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穿越七零年代(173)

作者:恣悠悠 阅读记录

桂金不仅是队里的记工员,还是妇女队长,负责村里的妇女工作。

俩人正说着,桂香来了,手里拿着一双没纳的布鞋垫。“艾老师,俺想让你给写上字,你有空不?”

“有空,你想写什么字啊?”桂香拿来的鞋垫上已经描上了图案,上面是跳龙门的鲤鱼,下面是一朵牡丹花,中间留的空白处写字。

“俺也不懂,你看着啥合适就写啥。”

妈妈稍微思索了一下,在两只鞋垫的中间,分别写了“拥军、爱民”四个美术字。

姥姥看到桂香拿的鞋垫,对妈妈说:“咱家有纳好的鞋垫,你去找一双合适的吧。你热天好出手汗,针都不好拔,就别做了。”

“那也行,我去找一双。”妈妈进屋拿出个包袱,打开里面都是纳好的鞋垫,有二十多双。

悠悠可算是开了眼,一双双做工精美的鞋垫,花色繁多,风格各异,针脚细密,设计精美,极具传统韵味。

图案栩栩如生,色彩鲜明,自然古朴,美观大方,吉祥喜气。在悠悠的眼里,这种鞋垫的实用性都不如它的观赏性高,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真要是就这么穿在鞋里头,还真是舍不得。

桂香一双双的观看着,嘴里还报着花样:“双鱼、二龙戏珠、凤凰牡丹、蝴蝶戏菊、喜鹊梅花、双鹤踩莲……”

“这些带着古色古香图案的鞋垫,适合送给长辈们做礼品。”妈妈告诉桂香。又指着那些绣着“风华正茂”、“山花烂漫”图案的鞋垫:“这些送给自家兄弟合适。”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个可以作为给男方的回礼。”一句话把桂香臊了个大红脸。悠悠看见,真正的见识了这年代年青人的纯洁和可爱。

妈妈挑了一双双鱼图案的刺绣鞋垫,又把其他的放了起来。

吃过午饭,一家人都困了,就进屋睡午觉。姥姥又进了厨房,把泡好的黄豆倒进锅里,煮豆子去了。

下午三点多,队里上工的钟声才响,妈妈刚走,志远和志亮就来了。姥姥把煮熟的豆子捞到筐子里,晾在太阳下。

不过留出来一小盆,用盐拌了,端出来让孩子们吃。悠悠用个勺子舀着吃,黄豆焖的又软又烂,真香啊。

吃完黄豆,接着去河滩割草。不过走到生产堤前的柳树下,就停了下来,聚在一起玩耍。

第130章 绣花鞋垫

男孩子继续打扑克,女孩子不玩游戏了,都拿着个短棍在地上写字,嘴里还说着笔顺。

看到悠悠,都喊她看自己写的字。悠悠看她们都写对了,逮谁夸谁。小孩子嘛,要以鼓励为主,增强她们的自信心。

接着悠悠教她们学算术,五以下的数字分解合成。这些简单,她们学得很快。大家还相互出题,比试着。

玩到下午五点多,太阳没那么毒了,大家才去割草。下午,大家都割得多了,把自己带的家什装满,再割的就堆在地上,等大人收了工来抗。

悠悠到处跑着找马齿笕,中午姥姥做的马齿笕菜卷子,味道美极了。原来长燕麦的地方,马齿笕较多,不过现在人多,悠悠不能放出机器人帮忙挖了。

下午六点半,大人们下工了。都拐到河滩来,帮着孩子把草背回家。没孩子的赶紧割,苜蓿多割起来也快。

村里家家喂了几头猪,可得不少饲草,有些人把明天一天的饲草都得背回去了。中午天气太热,往河滩跑遭罪。

爸爸骑着自行车来了,不光驮着饲草,还带回了悠悠。姥姥把控净水的豆子到进箥箩里,用白面拌匀,黄豆上粘了一层薄薄的白面。

姥姥把家里的缸盖、锅柸(高粱莛做的圆盖),都刷净晒干了。先在上面铺上一层苘叶,再放一层拌好的黄豆,上面盖两层苘叶,然后放到厨房里屋的架子上。

姥爷也跟着帮忙,俩人忙了一个多小时,天都暗了,才收拾好了。

接下来的几天,每天的午饭后,桂香都和婕格等人聚在一起做鞋垫。悠悠也顾不上睡午觉了,跟着她们后面看绣花。

一根钢针、一枚顶针,在姑娘们的手上,五彩的丝线便仿佛具有了魔法,霎时间在鞋垫上凝固为一幅美丽的图画。

这期间,大家为了相互学习,还把各自的鞋垫来了个大展览。悠悠和桂萍跟着桂香,把她们的鞋垫参观了一遍。

手工鞋垫用的是纯棉布料,柔软、透气、耐磨、吸汗,不怕水洗,不变形、经久耐用。

鞋垫有刺绣和割绒两种,刺绣鞋垫比较薄,适合春秋天穿着,割绒鞋垫厚实暖和,冬天垫在棉鞋里正合适。

现在做针线活是妇女们必须会的技艺,而缝制的绣花鞋垫更是妇女手巧的见证。在缺少缝纫机械的这个时代,裁衣做鞋等都是手工完成,纳鞋垫也不例外。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