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强惨男主的作精继母[七零](79)

“就是,而且她好漂亮啊!”

一个女生捂住脸道。

听着同学们的赞美,王老师也高兴:“多读书,学无止境,瞧瞧人家那气质,就是读书读出来的。”

家里的搪瓷杯不少,因为唐文生同志几乎每一年都会得到纸厂的嘉奖,不管是老家还是这儿的搪瓷杯、瓷盆,都是他拿回来的。

现在封映月拿回一个新的,被唐文生拿去喝茶了。

“以后我就用这个。”唐文生笑道。

“好,”封映月又把那五块钱拿出来,“我还不知道,考试第一名还有钱呢。”

“你这个成绩,在咱们周边几个县评比后,也是第一名的。”

唐文生说。

“啊?”

封映月一愣。

“所以你期末考试再考第一,那个时候就不是在县里比,而是要拿去市里比。”

唐文生笑道,“我们县,也只有我读书时,才有机会把成绩拿上去,现在是我媳妇儿了。”

见他这么骄傲,封映月倒是脸红了,毕竟自己是学了那么多年的人,再回来和孩子们比较,占了很大的便宜。

“好好学,争取再拿第一。”唐文生还给她揉肩,封映月连连点头。

转眼就进入了十一月,天更冷了,筒子楼的人也开始在屋子里长时间放着炭炉或者是柴炉。

总的来说用炭炉的比较多,因为比较贴地面,整个脚都是暖呼呼的,柴炉就比较高,热乎的只有膝盖周边。

家里的炭是去年剩下的了,所以用不了多久,唐文生本来跟封映月说了,等他去买回来,但因为最近纸厂有些忙,正好赵大嫂说要去买炭,所以封映月便拿上票,和她们一道去了。

“听说李婶那房子租金太高,所以空了这么久都没有人租,吴大叔说李婶松了口,便宜了一点,说不定不久后,就有人住进来了。”

“也不知道好不好相处。”

“就是啊,咱们五楼现在就挺好的,可别再来一个喜欢说闲话的,那多糟心啊。”

一路上,封映月听各位嫂子和婶子说起那房子的事,她也希望能住进一家好相处的,不然确实糟心。

这人多买炭啊,是要送上门的,大家把票给了,对方送完别的地儿,就会送到筒子楼去。

封映月顺带去买了点菜,回到家不久,吴大爷的声音就从坝子里传来。

“炭来咯!快下来领!”

“晓得咯。”王婶从阳台上往下看了看后大声回着。

封映月提起背篓,赵大嫂也在门口等她,二人一前一后往下走。

囡囡这两天不在家,前些天赵大嫂的娘过寿,回去的时候囡囡留下玩几天。

“也不知道囡囡听话不,有没有偷偷玩水。”

“囡囡就是在筒子楼的时候都不怎么玩,你放心吧。”

封映月道。

赵大嫂叹气:“昨晚做梦都梦见她掉河里了,我心里想得很,不行,等把炭弄回来,我就坐牛车去接她回来。”

“也行。”封映月应着。

她买的炭不多也不少,一背篓背上楼有些太重,所以分了两次。

唐文生傍晚回来时,见木柴旁边堆了一百多斤炭,当下就过来看封映月的肩膀。

“没事儿。”

封映月笑道,“就这样我还分了两次背呢,人家赵大嫂一次就背上楼了,和咱们一样多。”

“嗯,”唐文生虽然应着,可还是不放心,拉开她的衣领看肩膀没有红后,这才给她拉上,“以后我去买,你别弄。”

“知道了,今儿也是凑巧,大伙儿都去买,我也就凑个热闹,快去洗手,今晚吃酸菜粉丝,里面加了滑肉。”

封映月把碗筷拿上,让他赶紧去走廊的水桶那洗手。

水桶里是封映月做饭前烧的开水,虽然上面有干毛巾盖着,可这会儿也是温水了。

囡囡已经接回来了,瞧着没啥问题,她这会儿端来了一碗煎鸭蛋。

一共四个。

封映月接过后,挑了粉丝和滑肉进去,最后再舀了些汤汁,因为囡囡小,怕她烫着手,所以是唐文生端过去的。

鸭蛋煎出来黄灿灿的,盐味也合适,一个人两个,很快便吃完了。

“明天我休息,杨大哥请我们去他老家摘柿子。”

杨大哥指的是杨保国,就是借他们自行车,以及卖给他们手表那位。

“杨大哥的老家不是县里的?”

