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之娇宠(133)

黄嫂子道:“保国,你奶奶去看大夫了吗?”

李保国摇摇头,用手擦擦眼睛:“我想让王大夫来给她看看,开点儿药,但是我们到了王大夫家,王大夫已经被革.委.会的看起来了,说他是现代主义社会的毒.瘤,万恶的旧社会的传播者,因为他给人开药都用草药不用西药,被当成了骗子,要打倒他。”

这样一来要看病只能上镇上的医院了,可李奶奶哪里肯,她半截身子都入土了,一个小小的感冒要花去老些钱老些票,她实在心疼,有这些东西,还不如留着给李保国和李卫国长大用呢。

黄嫂子等军嫂听了,面上的表情都严肃了起来。她们常年生活在家属院,家属院离王李庄非常进,甚至在十年前,军区还没有在清泉镇建立根据地时那还是王李庄的地。

在以前,谁家大人孩子有个头疼脑热的谁不是到王李庄拿药的?有时候孩子大人有急病了,王大夫还大半夜就跟着他们到军区去看诊呢。

怎么一朝之间,王大夫就被打倒了呢?还用那么荒谬的理由。

别的人不说,刘大嫂对此就特别气愤。她家的双胞胎出生时老二在肚子里吃的好,生下来健健康康的没点毛病,老大却不行,老大生下来就比老二小一斤多,还全身泛黄,吃奶也吃不下,才吃下去过不了一会儿就吐了出来,到了最后两三个小时都不尿一次,刘嫂子一度以为这个孩子养不活了。

镇上的卫生院,市里的卫生院甚至京都的卫生院她都去过了,说是先天不足,让她回来尽量养着。

刘嫂子那段时间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

后来她听黄嫂子说王李庄的王大夫看小孩子蛮好的,绝望之下的她抱着孩子一路到了王李庄,王大夫看了老大,给她开了两包药,一包熬水给孩子喝,一包让敷在孩子的肚脐,没过两天,孩子吃奶不吐了,身上的黄气也消下去了,逗着也爱笑了。

刘嫂子去王李庄给王大夫磕了头。在她的心里,王大夫那是救了她全家的活菩萨,要是没有王大夫,她根本没法想象她现在会过怎么样的日子。

想到那些革.委0会的人那么诋毁王大夫,刘嫂子恨不得冲上去跟那些革委会的人干一架。

黄嫂子等人的想法和她差不多,大家都受过王大夫的恩惠,对王大夫也一直心存感激。就连毛金兰也有些气愤。她前天吃的陈香胃片还是王大夫给配的呢,那药真管用,特别助消化,不到半夜她又起来弄了一顿饭吃。

何嫂子是在镇上卫生院工作的,但她只是个护士长,对治病救人的事儿并不明白。她也清楚镇上现在有造反派在行动,她们医院里有两个外科医生就被打倒了。

她对此并不惊讶。那些造反派打着造反有理的口号,干出什么事儿来她都不会惊讶。

她对李保国道:“你在家里好好的照顾奶奶,姜水,萝卜水大葱水多煮点给奶奶喝,我下午就到卫生院去拿药,晚上给你送家里来。”

这年头的困难体会在方方面面,在医药这一块儿尤其困难,以前的大夫还会用中药来给人治病,现在出了这样的事儿,医生们为了明哲保身,连中药都不敢用了。

李保国是个懂事儿的孩子,明白药的重要性,他跪在地上,重重的给她们磕个头,大家心里都酸酸的。

从李家走时大家的谈兴都不高,出了村口,路过牛棚下面的山,她们抬头,恰好看到一群穿着绿色军装的人赶着三个人从山上下来,就像是赶牲口一样,甚至有一个人手里还拿着一根马鞭。

大家忍着气,等走开好远了,脾气暴躁的黄嫂子狠狠地把地上的石头踹出去:“这都是什么世道!”

她还想说,毛金兰拉住她的手,朝她摇摇头,示意她别说了,隔墙有耳,现在这个时期这么特殊,她怕黄嫂子被人抓住话把子。黄嫂子看了毛金兰一眼,愤愤不平地闭了闭眼,再也不说话了。

回到驻地,方美媛回了连队,家属院的众人也各自回了家。但家家户户都注定不再如同往日那样的平静了。

部队的人听闻此事很快便带着人到了王李庄去展开调查,指派过去的人恰好是因为受伤正在养伤的陈建邦。

陈建邦一看这就乐了,他这几天还在想怎么去保全袁琼的父母呢机会就送到他们的头上了,刚打瞌睡上天就给他送来了枕头。

陈建邦觉得自从他重生后他做啥都格外顺利。就跟他是老天爷亲儿子似的,总能心想事成。

陈建邦很快便整理了队伍,带着一个排的战士到外面训练,他带的都是他手底下的精英。他这三十个兵就跟小狼崽子似的,不咋听话,但是只要制住了让他们服气了,那就是一把手中的利刃,指哪儿打哪儿,跑个步都能嗷嗷叫。

雨落窗帘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