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241)

作者:MM豆 阅读记录

徐尚书不经意一瞥身旁的裴珏,笑谦谦应道:“回陛下,臣与景川伯爵府有姻亲,恐怕要避嫌。”

“裴爱卿,你掌管吏部,你以为如何?”

裴珏知晓已落入徐知意的套中,只能道:“臣与裴状元同出一宗,亦要避嫌。”

皇帝望向张令义。

张令义笑呵呵道:“陛下,那臣便不推辞了。”略作思索后,言道,“裴状元曾随父南下游学,不管是治水还是造船,皆有见识、经手,颇有工事才能。臣又听闻裴状元殿试上胆大直谏,是个正气之才……两相考虑,臣以为有一个从七品的官职十分合适裴状元。”

实职给高了难以平百官,从七品正正好。

张令义继续道:“陛下可赐裴状元工科给事中。”

徐尚书低首偷笑,张令义果然是个老狐狸,说着给个从七品的小官当当,一开口却是官小权大的给事中。

这个“小官”,属于皇帝直管的六科,身兼风闻奏事、监察六部、纠劾百官的言官之职,直谏时,内阁都让听其几分,是一等一的清流美职。

其学识必须广博,平日还需不时赴乡试充当考试官、会试充当同考官。

这听着好似有些荒谬,可仔细一想,不管是学识还是胆大直谏,或是了解工事建造,裴少淮每一条恰好符合。

工科给事中并不是归属工部,而是专程监督、谏言工部。

“善。”皇帝首肯,言道,“传朕旨意,赐新科状元‘三元及第’匾,另赐工科给事中官职。”

几位大臣从御书房出来后,楼阁老面色铁青,不仅在于皇帝赐官裴少淮,还在于皇帝没有问他的意见。他若是主动开口,又落他首辅脸面,显得他与一新晋的小官斤斤计较。

徐尚书、张尚书并列而走,如沐春风。

“听闻这小子快成亲了?”

“是,只差我那亲家从江南赶回来,幸亏张尚书今日的提议,婚期可以提早了。”

“该是我幸亏他们父子,不声不响就整了这么一个大船厂。”

“很意外?”

“那倒没有。”

……

“三元及第”匾还在加紧刻造,而京都城里,不知谁人将荣恩宴斗诗一事传了出去,成了一桩笑谈,沸沸扬扬。裴少淮全当大家伙取个乐子,并未在意。

这日,杨家的小厮前来景川伯爵府,用板车运来了好几株丹桂树,入府后,禀裴少淮道:“裴少爷,这是我家小姐让送过来的,说是要栽在裴少爷的院子里。”

裴少淮不明所以,却也没有阻止,让长帆领他们找了个好地方,仔细栽好。

他想起四姐夫的那句话“她想吃的不是那几块枣糕”,那杨时月想种的应该也不只是单纯几棵树。

裴少淮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他想起荣恩宴上写的那首诗,里头有一句“今夜抱得月归来”,还有一句“方得女娥把桂栽”,瞬时脖子红到了耳根。

这诗句虽是无意,但确实颇具深意,自己好像有点不够含蓄了?

看着那几株新栽的丹桂,他仿佛能听闻杨时月在当面跟他打趣——丹桂给你栽好了,你何时行动?

他可真是推一步走一步的榆木头。

第101章

五月初的时候,朝廷下诏,没有入选庶吉士、观政士的新科进士们得以授官。

按规,他们要三个月内抵达入职,不得有误。

路途近些的,可以着锦衣先回乡一趟,像百粤、滇西南这样远的,则要即刻马不蹄停地出发。

江子匀毕竟是二甲进士,朝廷外派的地方还算好,是胶东一带的一个小县,谈不上多富庶,但起码不是贫瘠之地,距离京都也不算太远。

领旨后没几日,江子匀便收拾好行囊,携妻儿准备启程赴任,临行前一日,裴少淮前来饯别。

结交多年,分别在即,心生愁绪,裴少淮言道:“胶东不算远,子匀兄缘何如此匆忙启程,何不多留几日?”

启程匆忙,使得饯别也匆匆忙忙。

江子匀举盏,一饮而尽,如说家常一般应道:“路上走走停停,到地方后先置办小院,在县里四处走走,便也差不多到了上任的时候。”三个月的时间不长。

见裴少淮愁绪难消,江子匀又道:“今日淮弟应当替我高兴才是。”

他起身踱步,慷慨而言:“何处寻功绩,还看马蹄行,我生于此地也长于此地,心思有万千却从未离开过此地,当一个人见不比闻,行不比心,便应该出去闯闯换一方天地了。淮弟南下游学回来,应该更明白此道理。”

听着江子匀的话,裴少淮了然,友人间若只谈离愁别绪,便有些狭隘了——今日行酒,于他而言,是与友人相别,但于江子匀而言,除了别离还有奔赴前程的豪情,前路未卜但不失憧憬。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