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知青媳妇跑路后(194)

作者:冉珏儿 阅读记录

“岳父,算了,让她们继续睡吧,湘湘昨天一整天跟着跑前跑后也挺累的。”

旁边的宋鸽撇嘴,谁不是跟着跑前跑后,就她累?

李父倒是非常高兴,女婿关心闺女,不就是他想看见的吗?“好好好,那就让她们睡,等过会儿到工厂,你可千万别忘了给湘湘请个假。”

“我知道了,您就放心吧。”

李湘湘再次醒来已经是中午,刚走出东间,就听李父说了这事儿。“湘湘,爹知道你当初嫁给杨戈是迫不得已,但是这小子从小就喜欢你,嫁给他,你绝对吃不了亏。你看他这么在乎你,你好好跟他过日子,这一辈子差不了。”

李湘湘弯腰穿鞋的动作一顿,她很久没有听李父说过这大段话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父亲面对她的时候只有大喊大叫。像结婚这种大事,他也是用威胁的方法迫使她答应的。

却原来她爸并不劝是因为所谓的面子,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杨家的各方面条件都比大壮家要好一些,人口也比大壮家简单,爸是觉得他们家更适合你,当初才积极撮合成这门婚事,看着你们俩现在感情好,过的好,我就能放心了。”

“嗯,谢谢爸。”

“傻姑娘,和爸说什么谢谢。”李父笑呵呵说道。

吃过中午饭,李湘湘就准备走了。

临走之前,她回东间拿自己的外套。

徐薇仍然扒在炕上,倒不是她不想出去,只是丢人啊,她脸上的手印到现在还很明显。

“你要走了?”

“你这话说的,我现在已经嫁人了,当然不能总待在娘家。”虽然早上的时候说了些掏心窝子的话,不过等真正清醒之后,两姐妹还是恢复了从前疏离的关系。

李湘湘拿着自己的外套往外走,徐薇突然叫住了她。

“这些年是我对不起你,咱俩到这份儿上也不提原不原谅,我就是告诉你一声。”

李湘湘眨眨眼睛,等热气挥发,“嗯,你说的我听见了。”

确实,她们以前所有的作为已经没有办法用“我原谅你,你原谅我”来表述,简单的说声对不起,让你知道我以后不会那样做了就可以了。

走出李家大门,李湘湘从来没有觉得哪一刻像现在这样轻松。

抬头就看到了杨戈,看到她,对方赶紧小跑过来接走她手里的东西,“走,咱回家了。”

“嗯。”

就在这几天后,徐薇和大壮解除了婚约。

像这样的事情,根本不用刻意去打听,食堂吃个饭,车间走一趟,多的是人讨论。

不过这些和程涛没甚关系,和他有关系的是厂内报纸终于印出来了。

第78章 营养液一千加更

这几天关于徐薇走到市里到底干什么去了?李湘湘和杨戈到底还能不能好?这两个问题简直时时刻刻扰乱着纺织厂大家的心。

前者是因为事情确实是发生了, 李家还差点报了警,大家密切关注着,生怕自己漏了重要信息。

后者则是因为家属院里杨家的邻居传出来的, 说就在徐薇消失的头天晚上,杨家大吵了一架。杨家儿媳妇李湘湘掰着手指头把她婆婆和男人批评了一边,到第二天一家人吃饭都是隔开吃的。

你想杨母一手把儿子拉扯长大,娶个儿媳妇竟然这么对待他娘, 这口气怎么可能轻易咽下去?肯定得憋着股劲儿弄泡大的。但是一等没等来, 二等没等来,等了几天,人家杨戈和李湘湘开始同进同出了,感情看上去好的不得了。

到底是夫妻俩的事情, 床头吵架床尾和是很正常的事情,外人也不好过多干涉。所以转过头来, 他们又去关心徐薇,而就在这时候, 徐薇和大壮的婚事吹了。

一时间当然说啥的都有,不过两家都三缄其口, 绝口不提此事,谁都问不出个所以然来。正在有人想刻苦钻营,想看看里面到底有没有猫腻的时候,纺织厂给每个工人都发了一份厂内报纸。

