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夫妇的七零奋斗录(122)

作者:百里流川 阅读记录

林若绣没想到他会这样说,她有些不自在,是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为了缓解这种不适,她主动问道:“同学你是什么专业的呢?”

说到专业,对方撩了一下额前的碎发,“我是文学系的。”

“我很喜欢写诗,在乡下插队时我也写,我已经有三首诗在报上发表了,你想看吗?”

林若绣有点尴尬,她对诗词什么的没有感觉,但对方这么热情又不好拒绝,便答应了,“我能看看吗?”

对方从包里把那三张报纸递给她。

林若绣看着那小诗,嗯,文笔是挺好的,思想也非常积极,难怪可以发表呢,但除此之外她也没觉察出其它出色的的地方。

她的目光移开,开始看其它的报道文章。

对方却以为她看得十分专注,开始跟她讲述起这背后的创作故事。

车上的人不只有他俩交谈,其它人也在热情的沟通,说说自己的家乡所在、院系专业和兴趣,如果聊得合拍,还会留下彼此的信息。

老话都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所以林若云和陈爱学也没有当独行侠的想法,两人都是积极融入话题,留了四五个人的信息。

***

跟志趣相投的人相处,时间就过得很快,一转眼校车就到了京大的西校门。

陈爱学和林若云看到这座风格古朴的校门时,颇为吃惊,还以为这里的校门都是水泥墙和铁栏杆呢,没想到竟然也有朱漆宫门。但不得不说,它看上去就非常庄严大气,很有重点大学的气质。

穿过校门,映入眼帘的就是伟人雕像,扛着大包小包的新生们,都放下手中的东西,端端正正的向他敬了个礼。

夫妻俩也不例外,虽然他们没有经历过四十年前的至暗时刻,但新时代的思想洗涤了他们的灵魂,而社会主义的好处他们更是结结实实的享受到了,因此对他的崇敬和感激都是发自内心的。

敬完礼后,他们循着指示牌的引导,找到了报到处。

两人将行李放在外面委托林若绣看管,取出报到所需的资料后,朝着里面走去。

报到的地方也跟火车站外一样,摆了很多张桌子,桌子前有许多挂着证件的办事员。

先看到的是“外语学院”,两人便走过去。

负责接待的是一个戴眼镜的男教师,他的语气很温和,“同学,来报到是吧?你哪个专业的?”

林若云把材料递上去,“老师你好,我是国际贸易的。”

“好好好,同学你稍等。”男教师把报到表翻到了“国贸”专业这一页。

在找到林若云的名字后,他并没有立即在签到栏打“√”,而是逐一查看通知书、政审资料、户籍资料。

经过谨慎的审核后,他才标记了林若云的签到。

“同学,这是收费明细,你看一下。”

上大学的确是不交学费的,但学杂费和书本费还是要交的,一项五元,总共是十元。

交完费后,男教师给她开了发.票,然后拿出学生证,用钢笔写上林若云的名字、学号、入学日期,右侧贴上寸照,最后用学院公章加盖钢印,再翻到第二页,在“第一学期”后面换了印章盖上“已注册”。

“林同学,欢迎加入京大。”

“你拿着学生证,去12号楼找宿管,她会给你钥匙和具体的楼层房间。”

“5号晚上6点到外语系大厅集合,其余时间你们自由活动,可以先熟悉一下学校。”

林若云道了谢,陪着陈爱学找城建学院完成报到注册的手续。

陈爱学的宿舍是11号楼,在同一个方向,隔得比较近,以后两人一起吃饭、上图书馆自习也方便。

两人带着新出炉的学生证,有些激动的走出去,搬着行李去宿舍。

路上遇到了不少大学生,有的是一个人,有的是家属陪着,这个家属可能是爸爸妈妈、也可能是妻子/丈夫、儿女。

其实林母、陈老爹吴氏都想来的,可是路途遥远,这来回的火车票都是很大一笔支出,谁也那么多的钱造。

林若云和陈爱学只能安慰他们,以后多拍点照片寄回去。

先到的是女生宿舍,林若云按照导员的吩咐,找宿管要到了房间号和钥匙。

林若云很满意自己的宿舍,六楼六号,这数字非常吉祥啊,楼层高视线也敞亮。至于爬楼梯累这回事,谁都没觉得,能挑百多斤粮食的人会觉得累?况且如今能住上楼房那是一种光荣。

上去了发现门没关,里头有人在做清洁卫生。

“同学,你好。”

“你好,你也是这个宿舍的?那快进来吧。”

林若云便带着身后的二人走进屋去。

她打量了一下,这个房间大约有十五六平。走进来,门的两旁是一排木柜,往前则是两张铁架子床,分了上下铺,总共能睡四个人,再往前是一张大书桌,书桌挨着的那堵墙开了一扇窗,书桌两侧则是置物架,层板的下方摆放着水桶、脸盆、保温瓶等。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