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力能扛鼎+番外(781)

作者:宣蓝田 阅读记录

唐荼荼有一点点想笑,悄悄问:“你是不是怕自己不节俭了,我就不跟你做朋友了?”

她是打趣的意思。晏少昰却点头。

“怕。”

他抬眸瞧她一眼,又垂下眼睛,慢腾腾吃那碗米。

一个“怕”字,杀没了唐荼荼半条命。她想她可太不是东西了,怎么能那样说他,拿最狠的话扎他心。

唐荼荼愧疚得不行,放在桌下的手攥了攥他的袖子,不知道该做什么,又悻悻放下。

不等收回手,被那只大掌握住了。

晏少昰握着她的手翻转过来,往她掌心里放了一物。

是道观发的经牒小册,招纳百姓入教信教的,进门时人人都能领一本。手大的袖珍书,唯独封皮上两溜小字写得很好。

——天下太平,五谷丰登,万民作善,咸得长生。

占尽几个好词,唐荼荼弯起眼睛,把这小册子塞进书袋里。

第295章

请完神,之后是盛大的海祭。

拜天后有一套成章成法的讲究,譬如元宵节要放海灯;三月初三娘娘寿辰,要抬着金身绕海岸一圈,这叫娘娘绕境巡安;九月初九是娘娘羽化升仙的日子,童男童女面朝海跳八佾舞、鱼苗大放生。

而这场开光典也有开光的讲究,三千信士要出海祭拜——当年海神娘娘的真身是从福建贤良港出发,“乘席渡海”到湄洲屿羽化的,再加上北地争执名人故里,所以在天津,这一传说变成了“娘娘从津口出发,渡海到达山东蓬莱岛羽化”。

最虔诚的信士每年会搭上神舟,重走娘娘升仙之路。

蓬莱离得不远,坐大船一日半就能到,正值闷热的三伏天,去蓬莱就成了条极热门的游玩路线,京畿、辽东、山东几地有钱的商客、文人都会坐船出行,组成一个浩浩荡荡的祭海团。

码头南北侧的干船坞是一排人工挖凿的大塘,平时排空水,塘底只剩砂石,用来泊船修船。这会儿一开闸,海水痛快地涌进去,几十条楼船随涨水而浮高。

从运河一路过来的大官、豪商都有自己的船,沿岸船工无数,绞船索的、扛压舱石的、赶着临上船前吃面吃肉的,海岸上一片红火。

“茶花儿,怎么还不登船?”

公孙和光老远看见她,挥手唤了一声。

这平时总是一身骑装的姑娘,今儿换了条彩袖裙,两条袖幅上点染了大片的五彩云,很惊艳。

唐荼荼说:“我等我爹和母亲呢,珠珠也不知道在哪儿。”

和光又惊又奇地瞧着她:“茶花儿你是傻了还是怎么?大人们全坐另一条船啊,咱们这条是相顾船,刨掉八十个摇橹兵,就是一船的青年才俊和妙龄大姑娘——相顾懂吗?大伙儿趁着一块玩,相看相看,看对眼了就是姻缘,看不上的心里也就有了数。”

“天天搁家里听爹娘念叨‘张家老大好,王家老二妙’,盲婚哑嫁还不腻啊?难得出来玩,你怎么还要带上爹娘一块上船啊?”

唐荼荼:“哈?”

什么相顾船,没人跟她说过啊!

她猛地记起几天前公孙景逸的原话,说的是“在那儿能见着全天津十之七八的门户子弟”,敢情是全城官家子女大相亲!

身旁的二殿下脸一黑,活脱脱成了尊门神,一霎间就记起此“公孙家”是哪个公孙家了,听见“相看”更是沉了眉。

和光不大能察言观色,但看人气度风仪还是错不了的,犹豫问:“茶花儿,这位是……?”

晏少昰微微一笑:“劳烦姑娘,在船上添个位置。”

他话是对着和光说的,唐荼荼却被不知来处的冷气吹得后脖子一紧,只听二哥幽幽道。

“爹娘上船不合适,我这做兄长的,总该上去把把关——妹妹说是也不是?”

唐荼荼敢说不么?唐荼荼一声没敢吭,平白心虚了半天。转念一想,自己心虚个什么劲儿,没道理嘛,便又坦坦荡荡地直起了肩膀。

满码头都是公孙家的兵,她托了个小兵头去知会爹娘一声,跟着和光坐上马车向东走。

海边分辨官、商与民的办法简单,因为沙滩上铺出来的趟马道不结实,损耗快,便只许官家走。富商坐轿,两人抬、四人抬的都有。

“西边是百里码头,大小渔船随便停;东边才是领港,大船出入海都从这边走,商船上岸要缴税,官船停泊要收钱。”

唐荼荼一句句听得仔细。

可当马车抵达领港、转过那片湾后,她突地一个字听不进去了,被越来越近的大船震得说不出话。

这出海的巨轮长得一眼装不下,高得仰头望不见顶,雄踞在船坞上,岸边百余卖淡水卖吃食的小摊全被它纳入荫凉里。

今早瞧那几条捕鱼船时,唐荼荼估摸一条船有二十来米长,她还假迷三道地搁心里边赞美了一下古人的造船技艺,觉得那就算是这时代的庞然大物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