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之有间小卖部(59)

作者:泷芽 阅读记录

收拾妥当了,邵萍就让她妈走的时候会看邵女家看一眼。

“顺路就看了,怎么不看?”邵萍再次劝道,“你要是不去,我就自己去了啊。”

“好好,我去。”黄静气急败坏道,“真不知道你是什么托生的,天生操不完的心!”

说是顺路去看一样,黄静也不太愿意,因为路不是那么顺,还要进去他们煤厂的生活区。

邵海波当初分房子,没分到大房子,分了个小的,黄静因此去厂子闹了一场,最后连名额都给取消了,闹成了笑话,自此就再也不想去生活区了,觉得丢人。

她趁着吃完午饭的档头,人不多,低着头往邵女家走。

可没走两步,就发现起了个新房。

黄静愣住了,站在新房门口,寻思了好一会,确定这家就是邵女家。

怎么就想起来把院墙扒了,开一个南屋?

大门对扇打开,没有关,黄静直接走了进去。

这是一间房,和平时的四方房间不一样,窄长形状。

从门口到墙面,也就三四步宽,最南面开了个小门,黄静穿门而入。

一进去,黄静才知道,怪不得这么窄,里面还有一小间。

这是隔开了,里面还有一小间,也是三四步宽。

再往里走,就出了小门,直通到院子。

黄静走到门口,刚想开口叫,就看见院子里站着几个穿制服的人。

她被唬住了,不敢想前,还以为邵女家谁犯了什么事,不想惹麻烦,就躲在小夹层里听。

一来二去,听明白了。

“同志,你看,我和你解释清楚了吗?”一个穿制服的女同志说。

“像你说的那样,我还有没有机会开小卖部?”邵女着急问。

“原本是没有的。”女同志实话实说,“不过我们局长今天亲自过问了这件事。说这一个小城市,谁不认识谁,平时见了面,一论起来都是同学,或者同学的同学。统共就这么多人,不能拿这个理由就把人家淘汰了。还说你怀孕那么辛苦,一趟趟跑,不是那么回事。我们也想了想,局长说的对,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不能一杆子打死,所以我们成立调查小组,准备再摸排一遍,如果一切符合事实,就给你颁牌。”

“真的?”邵女和翟明翠互相看一眼,喜出望外。

“嗯,不过调查小组里肯定没有韩冰,把他去掉了。”女同志说,“我们也看了,上次来实地摸排的也没有他,所以,这件事才调查的。”

“还是政府为人民做主啊。”翟明翠感激涕零,“那领导同志,你们查吧,不管派多少人,都行。随便查,真的。我们家孩子的工作关系就在煤厂,很近,随便你们查。我家男人也是矿难没的,我现在领着抚恤金,你们也能查到。你们看我大儿媳妇,挺着大肚子,把门面都给整起来了,房子都盖好了,你们不批,我们就得全家去死啊。”

