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秦始皇恋爱的正确姿势+番外(341)

这可能是赵政掌政以来君臣分歧最严重的一次,历史上也非常出名,郡县制和分封制的争论,算是划时代一幕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主角是李斯和赵政。

吕不韦五年前告老还乡,李斯出任丞相四年有余。

赵政称帝,为始皇帝。

扶苏听董慈问起,便摇头道,“差不多快结束了,先前也不算争论不休,文臣武将基本都支持分封诸侯,父皇虽是未当场发怒,却也十分不虞,前几日奏章一茬一茬往父王书房里送,雪花一样,数都数不过来,都是劝父皇收回成命的,父皇一直留压不发,今日力排众议,令丞相统办推行郡县制,朝堂上才算清净些。”

董慈知道这件事,郡县制起先是李斯给赵政提的建议,赵政采纳了,但以王琯为首的大臣坚决主张恢复周礼分封诸侯,态度异常坚决,争执就这么起来了。

董慈知道这场国体政体论战赵政会以强硬的态度盖棺定论,分设三十六郡,违逆者以反贼论处,继而引发后世人人人诟病的焚书一事。

在后人眼里焚书是和坑儒连在一起的,焚书确有其事,但坑儒纯粹是无稽之谈,不提也罢,单讲这由分封制郡县制争议之下引发的焚书一事,这一次实施起来会相当艰难,李斯纵然想,只怕也是有心无力。

赵政能收光天下百姓手里的兵器,但收不光散落民间的书籍。

一来这十来年学宫书舍开得到处都是,想完全收缴十分困难,二来咸阳城里学术气氛蔚然成风,法家虽说没再出什么大贤者,但法家理论有了一些进步和改善,譬如先前彻底的愚民论,已经被部分人摒弃了。

李斯固执己见,便是同门弟子,也不会有太多人认同他。

道理也很简单,脑子长在别人的脖子上,不说不代表不想,想什么也不由人控制。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堵不如疏。

闲聊起来荀先哲便提了个建议。

先哲的意思是这件事不若敞开了来说,让士人百姓们都来论一论,给足了时间让大家都仔细想一想,究竟是分封诸侯好,还是郡县大一统好。

蒙毅蒙恬等人还忧心舆论会随着朝臣呈现一边倒的趋势,事情一开始也是这样的。

崇尚周礼主张恢复周礼分封建国的人多不甚数,旧制度是为世人所熟悉的,放心的,但里面必定有些明白人。

读书人脑子转得快,百姓们也不傻,分封诸侯,群雄割据,天下再起纷乱只是早晚的事,相比较而言,郡县大一统便安稳得多,百姓们要的是安平乐道的生活,分封诸侯也轮不上他们,用什么礼对他们来说没什么分别,道理很简单,说通了也就好了。

周礼是好,但它只适应那个时代。

盲目复辟,妄想倒退回古礼古制,大部分时候,都站不稳脚跟。

董慈素来不插手朝政,但因为分封郡县之争和焚书事件挂钩,董慈便将荀先哲的话转告给了赵政。

事情也如荀子所料。

不过十几日的工夫,百姓士人间谈论郡县制的声音多了起来,朝堂上反对的声音虽不见小,但已不如先前那般理直气壮振振有词。

赵政力排众议,恩威并施,压下所有的反对声,诛杀了一批煽动谣言的博士官,令李斯全权处理郡县分划,这件事才算彻底有了个了结。

这场风波前前后后足足有一月有余,如今算是告一段落了。

紧接着是大张旗鼓的革旧呈新,陛下只会更忙。

董慈见扶苏有些走神,知道他还在想朝堂上的事,便搁下手里的针线,低声劝道,“扶苏你快去休息罢,忙就不用过来了,身体要紧。”

扶苏摇头,将妹妹手里捏着的小木马拿出来放到一边,把歪着脑袋彻底睡着了的小不点抱去小榻上,拉过被子给她盖好,这才朝回来朝董慈行礼,“母亲早些回去休息,父皇方才回来了,儿臣明日再来。”

董慈点头,收了手里的东西,待扶苏出去后便起身去看了看小女儿,交代了宫娥,穿过偏殿的走廊回寝宫了。

赵政还坐在案几前批阅奏折,董慈先去沐浴回来,见他正蹙着眉想事情,也不扰他,只走过去在他旁边坐下来,打算陪他一会儿。

案几上堆满了文简,董慈知道陛下在看李斯的奏章,心痒痒便也凑过去看了起来,里面除了统一改良各国文字、用语、车轨、钱币度量衡、律法等等之外,果然写着禁民议朝事,收缴百姓手里的兵器书籍此类的建议条令。

这一卷只是个大概提纲,寥寥数语,当真细分的具体细节李斯也一一注明了在第几卷第几道,旁边文简堆出了一座小山来,他的这些政令可谓大刀阔斧,当真实施起来,已然是一场庞大浩瀚的变革。

柯染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