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做教育(85)

作者:云晓 阅读记录

徐瑶陪着守了一晚上,第二天因为要上学,被成甫和曲雅催着去学校。

成甫见叔均醒了,两人说了一会话,叔均说起要收季舒为弟子的事,成甫乐得看戏,表示届时拜师,自己定当做个见证人。

当徐瑶看着先生拄着拐杖出现在课堂上的时候,心中一愣,又喜又惊,一下课就跑了过去。

“先生,您的身体?”

“无碍,让你挂心了。”

叔均笑了笑,他刚刚才将季舒收为弟子,家学有了传承,他也算对先人有了一个交代,无愧于心了。

现在见到徐瑶紧张的模样,觉得有些搞笑,终究还是个孩子,还不能理解命运无常。

叔均借着这个时候考徐瑶的经学,难得的是,这次徐瑶竟然顺利的背下来了,叔均有些欣慰。

离开的时候,徐瑶已经告别时,又回过头,带着期盼和祝愿。

“先生,您一定要好好的!”

“放心。”

叔均在很多人脸上看到过这种目光,惋惜,同情,敬仰,期盼,希冀。

叔均自嘲的笑了笑,想不到他一个声名狼藉的人,有一天也会成为一个人的光,为她指引前进的路。

在邹建同先生的课上,徐瑶学到了对于娜拉出走的另一种思考,刚刚觉醒的女性青年,到底应该如何去寻找自己的自由?

因着娜拉的影响,华夏式出走的娜拉增加了,不少女性为了反抗包办婚姻与家庭决裂,走向了自由。

徐瑶听魏景说起,最近他们公社又加入了不少女性,这些女性大多是受了娜拉的影响,勇敢的走出了家门,去反抗家庭的压迫。

在课堂上,邹先生让学生想象一下娜拉出走之后,会发生什么。

学生的回答大致可分成两派,一部分人认为娜拉出走之后,能够追寻到自由,甚至有不少人猜想她能够得到真正的尊重,找到自己的价值。

这一派以黄絮芳为代表,她们坚信着女性只要离开家庭就能够独立生存,找寻自己人生的意义。

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娜拉出走之后的前景并不明朗,因为在十九世纪,可供女性的职业岗位并不多,娜拉作为一个娇生惯养的太太,可以生存的手段并不多。

所以娜拉出走之后获得的不一定是自由,反而面临的是生存的危机。

这一部分学生以程芸为代表,赞同的也不少,两派人在课堂上争论的厉害。

徐瑶虽然没有参加辩论,但不妨碍她在这场辩论中进行思考,两方基本上都肯定了娜拉出走这个行为,但对于这个行为所导致的结果却是截然相反的态度。

有人持乐观的态度,认为娜拉出走必将寻找到自由,得到自我价值的肯定;

而另一部分人则持悲观的态度,认为娜拉出走未必能够找到出路,很可能会走向毁灭,但她的行动会唤醒其他的女性。

最终知道下课铃响了,仍在争论不休,邹先生并没有给大家一个肯定的答案,而是让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第44章

……

于是不少人都以《娜拉出走之后》为主题写了自己的感受, 有写诗的、写杂文的、写小说的,一时间整个女校都兴起了一股写作的新风。

为了适应女性解放这个主题,不少学生都开始尝试用白话文写作, 白话诗是最受欢迎的, 徐瑶也跟风写了一首。

自由在出走的那一刻绽放了微笑, 激情燃烧着岁月;

觉醒是刹那间的芳华, 你是那一刻的维纳斯女神;

坚信着,你,原就是一个人,

独立的思想, 自由的灵魂, 不会因为千年的锁链而失去光芒

…… ……

徐瑶这首短诗纯粹是应和之作,没掀起多大的浪花,不过程芸的一首《自由》在学生中影响倒是特别大。

徐瑶看了之后,便一直撺掇着程芸将这首诗投出去, 毕竟程芸这首诗写的是真的很好, 那种对于自由的渴望,对于父权的压迫描绘的是真的很棒。

程芸虽然比较犹豫, 虽然在学校她也用白话文写过不少东西, 不过那都属于学校内部,不管怎么说, 都只是学术争论。

可给报社投刊, 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 虽然她们嘴里都在说着什么解放、自由, 可落到实处到底还是有着几分畏惧的。

毕竟闺阁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思想从小就被灌输,改变哪有那么容易?

不过徐瑶的鼓励的确增强她的自信心,最终程芸将小说交给了徐瑶, 并以“素月”为笔名,徐瑶将诗歌寄到了《神州女报》,并顺利刊载。

程芸也没想到一时的游戏所做,竟然真的登出来了,而且她还有稿费,第一次靠自己挣钱,这种感觉特别的奇妙。

徐瑶紧跟着邹先生的课,以娜拉出走为主题写了一篇白话小说,题目就叫做《雀翎》。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