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郎喊我回家吃软饭了(204)

作者:岛里天下 阅读记录

“好。”杜衡看着撒娇的儿子,抱着亲了一口:“若是每日都能写这么好爹爹便放心了。”

“那澹策就每天都写这么好!”

杜衡挑眉看着儿子:“今天说话怎这么贴心,又憋着什么坏?爹爹可同你说,你易叔叔已经去给别家的人做关公大刀了,爹爹可不会做那大刀。”

澹策道:“哥哥说了,易叔叔他是大人,大人有大人的事情要忙,澹策不会缠着叔叔的。”

接着又在杜衡的手臂上蹭来蹭去:“但是哥哥不是大人,澹策今晚想跟哥哥一起睡。”

杜衡抿起嘴,他就晓得这小子平白无故才不会这么听话。

秦小满道:“承意明儿个不必读书,让他们俩回房间多玩一会儿也没什么。”

“小爹最好了!”

澹策高兴的欢呼,赶忙拉着承意的手就跑过去喝暖汤了,还一边同承意道:“哥哥,我待会儿给你耍大刀,可比虎子耍得好多了,明天他过来你就别看他耍了。”

杜衡看着一个乖巧坐着,一个跪趴在凳子上一起喝暖汤的两个小朋友。

承意一贯是食量不大,但是喜欢吃东西,半碗暖汤也喝不完,还是澹策把自己的喝光了再帮他把剩下的汤也喝了个干净。

杜衡笑着摇了摇头。

两个小朋友回了屋子,杜衡才取出了从前衙带回来的册子。

秦小满便盘腿坐到了杜衡身旁,与他一同看着册子上的内容。

“县府要采买水利建造材料,选中谁家,不单谁家就有一笔大单子,更要紧的是与县衙便有了往来。”

秦小满道:“你不往来不就是了。”

“我倒是可以不往来,只是这些事情到底还是底下的人去办,拦不住他们有往来。”

秦小满也晓得地方大户多还是想和县衙建立人情往来关系,自是多有好办事的地方。

此次买建材被选中的人家自于他们而言乃是一项好差事儿。

“拦不住那就选个不错的人家。”

秦小满翻看着册子,一下子就瞧见了为首的魏家,不由得凝起眉头:“这魏家怕是不行,先前魏佰对县府出言不逊也就算了,上回走访这魏举人又压榨雇农。”

杜衡道:“我知道,听江岂说魏家是县里的老乡绅户了,人脉广,产业多,乃是一方豪奢。”

若是个良善的,杜衡倒是还会酌情与之来往着,只可惜未曾细细了解就已知不是甚么好的,哪里还能助纣为虐让其更嚣张。

“首要便排除了这魏家,其余的还得在做一番调查才是。”

两人一起翻看研究了半个多时辰也没研究出个结果来,不过倒也又了解了一番地方势力。

水利一事到目前都还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眼看年关将至,杜衡也不打算对县衙班子里的人抠搜,预备着还是给县衙里的一众官吏做点年终奖赏,毕竟这半年县衙里的人办事也还算勤恳。

往年是忙过秋收以后就闲散了,今年冬县里和村里都在忙着做水利建设,一桩公务忙完又接着一桩,属实也是不易。

兵房把改教的匪身妇孺押送往公庄上时,杜衡和秦小满便顺道一起前去乡里的公庄看看,把庄子上的一些家禽猪羊等牲口选备好,等县衙里年节休沐前把东西发放下去。

于此同时,还能看看各乡里的水渠水车的建设进度。

杜衡去了一趟公庄,把事务安排好后,与秦小满一道出去逛悠。

乡里修建水渠引水灌溉的热潮很高,势必都想明年春夏之际秧苗就能得到水车的灌溉,杜衡召集里正做了集议以后,十二乡便争先恐后的量地搭伙儿,未有十日就有村子赶着前来缴纳了测量册子,工房前去核对一番无误后,户房很快就下放了款项。

