和喜欢熬夜这一点,以及喜欢裁书。

他就没再叔均这见到一本完整的古籍,就连他们的《新青年》都被裁的乱七八糟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柳叔均对他们恨之入骨了。

叔均不喜欢写字,据说成甫有一次去叔均的课上听课,叔均为着成甫的面子,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