纺织厂六百多号人, 第一批进厂的工人三教九流那是啥人都有, 后面几批进厂的多少都识字, 连蒙带猜的, 到底是把这份报纸读完了。和报社出版的报纸不一样, 他们这份场内报纸报道的是他们厂里人, 有五车间的车间长,还有一车间的线长。

这两位都是在建厂之初就进厂了呢,为红鸩纺织厂服务了二十年,到现在全厂就没有不认识他们的。读他俩人的文章,就是读红鸩纺织厂的发展史,通过这两篇文章大家了解了不少以前不知道的事情。

当然,更重要的时候,他们更了解文章的主人公。

这两位工人资历在那摆着,其实之前大家就知道这俩人给工厂做了不少贡献,但你要让谁举例他们具体做了什么,恐怕没人能说得出来,但是看了这份报纸之后,大家可就知道了。

“原来那个谁谁什么时候还做过这种事情!”这句话是最近纺织厂工人使用的最多的一句话。

另外还有一个隐形好处,那就是厂里评选模范的时候,他们不必再绞尽脑汁去想我要推荐谁了,对照着文章比较比较,也能比较出个大概来。就像五车间长就比一车间线长多了两次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而且每次学成归来都能为场内带来一次技术改进,因此贡献要大上不少。

当然了,文章必定是文章,虽然写成了人物传记的样式,让其他人明白这位工人为工厂做了多少贡献,但其中必然还有艺术创造的成分,或者说是作者本人的思想掺杂其中,所以这份报纸只能作为评优参选的参考物,其他还得和自己日常接触交流相融合。

要说这报纸有什么不好,那就是版面太小,一张纸就印两篇文章,根本不够看的。

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个缺点也算是优点,所以宣传办并没有很在意。

就比如现在,程涛正坐在自己工位上喝茶,门突然被推开,何林风风火火的闯了进来。

“涛子,你听说了吗?咱们厂报要加印了,公社那边的领导也说可以在全公社范围内发散发散,让大家都知道活儿该咋干。”

劳动模范从来都不是一个行业的标杆,而是所有人的标杆,他们这次选取的两个工人都曾经被评选为县城劳动模范,不过再往上走就没走上去过,不过也挺好了。所以这份报纸就算往外发散,也完全没问题。

“哦,既然都通知到你这里来了,厂委和工会肯定已经办好了,跟咱没多大关系。”

“哎,你怎么就一点都不感到兴奋呢?那可是咱们俩的劳动果实。”

程涛瞥了他一眼,“与其怀念旧果实,倒不如想着怎么把新鲜果子从树上够下来。上次开会的时候,你可在厂委和工会跟前立了军令状了,这要是完成不了,你觉得大家会怎么想你?”

说到这事儿,何林就蔫了,“你说你没事做这个企划案干啥?一下子给自己找了这么多活儿。”

“我做企划的时候,可没想到有人会说争取把每篇文章都写到能出版的水平。反正我是做不到的,交给你了。”开会那天,何林就像是打了鸡血一样,领导说啥他都说好,到最后跟立军令状一样,主动给自己定了要求。

眼下这两篇文章送到报社去投稿,到现在还没有消息呢。要知道这两篇文章他们之前包括写和修改,返工不下十次,就这样都不一定能被报社选上。

而接下来他们要做的系列报道,面对的人很多,如此他们写文章就很难做到精雕细琢。这样的情况下,还想自己的文章保持在较高的水准,已经很不容易了。

何林却偏偏保证文章次次都是出版水准,当即就有干事说,那他们是不是决定以后每写一篇文章都要去投稿?何林还傻乎乎的说是。

这要是一篇都刊登不出来,他们宣传办肯定会成为笑柄。但是想让自己写的每一篇文章都被编辑选中,那是很难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