现今十二个乡都已经前后去县衙里领了补助款,风风火火的在做水车建造。

乡野上热闹,跟春耕时候一般。

杜衡和秦小满拿着工房绘制的村地图,看着村里的水车建设点是否得当,也算做是抽查了。

在靠近河流水渠的地方建造的筒车,只要将堤坝固起阻住水流过下面部分,轮子转动可将水引筒进水槽直接流到水田中,如此就直接节省了人力在春夏之时担水浇灌了。

但位置高的田地远离河流水渠,建造的就是另一种水车,就需要耕牛或者人力踩踏来转动水车引水进田,据闻一人之力转动水车浇灌,一天可以灌溉五亩地,用牛的话就更为省力且能灌溉更多的田地了。

这筒车和水车的建造工匠师傅一般都会,江南水地也多有书本记载,引过来就能使用,杜衡倒是比之自己操手要放心的多。

“慢着些,慢着些。”

“当心点,可别挖坏了县里规划的水渠经道。”

秦小满听到远处如同老父亲一般呵训着人做工的声音,他抬头瞧了一眼,指着地图对杜衡道:“这地图上没有标红啊?怎的也有人在此处建水车。”

杜衡也看了看地图,做了核对。

正当他预备做下笔记时,一名工房干员连忙上前道:“大人,此次不是县里规划的水车点。这片地是黄地主家的,听闻县里要兴修水利以助乡民农桑灌溉,黄地主便自行出资给雇农地也建造水车,届时接上县里规划的水渠。”

“此番可是不妥,大人?”

杜衡摆了摆手,让那干员先退下去自忙自的,他和秦小满未惊动人,看着雇农与之东家建造水车的场景。

第103章

“这黄家也是秋阳县的老大户了, 距今已经得有十几代人的传承。虽并非是秋阳县中最显赫了不得的人户,但因为人良善仁厚,一直都很得当地百姓信重。”

“而今雇农同东家耕种农桑,按照朝廷的律令乃是四六分成, 部分地方可以当地的情况自做调整。前任知县在时不知如何做的整治, 雇农与东家农桑分成乱象, 尽数高于朝廷的规定。”

杜衡听着江岂打听前来的消息, 他先时在乡中已经走访过,这点所言不虚。

“大户对雇农的分成有四六, 有三七, 二八, 更甚者还有完全吃雇农骨血的一九成!”

杜衡闻言眸色一凝,冷声道:“这些大户未免也太过贪了!县里当初匪盗横生, 焉知不是这些乡绅大户压榨把人逼上的绝路。”

“然则现在县里也只有黄家和几户与之交好的人家还在按照四六与雇农分成。雇农都晓得黄家为主的老爷良善, 只可惜黄家土地有限, 招揽的雇农并不多,许多雇农也只能望着叹气。”

自魏家从上任知县在任之间崛起后,对县里的大户人家多有试探, 凡是未曾与之靠拢交好的, 多番对其生意做打压, 许多根基并不稳定的人户迫于威势也只能靠拢魏家。

以此魏家在秋阳县倒是愈加强大, 几乎是无人与之能敌。

前几年魏家兄弟前后有了功名, 长兄魏鸿明中举,老二魏佰也有了秀才功名,魏家门楣上的不止一层楼。

自从魏鸿明中举后无需再行缴纳赋税便大肆的兼买土地, 招揽成批雇农, 极尽的压榨雇农的分成。

魏家作为表率, 与之交好的人户纷纷效仿,县里大部分的雇农分成农户拿到手的都比他县的雇农要低,也只有在这些黑心大户的手上拿个低一成还是两成的量。

时间一长形成风气,黄家这般维持原状的反倒是成了另类,这几年魏家没少打压黄家。

与之开同样的铺面,挖黄家的人,兼买黄家的山林田地,几乎是把人压的喘不过气。

杜衡道:“我看魏家手上的田地有将近三百亩,早年间魏家也不过是县里的平庸之辈,田地山林产业都是近几年才置办上的,虽是读书之家,可也不至于有这么多的钱财供他发家啊。”

江岂说道:“魏鸿明早些年读书的时候,慕名白榕书院,他曾前去落霞县里求过学。不想才学算不得通透,未能通过书院的考核。虽是求学之愿未成,倒是谋得了一桩亲事。”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