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明(641)

本来文哥儿还琢磨着要不要借南京国子监的灶头一用,朱厚照就直接提议去南京光禄寺蒸就好。那儿的灶头可多了,甭管包多少粽子都能蒸熟!

文哥儿对于光禄寺这地方也算是久闻其名了,当即也没和朱厚照客气,拍板决定齐齐去祸害南京光禄寺。

南京光禄寺听说太子要带人过来包粽子自是严阵以待,提前一天开始搞好大扫除,同时准备好新鲜水灵的食材。比起让他们天天筹备宴席,太子想搞自助包粽实在太体贴了,他们完全没有不用心准备的道理!

反正他们每年都要包上一批分发给南京这边的官员应应景,不过是在原本的采购清单上稍微加大点量而已。

问题不大!

这也得益于南京光禄寺卿胡谅今年才刚上任,早前又是监察御史出身,做起事来还算雷厉风行。换了个真正来南京养老的光禄寺卿都不会应承得这么痛快!

场地有了,经费有了(东宫太子赞助),文哥儿便放心地呼朋唤友过来共度端午。

竹叶和糯米都有光禄寺兜底,大伙只需要带点特别的材料就成了。文哥儿对吃的特别上心,连去高邮采购的咸鸭蛋都拿了出来。买不到双黄咸鸭蛋,他可以包双蛋黄粽子,同样能享受双重快乐!

吃货就是这么满足!

其他人也按照自己家里的口味带了些佐料过来,回头所有粽子一起下锅去蒸,吃到什么口味全凭运气。

入了新社,不管你是官宦子弟还是富家公子,聚餐时都得捋起袖子干活,谁都别想偷奸耍滑。

连过来江南跟进《新报》印刷工作的徐经都跟着忙活。

此时徐经一边跟着文哥儿用香料腌肉一边忧心忡忡:“我们特意赶在今天早上加急发出新一期的报纸,会不会挨骂?”

江南这边的《新报》发行稍微落后于京师,徐经这次是加班加点让人加印才能赶在端午当天上架开卖。

报纸行业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江南这边也涌现了一些私人报刊,这些报刊上的时事议论文章相对比较少,更多的是连载小说话本。民间报社的兴起并没有取代《新报》的地位,手头有余钱的人都是必订《新报》、选订其他报刊。

毕竟江南一带需要从《新报》上获得可靠消息的人可不少。

与其自己去甄别那些不知真假的小道消息,还不如每旬读一读《新报》来得方便。

今天一早,新一期的《新报》就跟着报童与书船传遍江南的千家万户,想来许多读书人现在已经读过了。

便是年轻人自己还没看报,碰上如此佳节肯定也会被家中长辈拎去耳提面命一番。

想想那个场景,徐经就觉得他们这次简直是把江南所有纨绔子弟都得罪了个遍。

恰逢端午佳节,晚上必然有灯船可看。看完灯船都那么晚了,夜宿秦淮河畔很合理吧?都已经夜宿秦淮河畔了,发生点风流艳事很正常吧?所以江南大半纨绔子弟都准备好了最骚包的锦衣华服,准备去秦淮河畔浪上一整晚。

还有那些个兜里没什么钱的穷书生,这天晚上必然也会穿得人模狗样,揣上自己写的应景诗文前去寻觅适合赠送的佳人。他们没有很多很多的钱,可是他们有很多很多的爱啊!

如此良辰如此夜,你沦落风尘,我怀才不遇,不是恰好可以当一对相互温暖的露水夫妻吗?

而随着新一期《新报》的刊行,每一位有这种计划的年轻人今天都注定要遭遇重创!

徐经觉得吧,他们可能会因为这期《新报》成为众矢之的,说不准还会有人来他们报社砸臭鸡蛋和烂菜叶!

文哥儿拥有丰富的祸害纨绔子弟的经验,完全不在意这点仇恨值。他老神在在地说道:“不必担心,他们也没空来找我们茬,毕竟在那之前他们的腿应该已经被家中长辈打断了。”

要知道京师那么多纨绔子弟看到他都是绕着走的,他想找几个来祸害一下人家都摆出“莫挨老子”“你这该死的别人家的孩子离我远点”的态度。

神童的寂寞谁人能懂!

