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夫妻在逃荒+番外(40)

作者:三十六楼看风景 阅读记录

连徐家数位子孙都中招了,边境驻军大多没有家属,青楼可是小子们最爱的去处。

徐尚书接到嫡子的密信,铁青着脸,找来数位御医探讨,天花的治疗方法。

小皇帝也跟着太皇太后打转,这可是天花,哪怕扛过了,也是满脸麻子啊。这个死亡率极高的传染病,闻者色变。

京城的四十万大军加强了防御,边境城市被大量封锁,消息也被隐瞒得密不透风,除了天家和太医院。

太医院已经有一半的太医被太皇太后打包去了北境,那可是她娘家的根基。北境边防很长,徐家位于最边境最前沿的路段。

在得知大夏徐家军感染天花后,草原游牧的,除了鞑靼还有众多少数民族,个个都活跃了起来。

趁你病,要你命!

北境其他边防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袭击,北境已经四处开花了。

虽然一直也在关注北边,但是边境的信息反馈实在太慢,加上高密的信息封锁,蜀王只得到了,北境少数民族同时进攻大夏信息。

他可是迟早要过江的人,也一样为此焦虑!不过,打仗真是费银子,还是要抓紧时间搞钱,练兵。

这个征兵附带的解决家属工作问题简直太好用了,沿海这么开上数十坊,简直不敢想啊,这能征来多少人哟!

不管蜀王暗搓搓怎么算账,翠花在美食节结束后,总算功成身退了。从生产到销售,包括产品的创新思路,都一一交予了青鸢,青鸢给她吃定心丸。

王妃是想看所有蚝油坊利润后再给她算钱,翠花大方表示,不急,等蚝油赚上一年再说。

不知不觉也在宁江府停留了两月,连两头都能熟练的用宁江话和本地人交流了。

他们的启蒙书籍终于念完了,开始了四书五经,想着离开此地去到京城还得数月,翠花真想给这几个小子聘请一位住家老师。

在这里最有读书人人脉,且最熟的人,不外乎就是廖知府了,求上门,询问,是否有适合的人介绍。

廖知府这才知道,原来人家袁夫人,最终是要去京城发展,人家袁夫人还信心满满的说:“蜀王迟早要过江去,我家逃荒出来的亲朋故友都去京城了!”

廖知府:我可没看出来,你这有半点逃荒人的模样!

虽然在心里吐槽,但是廖知府还是得办事不是。人家帮了自家这么大的忙,这么点小事总不好推脱,让翠花稍等些天,他这就给家里人写信,让老家推荐合适的人来。

这宁江府豪门世家一堆,也不清楚是谁的势力呀,还是知根知底的靠谱,况且,现在袁千总可是举足轻重的人,可不能给别人拉拢去了。

翠花没想到,自家这么一个简单的要求,人家知府大人想得老远去了。

蜀王短短时间内又收到小舅来信:这个媳妇子,怎么要求这么低啊?还只要求孩子能读能写,明其意即可,不要求科举!怎么就不科举了,爹娘是人才,儿子还能差吗?能者多劳不是?

被蜀王鄙视的翠花,没料到,就因为对儿子们的住家老师要求太低,惹了蜀王不快,特意给他安排了一位名师。

华阳范家,也是蜀地的豪门世家,不过这个世家很识时务,在蜀王入蜀地后,分寸拿捏很到位,家里人才众多,早早来到蜀王府排队,任其选用。

对于这种有眼力见,且也真有实干,在当地名声口碑俱佳的世家,他还是很喜欢的。

蜀王想推荐的这位范先生,今年五十有二,文采斐然,且言之有物,是大夏朝某届的状元。

但是,此人没有入仕,回了蜀地最大的书院岩北书院,一年教书数月,喜欢游山玩水,还是有名的好吃嘴。

当蜀王相邀,并把学生及家庭情况给他做了介绍,范先生兴趣盎然,这么小就有这么多游历经历的学生,家长居然最擅长的是膳食。

这个很可以有,至于要求住家且要远行,这有什么难度?咱孤家寡人一个,挥挥衣袖,说走咱就走。不到一个月,就出现在了翠花面前。

听到廖知府滔滔不绝介绍范先生的背景,翠花数次张嘴,啊?这!给孩子打基础,不用这么厉害的老师吧?人家不会嫌弃咱儿子蠢笨?