翟明翠越说越激动,说到去死,吓得几个来解释的工作人员连忙说使不得使不得。

这件事其实就由一封举报信引发的。

实地排查后,局里就收到一封匿名举报信。

说的是一个大肚子女人来申请小卖部,其中工商局的一个工作人员和她关系很好,面对面教她怎么填表。

这信写的十分恳切,亲眼看到的,连工作人员的姓名都写在上面,韩冰,一个字也不错。

还说亲眼看着他手指着某些地方让对方填。

要举报!请求彻查。

开小卖部是让市民自由竞争,不是搞这些私人交易的。

收到举报信后,大家一查,信里说的那个大肚子女人就是邵女。

没有人愿意惹事,本来就是工作,指标给谁也属于主观判断,其实条件都大差不差。

且信里言辞恳切,说如果不调查,就继续往上面举报。

工作人员就把邵女的名字划下去了。

不想惹麻烦。

如果不是邵女不甘心,去找,且正好找到了局长那里,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

没有人会一直往局里找,毕竟说没你的,就是没你的。

至于为什么没你的,不用多问,那是有人比你更合适。

你总不能挨个去调查合适者的背景。

没这能力,也没这时间。

只能认命。

可巧碰上了不认命的。就是邵女了。

工作人员来了一阵解释,又表示因为当时煤厂这一块调查了四五家,就看上邵女这家了,指标就没下发,想着过后再来一遍考量其他家再说。

这样,就再来一次,反正就是调查吗,再做一遍就好了。

而且人还说了,韩冰更委屈,去和局长说了,是来填表的时候才认出来是熟人,而且是同学的妹妹,连名字都叫不上。

只不过告诉她那一块需要怎么填,这别人来也是这么说的。

太冤枉了。

行吧,再重新调查。

邵女和翟明翠送走了几个工作人员,邵女总算松口气。

可依然有疑虑,不知道是谁举报了她。

想了半天,能看的那么仔细,什么韩冰指着她写那一块的,只能是亲眼看见的。

当时办公室没别人,就他俩。

剩下的,就是站在玻璃门窗外面排队等着的了。

邵女记得清楚,当时后面站着两个男人,一个女人。

男人她不清楚,女人就是那个成分不好的。

邵女也不知道究竟是谁,反正不管是谁,这人算是坏透了。

她心里想着,就看见门口一闪,一个人影。

邵女厉声问:“谁?”

第35章 借钱

黄静跑的很快, 一溜烟跑出煤厂生活区的大门,连个头都没敢回。

当时她跑远了之后,听到邵女叫了一声, 好像是在问是谁, 但是邵女肚子大了, 行动迟缓, 想必走出来也需要一会儿。不如她跑的快。

黄静一口气走到家, 坐在马扎上想这件事。

她越想越不对劲。

怎么地就突然要开小卖部了?

这事别说她不知道, 邵女从来没有透露过, 连老大都不知道。

否则邵萍不会不告诉她。

黄静想了一会儿, 决定还是去问问邵萍。

路上她就想了,那房子,刚盖起的,得花多少钱。

其实黄静还有个心思, 就是翻盖自己的房子。

她的人生规划做得很足,第一件事就是邵兵找到好工作, 第二件事翻盖房子, 准备给邵兵结婚用, 第三件事抱孙子。

完成这三件事, 她觉得她就可以入土了。

现在邵兵的工作稳定了,黄静就想着手第二件事。毕竟一旦开始工作, 离结婚就不远了。结婚的时候,肯定要翻盖一下房子,人家新娘子那边才不会有意见。可问题是翻盖房子要钱啊。她没有。

这些年, 邵海波面临退休,年龄大了,矿上是去不了了, 自己也没混成个领导,反正还是一个普通工人。因为年龄问题,厂子里也不叫他,就让他慢慢等退休。不去矿上,也不去厂子,工资给的就低,再加上黄静没有工作,邵兵也是刚刚找到工作,一家三口全靠着邵海波呢。加上两个女儿的孝敬,这才够吃上饭。

那要说盖房子,加上后面给邵兵娶媳妇,那是没影的事。

一点钱也拿不出来。

那可咋办?

黄静有办法,她就指着两个女儿了。

老大家条件本来就好,棉纺厂效益高,尤其是汪子康,他工资本身就高,每个季度发一次奖金,过年还发,加起来具体能拿多少,黄静虽不知道,但觉得肯定比一般人多多了。还有邵萍,当时在煤厂工作,和汪子康结婚后,汪家就想方设法给她做了调动,说在煤厂工作不好,时间久了会有职业病,就给调去了图书馆,十分清闲的一个部门,工资也可以。

一家四口,不怎么花钱,全是挣钱的,肯定有存款。

至于老二,那就不用说。

自己男人就和德福在一个单位,清楚知道德福那个小队是工资奖金最高的,而且刚升上了小队长。虽然邵女没有正是工作,但也一直跟着在矿上做饭,又管吃又管住的,这么多年了,压根用不到她自己的钱,两口子肯定也有存款。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