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折枝花(18)

作者:日晴 阅读记录

这是一家生机勃勃的院子,粗粗的篱笆上爬满了绿色的藤蔓,开出紫色的花来。虽然邻近深秋,这里倒还绿意盎然——这也是一间平镇的小院子。

只是地理位置和岑晏的院子刚好是一个北一个南。讲真,岑晏的院子更靠近岳麓书院,而此处则更靠近县城。

“我们一段时间回不去了,就在此住下吧。”岑晏拿来扫帚扫地面。

朝雾理解地点点头,她知道也许那伙人正在找他们,能有个安身之处再好不过。

她拿来抹布、簸箕、锄头等将灰擦去、将杂草清理干净。一开始朝雾拿着锄头去锄杂草,锄到蚱蜢、蜥蜴之类的东西倒还好说,害怕一下,闭上眼安慰安慰自己就这么过去了,最怕的是弄到蛇,想到书上说“打草惊蛇”,先折了一枝木头抽打自里向外先抽打一遍草丛,再开始除草。秋日微寒,但她因为一系列的动作也不觉得冷,反而热烘烘地出了汗。

这处宅子也属于一个村,但是这个村好像出租的户数比较多,很多都是由学子租在这里的。越靠近岳麓书院的地方就越贵,这里是离岳麓书院最远的地方了,租金相对便宜一些。

岑晏以前是个阔少爷(虽然从岑晏现在有的房产来讲也不穷),嫌离书院远的地方麻烦就在那儿买了一套宅子。但这位袁学兄,应该就没那么富有了,否则也不会买到郊区来。

但说实在的,能在这买房子的经济条件也都过得去了,真正的寒门学生基本上都住在书院中,一年中有那么几天书院没法入住的,才出来租几天,或是借宿到同窗家中。

寒门学子的艰辛与苦楚说来令人心酸,也因此,他们想要出人投地的执念尤为强烈。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句话激励几十年来来往往的寒门学子,是筑起他们灵魂的支架。

岳麓书院从诞生那天起,便向社会下层和民间士子开放。书院招生不设门槛,入学无户籍限制,只要有志于学业的,不分贫富,不论地域,均可入学,即孔子所提倡的“有教无类”。

虽然招生不设门槛,但入学要求还是有的,名气较大的书院,因为报名的人多,“招生标准”也很严格,文化水平和自身素质都相对较高。考核包括学业在内的综合素质测试,光学习好还不行。如白鹿洞书院,曾要求入学者是举人(现在不是了)。

书院的招生指标由各书院依办学实力自定,人数从几十到上百不等。除了招取测试成绩

优异的“正课生”,还会录取稍次一些的“附课生”。附课生也写作“副课生”。在招生上,老师说了算。

一般来说,官方推荐生、拿着介绍信的照顾生是不受书院欢迎的。即便入学了,如果主管老师(洞师)测试后觉得不行,仍会将其辞退,上司不能干涉。

岳麓书院每年都会举行入学考试,录取极少数的人。当年岑晏拿着介绍信去的时候并不受重视,于是自己温习了几个月考入了学院,才获得师长的认可。

话说回来,这地方学子还是很多的,学子多意味着文化水平高,这个村也没有太多的庸俗气,走在村巷里有时候可以听到读书声。

岳麓书院旁可不止一个书院,很多书院因着岳麓书院的名声,就把自己的书院也建到这旁边来,想沾一沾福气,让自己的书院也多些人才。因此这些读书人很有可能是旁边的那些小书院的,毕竟真正岳麓书院的学子大都是待在岳麓书院内部的。

能进入岳麓书院不说百里挑一,至少也是十里挑一的人了,总的来说书院的风气是不错的。

第11章 荷包

朝雾和岑晏打扫卫生从早上到晚傍晚,总算把一切整理好。虽然一天是累了,但是很有劳动后的收获感,十分充实。

在这个地方住了几天,这里环境清幽宁静,民风淳朴,给朝雾留下的印象是很不错的。

清晨朝雾拿着衣物去溪边洗,早上空气中有潮湿的水分,太阳也不火热,可以说是一天中最清凉的时候了,朝雾舒服的眯了眯眼。这个时代的人们大多早起,溪边已经有不少姑娘妇人在清洗衣物。

十七岁的姑娘娉娉袅袅地走来,比花还要美艳,看直了一大堆人的眼。

刚入村几天,很多人不知道她。

“大妹子,你啥时来的哟!”

“自哪来的喏。”

民风淳朴的日子真的很好。朝雾听娘亲提起乡下时,娘亲总是很不耐烦的样子,受她的影响,朝雾从小就觉得乡下人总是数不清的烂段子,七嘴八舌的很嘈杂,可今天她发现不是这样的,村子有大有小,有好有差,有淳朴也就有险恶,不应该以偏概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