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代文后妈我不当了[六零](123)

作者:四时酒 阅读记录

这应该是所有看到她文章的读者的想法。

苏葵微微颔首:“我的确是看到了清河大队的变革,才想着要创作这样一部小说。”

“什么小说以清河大队为原型?”韩文昌问。

常敏定了定神,这才对韩文昌解释道:“韩书记,是这样,这位苏葵同志最近又写了一篇文章,叫《清河乡之变》,写的就是清河大队解散公共食堂的事,后来就看到上级的政策下发,所以很多人都在关注这篇文章。”

现在他们终于确定,清河乡的原型就是清河大队。

韩文昌来了兴趣:“苏葵同志,也就是说,你不仅提出了这个试点方案,还为它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宣传?”

能针对目前的情况提出小部分试验的方式,又想到通过写文章为此记录宣传,这孩子,脑子是真灵活啊!

“书记,其实我当初创作的时候,只是想要记录下这个或许拥有历史意义的改革进程,至于宣传的事情,我当时并没有考虑太多。”

主要是她根本没有想到大家会对此事爆发出这么大的热情。本来她是想要循序渐进的,写文章只是细水长流的影响。

现在倒是因为这个绝佳的宣传方式使得清河试点一事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中,还引来了全国各地的关注。

看来过不了多久,试点的成效就能席卷全国了。

韩文昌只是笑了笑:“苏葵同学,那能不能麻烦你给我们讲讲,这解散公共食堂一事你是怎么想的?我是很想知道你这个提出者的意见啊。”

本来他们就是来学习的,现在还遇见了当事人。

“对,让小葵讲讲。”苏全福也说,其实他这个大队长做的还没有小葵多。

大家都期待地看着她。

苏葵当然不会拒绝,笑道:“您要是不嫌弃,我就给您讲讲这公共食堂的事儿。”

他们现在就在原来公共食堂的旧址上,现在已经空了,桌椅搬走,锅碗瓢盆都让人带回家去了。

但原来的格局还在,苏葵就着这个格局给韩文昌等人讲了讲原来食堂是怎么工作的,大家平时都是怎么在食堂吃饭的。

“……向书记交上去的那份资料我想您应该听过,砍伐树木,浪费柴火,无法创造更多粮食……这就是后来存在的一些问题,食堂的解散是大家都盼着的。”

“而现在随着它的解散,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

跟着韩文昌来的学习小组的干事都拿着笔,将一路上所见所闻,将苏葵讲的这些东西记录下来。

当然,一件事情,不止要看起因,更要看结果,韩文昌他们现在关心的正是这个结果。

他们要看看解散后大家生活的变化。

就是走出去之前,他说道:“苏葵同志,这原来的食堂……”

苏葵仿佛知道他要说什么,说道:“您是想问,这食堂就这样废弃不用是不是可惜了?”

韩文昌诧异看她一眼。

苏葵继续说:“其实这食堂我们已经规划好了用途。我们可以用它在大队里办一所小学。”

这事她之前就跟苏全福商量过了,认为此事可行。

其实有很多大队都有小学,但清河大队没有,上小学得到公社那里去,孩子们走路有点远。

“好,办学校好!”韩文昌听她说了,也觉得是个好主意。

食堂的房子是原来办起来的时候修的,比大队里好些人家的房子都新。而且能容纳那么多人吃饭,地方是很宽敞的,又是公家的东西,拿来办学校就是最好的。

既然要参观学习,韩文昌几人就先到了苏葵家里,把正在家里做饭的李桂珍几个吓得不轻。

他们是听说有领导来了,小葵说出去看看,谁知道看着看着把领导都带到家里来了!

韩文昌完全没有领导的架子,和他们闲话家常,还关心起这新修的瓦房来。

“是小葵出钱修的房子……”秦晓兰看着领导有些不知所措,但一提到这个女儿,整个人都焕发着光彩,“这孩子写文章挣了钱,说要给我修新房子……”

说起来现在谁不羡慕她秦晓兰,就是男人死的得早,那还有这样一个出息的女儿,她这辈子已经值了。

苏葵有了钱,他们家的情况当然是好很多,韩文昌又走访了清河大队的许多户人家,虽然比不上苏葵家,那也都是能自给自足的了,比起他之前在下面农村考察的情况要强上一大截。

问起他们现在的生活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个个都说现在的生活好,能自己种点菜,养点鸡鸭,养头猪,就是还没有长起来,看着心里也踏实。

就是他们来到周建林家的时候有点问题。

除了周建林没回来,他们一家都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