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娇软美人海岛种田(68)

作者:慕夏衣 阅读记录

于是栀栀上知青办去领了头程的火车票,又拿了盖章的介绍信,背上行装和哥哥一块儿出了门。

家里人眼泪汪汪地把兄妹俩送到了火车站。

栀栀抱住父母,对他们说道:“爸爸妈妈,我要去征服世界啦!我还没成功,你俩不许老……一定要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等我回家呀!”

别逢君和应雨时听到女儿稚气的话,忍不住泪如雨下。

栀栀含笑一一向家人道别,最后在家人们的泪眼里,和二哥一块儿上了开往省城的火车。

全国各地都有知青办。

栀栀需要一路拿着介绍信去找知青办报备、盖通行章,然后换取下一程的火车票,同时知青办也给解决知青们在半路上的食宿要求。当然了,免费食宿的条件不是很好。住呢,就是住三四十人一间房的大通铺;吃呢,是依当地经济水平来的。

栀栀的家乡松市是个富庶之地,省城知青办给安排的食宿当然不如自家,可也不算太差,伙食还成,一人能分到一碗大米饭和一个素菜。

兄妹俩在省城歇了一宿,然后转火车到临省省城时,立刻就感受到了差异。

大街上人们的精神面貌就不如东南省,很多人身上穿着打着补丁的衣裳。

知青办安排的大通铺非常残旧破败,跟危房没啥区别,墙塌了一半,窗户是没有玻璃的,甚至连床都没有。睡觉的时候就在地上铺点儿报纸隔一下灰,然后就铺上自己的铺盖。免费的伙食是每人每顿饭一个糙得割喉咙的窝窝头和一小撮腌菜,外加随便喝管饱但是没有一丁点油水的菜叶汤。

尽管栀栀已经有心理准备了,可她拿着窝窝头……哪怕是浸了菜汁里、含在嘴里嚼得烂烂的再吞,也被噎得半死。

别燕南看着娇滴滴的妹子直叹气,“所以说啊,在家千般好,出门一日难!说了不想让你来吧,你还偷偷出门自个儿去报名!”

栀栀努力咽下窝窝头,朝着哥哥嘻嘻一笑,“二哥我可话把撂这儿了!你睁大眼睛看清楚这里的一草一木!我向你保证,五十年以后肯定大变样儿了!”

别燕南笑了,“五十年?那可不呢!五十年以后我都嗝屁了!”

栀栀“哼”了一声,说道:“会有其他的建设者,把这里建设得更好的。而我要打造的,就是南陵岛啦!”

别燕南,“你还是赶紧背着人,把你嫂子给你做的猪油渣拿点儿出来吃吧!吃不饱肚子可不行。”

栀栀果然背着人,拿了一盒猪油渣出来,和二哥分享。

别燕南舍不得吃,拈了两块意思一下就说不爱吃、搪塞了过去,但逼着栀栀吃了几块。

栀栀

吃了三四块猪油渣就被腻着了,重新把饭盒收好。

兄妹俩聊了一会儿天,就各去休息。

第二天,两人再次踏上征途。

别燕南也只能再送栀栀半程,毕竟他是来出差的。于是两人挤上了开往界南省省城的火车,找到座位坐下。栀栀是要坐到终点站,但是别燕南需要在半路转车,去别的城市。

兄妹俩临分别时,别燕南摸出一迭钱钞塞在妹妹手里,说道:“路上小心!火车上有乘警,要是有人欺负你你就大声叫嚷。下了火车以后你一个人别四处闲逛,毕竟初来乍到的,也不知道外头的治安怎么样……总之就是不要轻信别人,不要去偏僻的地方……记着,每个火车站旁边都有知青办,你出了火车站就直接去知青办,千万别跟着不认识的人走……”

栀栀认真点头,但不愿意收哥哥递过来的钱,小小声说道:“哥,爸妈已经给了我好多钱了!”

——父母给了她足二百块钱!有十张大团结,又担心她一个年轻女孩出门,钱不露白,所以又给她准备了好多小面额的钞纸。

现在二哥又递了一把钱钞过来,看样子也有个二十块钱的样子?

