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力能扛鼎+番外(451)

作者:宣蓝田 阅读记录

唐荼荼点点头:“有道理。”

胡嬷嬷话说两头:“可老爷动气也不对,夫人不还是为了他好?他自个儿撑着病体去当值,全家哪个能安心?”

唐荼荼:“有道理——您把豆子都掐碎了,我来摘吧。”

胡嬷嬷心一堵,心说这小主子缺情短智,跟她说人情世故有什么用,于是哭笑不得地走了。

家里主子不顺心,尤其女主子不顺心,后院仆妇更是好好表现,一气儿来了场大扫除,把各屋从门帘到铺盖全换了,洗刷干净,晾满了院子。

厚实的棉帘挂起来,一下子有了立冬的味道。

当晚唐老爷早早回来,一听嬷嬷说夫人还没回家,去容夫人家里串门了。唐老爷脸色一变,心说这回事儿大了。

他背着手,往厨房走了一圈,当晚,厨房端上来的菜全是夫人爱吃的。

里头有一道豆泥茄盒,是肉馅里搅了豌豆泥,再按茄盒的做法,裹着鸡蛋粉面炸的。咬一口,先是浓郁的酱汁,再是酥脆的壳子,再里头是茄子的软糯和肉香。

这道菜是唐夫人的心头好,一盘子没几个,平时一家人各两筷子就夹没了。今儿菜一端上来,唐老爷就默默把盘子换到了夫人面前去。

老两口对视一眼,别别扭扭地传递了一分好意,年纪大了,话抹不开面子说,这就算是冰释前嫌了。

唐荼荼咬着唇才没笑出声。

第171章

饭桌上,珠珠说起来:“姐,山长夫人让我问你,你还去不去书院念书了?”

珠珠进的是岳峙书院,这是由岳家牵头了几家富商一块合资办的族学,主要收几家自己的子孙,但因为师资力量好,秀才举人迭出,渐渐成了京城有名的书院。

盛朝的学制与后世大差不差,是循农时开学的,春季开学在雨水之后,秋季每年都是中秋之后开学,半大孩子也能顶个劳力。

各地依循农时,慢慢成了传统。

唐荼荼因为工部事宜晚了一个来月,珠珠却早早回去上学了。

有义山珠玉在前,山长夫人又怀着那么点想结个儿女亲家的隐秘心思,对珠珠的功课盯得紧。谢师宴上也问过荼荼一回,这会儿是旧话重提了。

全家人都看向唐荼荼,没人拍板定案替她拿主意。

这孩子学问太偏,平时看书看报都不能通读,自个儿成天写写画画,净是些别人看不懂的。可荼荼得了一身官袍,还得了太子赏赐,想是有其绝妙之处。

“上学啊……”

唐荼荼把粥里的姜丝一条条拣到勺子里,嚼也不嚼地咽下去。她不喜欢姜味,却知道这东西暖胃驱寒,厨房切得也细,索性一口咽下去。

一琢磨:“我去吧。”

工部影像院已经走上了正轨,自有太子的人去安排量产,有她没她一个样。上个月的俸禄发下来了,七品外吏的俸禄一个月是十二两,刚够养活她这样的两张嘴,挂个名在那儿,每个月的饭钱和零用钱就有了。

至于舆图院,袁老先生带着徒弟赶赴边关了。羁押在京城的几十名北元使节还没个说法,他们怕今冬北境有战事起,得早早去筹谋。

再有土木工程、农田水利器械、矿冶矿藏这几个院,像后世一样细分了部门与科室,在工部衙门东头的小巷里聚了一排,与正衙不是一个门进出。各院白天大门紧锁,有卫兵挎刀当差,天黑下值时才会开门。

那是工部最机要的几个院子,也是当朝最机要的土木工程。

唐荼荼犹豫再三,没去找二殿下帮忙把她安进去。

时下需要大兴土木的,不是宫殿庙宇,就是皇帝陵寝;矿产勘探不是她所长,况且牵涉甚广……

瞧来瞧去,哪样都不是她现在该沾手的,于是心里再痒痒,唐荼荼也躲着走。

无事可做,正好去念书。

听她说去,全家人都挺高兴,上学好啊,上学好,不会天天溜个没影儿。念念书练练字,交几个闺中密友,明年热热闹闹办个及笄礼,就变成大姑娘啦,得琢磨相看人家了。

唐荼荼不知道爹娘想了这么远,拉着珠珠问:“去书院得准备什么东西?”

“笔墨纸砚呀。噢!还得填词!”珠珠把自己入学时的事宜拿出来说:“不难的,填两首词就行了,要么画两张画,夫子按雅艺分班的。”

唐荼荼眉眼间笑意一卡:“……填词?”

珠珠点头:“找几个词牌名,依调填词就行了呀。姐你以前不是最爱填词了么?咱学馆里的小才女呢。”

她姐姐博出的才名被这工科狗祸祸没了,前脚唐荼荼还暗喜自己没吃过考试的苦,一顿饭的工夫,她就得临时抱佛脚了。

虽然时空错了位,宋词还是传承演变至今,在这个朝代熠熠生辉,成就诗词双峰并峙的繁荣之象。不论钟鼎山林,不论雅正俚俗,但凡读书人都爱写词。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