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穿越七零年代(917)

作者:恣悠悠 阅读记录

志斌姥姥自从知道了每张照片最少得一元钱,就舍不得照相了,每次都带着志斌兄妹三人,和志斌姥爷五人一块照合影。

悠悠看得扶额,在后世,给旅游景点人满为患,想拍张单人的景点照片,比登天都难,景点照片的背景都是成群的游人。

现在,景点不仅游人少,大家都非常自觉,看见有人拍照,就主动避开。这么好的拍摄环境,不多留几张照片,真是太可惜了。

姥姥给她解释:“大姐,这胶卷是大卫从英国带来的,不用就过期了,咱们得赶紧照完。”

志斌姥姥说:“胶卷不用花钱,可洗一张照片也得五毛钱,咱们一人照一张,就得七八元钱,这也太浪费了。”

悠悠对她说:“姥姥,咱们光照不洗,把胶卷冲出来放着,啥时候想洗照片了再洗。”

即便如此,她自己也不愿多照,不过总算不拦着志斌他们三个了。

午饭就在阜城的大小特色餐厅解决,好吃不贵是这个时期阜城所有饭店的特点,阜城的饭店都是国营性质,明码标价,童叟无欺。

现在的经济条件,还不能支撑起旅游消费,在饭店吃饭的大多是当地人和来阜城出发的公职人员。

现在城市中,婚丧嫁娶这种人生大事,办宴席习惯在单位的职工食堂,没有单位的也托关系找个食堂。食堂里的饭菜和对外营业的饭店比较,可是便宜多了。

因此,即便是到了饭点,饭店里也不会出现人满为患的现象,能上五成座就是好的。

后世网络小说里描写的,国营饭店服务员态度恶劣,卫生条件差等等现象,悠悠他们一次也没碰到过。

不仅是阜城,任何一个国营饭店,都打扫的干干净净。服务热情周到。

第717章 少年宫

悠悠穿过来九年多,经常跟着姥姥在外行走,亲身经历过这个时代的变迁,自认对这个时代还是比较了解的。

这个时代的服务行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根深蒂固,和客人吵架是一种被人唾弃的可耻行为。

别说故意刁难客人了,就是遇到态度不好的顾客,服务员也是尽量忍让,有些甚至是委曲求全。

促使他们这么做的关键,还和个人收入有关,只有顾客多了,饭店的生意才好,收入才高。工作人员的工资是固定的,可奖金福利和收入是挂钩的。

顾客少了,工作人员确实闲在,可没有收入,成本都挣不回来,指望啥发奖金,发福利。

再说了,现在外来人员少,即便是阜城这样的城市,外地人也不多,饭店的客源主要是本地人。

人们的收入普遍偏低,轻易不在饭店吃饭,客流量本来就少,服务人员哪舍得把上门的客人往外推。

悠悠每次点餐,都离不了海参鲍鱼,这些东西现在都是纯天然的,比后世的天价野生产品,质量可是好多了。

十几人吃顿海鲜大餐,也不过是三四十元的价格。如此低廉的价格,不仅享受了精致的美食,还享受了高档的服务。

舅姥娘她们嘴上说着价格高,一顿饭吃一个月的工资,可到了点菜的时候,都是让孩子们随意点。而且每次都是舅姥娘结账,她老人家结账特别的痛快,从来没流露过肉疼的表情。

志斌姥姥开始还觉得不好意思,结果她姑娘胜男说:“俺家婆婆最有钱,别看咱们都挣工资,可和她老人家一比,连个零头也比不上,咱们就当吃大户了。”

听了姑娘的话,志斌姥姥以后也不争着结账了。真让她来付账,悠悠可不敢这么浪费,志斌姥爷的工资是高,可一个月的工资,也就能吃两顿午饭。

遗憾的是,在家人面前,悠悠没法打包作弊。后世的那些海鲜大厨,厨艺拍马也赶不上现在的厨师。

午觉睡到下午两点,就向少年文化宫进发。阜城的少年宫,位于儿童公园内,是改革开放后八零年新建的,占地面积广,设备完备。

儿童公园内,还有动物园,植物园,这些都是免费开放的,而且有免费的讲解员。

现在的少年宫和后世的不同,建造的目的就是为少年儿童在校外进行集体活动的场所,是孩子们看节目、做游戏、做手工、学科学的地方。

通俗之意就是一个孩子们玩的地方,就是孩子们的家。是少年儿童发展特长,展示才华,丰富生活的专属机构。

对于70后、80后的孩子们来说,童年里既没有机动世界,也没有大型游乐场,广阔的田野、爸妈厂区单位宿舍的大院就是天然乐园,而少年宫就是他们最为向往的梦想乐园。

进入八十年代,商场里没有儿童游戏世界,没有各种电动游戏机,更没有像后世欢乐谷那样的机动游戏场和水上乐园,可几乎是每个大小城市,都有自己的少年宫。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