别燕南叹气,“快拿着!”不由分说塞在她手里。

火车到站,别燕南背着小小的行装下了车。

他站在月台上看着年轻稚气的妹妹,拼命挥手,“路上小心……一路平安!”

栀栀也朝着哥哥挥手,“哥你忙完了早点儿回去!我会写信回家的!”

火车缓缓启动。

别栀栀终于踏上她一个人的征途。

这个时代的火车全是绿皮车,车厢陈旧但维护得还可以。

就是太闹腾了。

有叽叽呱呱拉家常的妇女们,有尖叫着跑来跑去的小孩儿们,还有在车厢里喝白酒划掌吼酒令的男人们,以及推着小食车来回叫卖的列车员——

“来——让一让了啊!炒瓜儿子水煮花了啊,两分钱一大袋儿!煮红薯白面馒头了啊,要吃饭就赶紧了……一会儿卖完了可就要饿肚子了啊!”

栀栀坐的这趟火车,准点是明天上午七点左右抵达界南省城火车站。

这会儿是下午五点多钟,栀栀确实挺担心呆会儿没有晚饭了,就花两分钱买了一个白面馒头。

说是说白面馒头,但这个时代的馒头,可不是现代那种精细白面做出来的细腻微甜的馒头。它实忱,个头大,淡而无味,口感很糙而且是冷的。

栀栀咬了一口,有着很浓郁的麦香但特别费牙。

犹豫片刻,她从行李里翻找出搪瓷杯,上车厢连接处去接了一杯开水回来,然后将馒头撕碎,蘸一蘸开水再吃。

其实二嫂给她做了整整三盒不同味道的猪油渣。

但栀栀也知道,这个年代的旅程未必太平。她一个单身女孩儿出远门,已经很危险了。而且在体力上还是个绝对的弱者,别说是钱不露白了,她甚至不想让别人知道她有猪油渣!

所以她就不紧不慢地就着开水吃白面馒头,心想等到夜里车上的人都睡着了,她再悄悄摸点儿猪油渣出来吃。

“带点儿吃的在车上吃”,这句话到现在都还深深地刻在国人的骨子里。

不光栀栀在吃

晚饭,事实上整个车厢的人买了吃的、或是拿出自己带的食物,开始吃了起来。

坐在栀栀身边的乘客很客气地问栀栀要不要吃她们带的糯米饭,栀栀摇头谢过。

对方也不强求。

霎时间,车厢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食物气味。

像栀栀一样,背着行李赶赴下乡援建地的知青可不少。

栀栀坐的是三人座位,和对面的三人座面对对。

她坐靠窗的位置,身边坐着一对婆媳,婆婆张老太大约五十多岁、儿媳张大嫂看起来像是三十出头,张大嫂说是陪婆婆去她娘家探亲,现在是要回界南老家。

栀栀的对面就坐着就坐着:一个靠走廊的男知青,一个坐在中间的中年妇女,和一个坐在靠窗位置的女知青。

之所以知道坐对面的这两人是知青,是因为他们的行李特征太明显了——都带着铺盖、脸盆什么的。

不过,根据栀栀的观察,这一男一女两个知青应该互相之间不认识。

男知青和栀栀一样沉默寡言。但是年轻女孩儿就不一样了,她活泼又外向,和坐在她身边的陌生中年妇女聊得特别投机。

又因为她俩聊天的声音很大,无所事事的栀栀就将她俩的对话听了个一清二楚。

女知青叫郑萍,是隔壁鄂省省城红砖厂的子弟,接受指派去界南省的南陵岛下乡插队。中年妇女叫赵大婶,她是皖省人,去探望在界南省当兵的丈夫。

刚开始的时候赵大婶和郑萍聊的是界南省的风土人情……

慢慢的,赵大婶就有意无意的把话题就往郑萍身上绕。

没一会儿,连着郑萍今年十八岁,高中文化还没找对象,家里一共六口人她一共四姊妹一个哥哥一个弟弟一个妹妹,父母叫什么在哪儿工作……

以及父母重男轻女又偏心她妹妹的话都被赵大婶给套了出来。

栀栀直皱眉。

她觉得这个赵大婶有问题……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