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171)

作者:MM豆 阅读记录

有许多菜品是裴秉元、林氏在北边不曾吃过的,尝起来新鲜又美味。

或是州衙衙役送来的,或是百姓送到州衙里的,挑的都是最好的。

裴秉元叮嘱林氏道:“可不能白拿他们的,今年虽是丰收,也仅是够他们一大家子填饱肚子而尔,并不富余。”

“我省得。”林氏替裴秉元盛了碗米饭,颗粒饱满圆润,递过去,说道,“能推的我都给推了,若是不能推的,我也叫申二家的送铜板子去了。”

林氏又低声问道:“今年的功绩何时上报朝廷?”紧接着又道,“官人的同僚里,可有丁忧耽误了婚事的才俊?”

裴秉元知晓林氏的心思,应道:“功绩是由苏州府知府大人上奏朝廷,恐怕要等岁末……至于竹儿的婚事,她是个有主见的,不若等她出宫,听了她的意思再说罢。”

林氏点头。

……

身边事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裴少淮心无旁骛,能够静心学习,认真研究文章。

在东林书院里,他和田永玏的关系愈来愈好,两人交流学问有来有往,裴少淮同田永玏讲北直隶的文章特点,田永玏则告诉裴少淮江南学子以何方式提高文章蕴意。

两人都收获颇丰。

……

只是近来,裴少淮意识了一个大问题,他反思之后,自觉得自己的学识到了一个瓶颈期,文章水平总在此瓶颈处徘徊不前。

似乎他所写的文章都很不错,可圈可点,还被教谕们当作好文贴出。

但裴少淮翻出旧文章,原先觉得尚可的文章,再读时觉得犹如嚼蜡,乏味可陈。

他每每落笔写文章时,前一句刚刚写完,后一句的思路马上就来了。这听起来似乎是好事,“下笔千文”,实则是裴少淮陷入了一个舒适圈内,遵循于习惯行事,所有事情都只是重复而已。

遵循于脑中既定的思路所写的文章,亦只是以前文章的复刻。

只有停笔思考,辗转琢磨,笔下之物才是新鲜的。

裴少淮明白,他急需一个水准远高于他之上的前辈来指导他,他才能走出这样的困境。或是他历事足够丰富,看遍百态,自己慢慢去悟透。

在没有找到这位“前辈”以前,裴少淮只能选择第二种方式,多出去走走、看看。大姐夫徐瞻不就是历事之后才考得榜眼的吗?

……

最新一期《崇文文卷》付梓印出,田永玏给裴少淮送来一本,说道:“这期《崇文文卷》卷末,有南居士的画作,裴师弟莫错过了。”眼中含笑,显然意有所指。

裴少淮遂直接翻到卷末,只见金色稻浪当中,百姓面带喜色,挥汗收割稻子,一把把捆好后,送回家中,又有许多孩童在田间地头拾穗,小篓子里插着遗落的稻穗。

好一幅百农秋收图。画作上题了一首诗,赞叹秋收之美,当属农户之喜。

这幅画,画的是太仓州的秋收,无怪田永玏特地提醒他要看最后一幅画。

裴少淮又看到南居士点评北客的文章,写道:“文章一如既往的好,然则第三股、第六股中,字句之意已在以前的文章中写过,此番用词用句、手法虽大有不同,判若两文,然骨子里是一样的,立意未变……北客先生这段时日兴许需要出去走走,时光尚早,莫急。”

此一句,一下子击中裴少淮的心尖,颤颤。

知己也。

良师也。

南居士的话,再次证实裴少淮的自我感觉没错,他已经被困在某个境地中,长久矣,他确实需要突破。

其二,南居士能从数篇文章中得出此结论,说明南居士的水准远在他之上。最后那句“时光尚早,莫急”,裴少淮反复品味,暗想,南居士是从何处看出他是个年轻人,年岁尚小,时日还长?

果然境界高了一层,能看到的东西都不一样。

南居士点评的不只是裴少淮的文章,还是他当前的状态。

裴少淮已经动了要寻找南居士的心思,遂问田永玏道:“田师兄,此画意境甚好,于家父又有别样意义,不知原作能否借与我带回家中,让家父赏阅一番?”

他说的是实话,也带有自己的私心。

田永玏轻松应道:“这是自然,裴师弟在此稍等,我这便去崇文堂取画。”

“谢师兄。”

第68章

崇文堂里,田永玏奕奕而来,从画架上取下那幅百农秋收图,用细绳收紧。

“田师弟取画何用?”程思恰好在崇文堂里,见此问道。

田永玏未多加思索,如实道:“裴师弟想借回去一赏,我拿去给他。”言罢,欲离开。

“且慢。”程思拦住了田永玏,语气变得生分,言道,“这幅画属崇文文社所有,岂是他一个游学学子想借就能借的?田师弟有私心,纵使拿来当顺水人情,也该先同我们几位师兄弟商量罢?”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