真的不是翠花自黑,自己家俩崽,真不是那种读书的料,什么举一反三,过目不忘,可别想了,书得读好些遍,才能明白个七七八八。

翠花嗫嚅着,与范先生交代自己家两崽的底细:“先生,真的,他们不是那种读书很有灵气的娃,我觉得世事练达可能更适合他们!”

范先生捋了捋胡须:“嗯,你这媳妇子还算有自知之明,而且活得明白,世事练达皆文章,多少读书人都读傻了,行,我知道你的意思了,交给我!真是的,哪有这么嫌弃自己儿子的娘!”

被晚上一顿海鲜大餐俘获草心的范先生:太划算了,这手艺,一辈子也不能吃腻啊!我还能能活多少年?

这几个学生先教着,两个女娃娃一起,这批学完,还要鼓励他们多生几个小的出来,接着教!

翠花自己文化低,很是尊重高知,既然先生不嫌弃自己家孩子笨,连女孩子都愿意教,那还有什么说的?想尽办法都得让先生留下来,安心教孩子呀!好吃是多好的爱好啊!

几天后,佛跳墙安排了出来,范先生喝了一口都被香迷糊了。这么重量级的糖衣炮弹,就是榆木他得给教出人样来。

况且,他重点和两崽聊了几天,发现,人家哪有那么蠢笨,明明就是很聪明的孩子,尤其是小的这个,人情练达得很!他太有信心了,一定要给蜀王培养几个人才出来。

来前,族长堂兄可是找他谈话了,眼下拥有半壁江山的蜀王,他们全族可是早早就下注了的,未来可期!

两头:我娘说,只要能读会写就行,先生,你对我们的期望值太高了吧?

小草和囡囡:女娃娃也需要读书认字?我们不是只需要学女红吗?

第五十二章 小孩们的日记本

范先生最近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他在了解他的两个学生的过程中,有幸见到了他们所谓的日记本。

这是据说他们娘提出的要求:读书认字要落到实处,既然我们逃荒经历了这么多的事和见了这么多的人,还走了这么远的路,总要记录下来吧?等以后去了京城,还可以整理出来,出个游记呢!

两头对娘亲的说法没有意见,反正,不会的字先空着,等会写了再填上就是。

有趣的是,他们的日记本,格式一致,基本以,时间,地理,人文,风俗,物价,教育,酒楼特色等组成。大头的日记比较偏向于经济,二头的日记在人和食物上描述最多。

同样的一天,同样的经历,角度侧重点不同,看起来都很是有童趣,而,民生物价的,他们还会做统计表格,每处的粮价差异,一目了然。

范先生以前在书院主要教的是秀才,还有些举子,皆为科举应试而来,所说策论也会考验学子门对时势问题的见解,但是大多还是以方法论为主,而这么聚焦在各地人口,粮价这等细节的,还是这么小孩子的,他还真是第一次遇到。

他的学生最小也是十六七,两头这般年纪,这般接地气,他真要好好想想怎么教,这么好的苗子,不能白瞎了啊。

最后,人家还给蜀王去信,附带上了两头的日记本,对两个学生高度赞扬,从小阅历丰富,比同龄在学堂读书的孩子接地气,未来可期。

而且,他发现人家孩子还有最大一个优点:脸皮太厚了!不管多丢脸的问题,就没他们不好意思问的。干了蠢事,人家也不会害羞啥的,人家说:“我们还是孩子呢,不会就不会,有啥子不好意思的!”

听听,多好的苗子!现在他在学识教导的同时,最重要的还是在给他们树立正确的认知,培养他们的积极进取心。可不能让他们娘给拖后腿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