徐经见文哥儿这个被太子署了名的人完全不在意,便也放下心来,继续认认真真跟着文哥儿腌肉。

早早过来聚众包粽子的人都是幸运儿,他们这些人都来得足够早,没有第一时间受到新一期《新报》的冲击。

相比之下,许多江南的年轻人就没那么幸运了,哪怕他们自己不看报,也被看到那篇性健康教育讲章的长辈们拎过去拜读。

凶狠点的长辈甚至还让他们抄写并临摹上头的花柳病图鉴。

叫你不好好读书,叫你出去寻花问柳,都给我好好读一读王小状元这篇文章!

钱福对文哥儿组织的包粽子活动毫无兴趣,这几天他都歇在秦淮河畔,每天有朋友和美人陪着喝酒,日子过得好不滋润。

可惜这份快活只持续到新一期的《新报》送到他手上。

钱福睡到日上三竿,洗漱过后开始懒洋洋地翻看报纸。一开始他觉得上头都是他不甚感兴趣的时政新闻,还在心里嘀咕“这报纸可真是越办越差了”,等看到太子和文哥儿共同署名的那篇文章后他一激灵,昨晚的酒全醒了。

什么玩意?

这是什么玩意?

为什么还带图的?

一翻面冷不丁看到这玩意,简直是五雷轰顶!

要知道那些真正得了“脏病”的人寻医问药时都是遮遮掩掩的,根本不敢让旁人知晓,寻常人自然不知晓具体是怎么一回事。谁敢把这种玩意整成图鉴广而告之!

钱福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不见,只觉秦淮河畔这个温柔乡都不那么诱人了。

王十六啊王十六,你一天到晚写的都是什么玩意?你一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子,怎么会知道这么多?你自个儿知道就得了,居然还把这些事全都教给太子!

他们这位太子也是个奇人,听了这种玩意后竟把它投稿到《新报》上!

你们师徒俩真是害人不浅!

作者有话说:

王·纨绔克星·小文:这一刻,我胸前的红领巾分外鲜艳!

*

今天的更新依然肥美!

突然发现今天是444章,奇妙的叠数增加了!第一次写到这么多章诶,新鲜的体验也增加了!

以前就讲过啦,这个系列应该都会更偏重亲朋师友君臣等等各方面的感情,谁的戏份多并不代表他们之间是爱情,像老丘戏份就曾经离奇增加!明明开文之前我都不认识老丘!(振振有词

*

注:

①不怕水中鱼,只怕岸上猪;猪过水,见糠止:出自杨慎整理的《古今风谣》

谐音梗怪可爱的hhh

猪崽:你礼貌吗?!

第445章

奇人朱厚照这时候正在包粽子他跟着文哥儿参与过很多次新社聚会,已经充分锻炼过动手能力,包个粽子完全不在话下。他也很好奇各种粽子的包法,屁颠屁颠跟着文哥儿从这桌包到那桌听着新社成员们介绍自家的特色粽子。

得知粽子居然还能塞咸蛋黄朱厚照大为震惊感觉从小到大的认知都被颠覆了。

怎会如此!

文哥儿从小就爱挂着一串粽子跑遍整个长安街,挨个跟人家换粽子吃吃过的粽子类型不知凡几甜粽咸粽他都接受良好,自然不像朱厚照这样每年都只吃尚膳监提供指定口味的粽子。

见朱厚照一脸抗拒地看着正在包的咸蛋黄肉粽,文哥儿笑道:“粽子咸甜皆宜你多吃几种就会发现它们各有妙处了。”

他还给朱厚照讲了讲古时的特色粽子,比如欧阳修就曾经写诗说“彩索盘中结杨梅粽里红”,苏轼也表示“不独盘中见卢橘,时于粽里得杨梅”,没错粽子里有杨梅!

听说这种粽子南北朝时期就很流行了大年三十都要吃大冬天都不忘包杨梅粽呐!估摸着那会儿用的是腌杨梅。

现在他们就没这个烦恼了正好碰上梅子熟红的好时节可以叫人去买些鲜杨梅回来试试看,品尝一下宋朝人吃的粽子是什么滋味!

春溪笛晓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