封映月有些惊讶。

“他父亲是县城上门女婿,老家有一位伯伯,已经去世了,家里的姑娘又招了女婿,这几年一直和杨大哥有联系,所以关系也比较好。”

唐文生解释道。

“这样啊。”封映月点头,这会的柿子就是软柿了,不是脆柿,脆柿吃的时间要比软柿早一些。

第二天的天气还算不错,唐文生戴着封映月给他钩的手套,把自行车挪出来,封映月刚坐上去,王大嫂就跑了过来。

“等等!映月啊,下午我那娘家侄女要来,想请你帮着量尺寸,织红毛线衣那位。”

封映月一下就想起来了,之前王大嫂就提过,说军子穿着封映月做的毛线衣回姥姥家玩儿,被她侄儿瞧见后,很是喜欢,加上腊月就要结婚,所以想做一件。

“我们什么时候回来?”

封映月问唐文生。

“吃过午饭就回来,不远,能赶上。”

唐文生说。

王大嫂闻言眉开眼笑的。

“行,反正她也是下午三点多才能到,不着急。”

只要今儿能回来都不是问题。

杨保国夫妇一人一辆自行车,他们家的小姑娘坐在杨保国自行车的后面,穿得挺厚实,戴着的帽子也是封映月钩的。

这段时间,封映月靠着这个手艺,收益十分可观。

小姑娘话还是那么少,但熟悉起来后,已经会伸手让封映月抱了。

杨保国的老家确实不远,十公里左右。

老家的房子是木房,带着一个大院子,院子的右边有两棵很大的柿子树,树下掉了一些被鸟或者是松树弄下来的坏柿子。

“我和文生还有妹夫上去摘,你们就在一旁瞧着,我们要是把树枝压下来,你们就好摘一些。”

杨保国挽起袖子道。

封映月和杨大嫂还有杨家小妹就站在一旁,小姑娘则是和堂弟在一边玩儿。

“这柿子已经熟了,有些熟透了的,轻轻一碰落下来就成了一摊泥。”杨小妹道。

“是啊,我刚才瞧见一个红透了,本想着摇一下树枝掉下来就能拿起来,结果啪嗒一声,”杨大嫂一摊手,“只有蚂蚁吃了。”

封映月抬起头看着那柿子树顶上,瞧着柿子更红:“这两棵柿子树好大啊,多少年了?”

杨小妹道:“你猜猜。”

“二十年总有的。”

封映月说。

“不止呢,”杨大嫂轻笑,“再猜猜。”

封映月看了看树干:“六十年?”

“倒也没有这么久,四十多年,”杨小妹哈哈一笑,“我爹娘结婚的时候种下的。”

“那很有纪念意义啊。”

封映月道。

“确实,”杨大嫂点头,“那不如我也和你哥种两棵树,等以后孩子长大了,也上树打柿子吃。”

“可以啊,柿子苗后面就有好几棵,之前的多少都让人移走了……”

封映月他们中午吃过饭后,便准备先离开了,那柿子也装了一篮子。

“弟妹,”杨保国将他们送出院子,“就孩子那帽子,你一天能钩多少个出来?”

封映月立马明白他的意思:“是多大孩子的?”

“五岁到十岁都可以。”

“帽子越大,花的时间越多。”

“那就五岁左右的,一天能钩多少?”

封映月想了想回道:“两个。”

“成,你尽量多钩,我全要,一块钱一个收,行吗?”

杨保国笑道。

之前他给孩子买的那个帽子,是一块二,线团选择的是好一点的那种,五毛一团的,一团刚好能钩好一个帽子。

左木茶茶君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