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983)

实际上哪怕不懂医学的人都能猜到,纸上的线如果几乎一路是很平的意味着什么。

孩子妈妈哭的稀里哗啦,手帕捂住红肿的眼睛。

孩子的爷爷奶奶互相依靠,面色似乎比死人更白。医护人员给两个老人家提供了椅子。

终于没忍住,孩子的姥姥跑过来说:“什么检查不检查的,我看小玉还好好的,没死。”

第2539章 听医生的话

躺在病床上的小玉,头上并没有明显的伤口。让这孩子看来好像只小天使睡着了似的。这大概是部分家属不认为孩子是死了的缘故之一。

珊珊想起自己受伤的左手。自己曾经误以为自己的手好好的。直到医生姐姐把片子给她看让她明白了真相:她的手实际上是断了。

有了这个亲身体会后,现在的珊珊更情愿相信医生和医学仪器。这孩子抬起头,望向医生姐姐文:小玉是怎么了?

给小盆友讲明什么是脑死亡是很困难的事情。想想,现场几个老人至今听不进去医生的话。

谢婉莹温柔的目光和小朋友的小眼睛平视着轻声说:“小玉并没有离开我们。她永远活在你我心里面。”

一个人的死亡不等于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人死亡的真正时间可以推溯到在其他所有人的记忆里消去的时候。

这听起来像是安慰话,但同时是存在的事实,是很必要的安慰话。希望让活着的人鼓起勇气起来,为死去的人继续活下去。

医生姐姐不对她撒谎。珊珊听懂了,眼眶红红,眼泪花打转,小鼻头吸着不让掉眼泪。

天下最可爱的妹妹走了的话,她以后只有一个人了,没有妹妹在后头喊着她姐姐姐姐了。说白了,一个人怕亲人走,同样是很怕自己变孤独了。

姥姥奶奶他们说小玉没走,一直躺在这里好像没离开大家,可这样真的好吗?

珊珊的小眼睛锁定在检查她妹妹的医学仪器上,在思考。

不要以为孩子没脑子,孩子向来是认认真真地以自己的思维试图弄懂这个世界。

姥姥他们认为她妹妹睡着了。珊珊不这样认为。小玉睡觉不是这样子的。小玉睡觉会踢被子,会流口水,这些小毛病的动作会被她这个姐姐笑。现在躺在床上的小玉,真就是一动不动了的,不是在睡觉。

“爸爸,妈妈。”

听见大女儿的声音,孩子爸爸妈妈立马凑去耳朵听大女儿说话。

“听医生的话。”珊珊一字一字念道。

耳闻这声,最受震动的为四个老人。几位老人的眼神刷在这孩子的小脸蛋上。

珊珊望向妹妹的小眼神很坚定:她不要妹妹这样死了,她要妹妹重新“活”起来,那么一定要听医生的话。

儿科医生和老师的话是对的,孩子拥有比大人想象不到的坚强。

在家属们要和患者单独相处时,谢婉莹他们几个同学走去医生办公室。据说老师们在继续讨论孩子的病历。对患者及其家属来说,可能医生给个诊断算是结局。对医生来说,病例的讨论是永无止境的。

到了门口,只听是曹师兄在发言。

“要尽快。这孩子的心脏也快撑不住了。”曹勇指出。

不要以为报纸上说可以一路用机器维持脑死亡患者,好像脑死亡患者有机器维持永远不会死似的。

错离谱了。

脑死亡是到心脏呼吸死亡的一个过程。现代医学没有外行人想的如神一般,不可能用机器让一个人永生。

第2540章 太正点

光是给患者使用呼吸机人工肺,只要长久一点时间必会感染。感染用药用多了耐药,最终这种患者死于感染的比比皆是太普遍。

现代医学更没有一项可以代替大脑的所有功能。

大脑的功能远不止思考,远不止自主呼吸血压调节,远不止体温调节,一旦没了大脑指挥,身体所有功能调节失常紊乱是分分钟钟的事情,各器官的功能维持不了多久的。

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当真正全脑死亡的时候,如现在的小玉,其它器官会逐渐出现问题用机器维持不住。如医生强调的,压根不该在这方面浪费钱。

说来医生不是不明白老百姓对脑死亡的恐惧在哪。老百姓怕的是对脑死亡的误判。

如曹家两兄弟之前讨论时曹勇指出的那样,从医学技术的角度来说误判的比例太低几乎不可能,除非是有人良心坏。

医学强调脑干死亡为诊断脑死亡的重要环节正由于怕误判,其实脑干死亡不等于全脑死亡的。但是由于脑干是联系大脑和脊髓的唯一要道,如果重度脑干损伤基本上会很快演变为全脑死亡。小玉是这样的死亡过程。

家属若有意图想捐献,不要等到患者除脑袋以外身体其它地方跟着情况冒出来,想捐没得捐。

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些家属可能认为医生反反复复提这个是“冷酷无情”:你“催”我捐,我哭都没哭完呢,我伤心着呢。你是不是怀着其它什么牟利目的。

若不是医生看出来你想让家人以另一种方式在世界里活下来,医生不会“催”你的,别想多了。

实际上,医生应该认真对待学术问题尽到对家属的告知义务,不该去想其它乱七八糟的东西。这是曹勇面对一帮方泽的同行正告的话。

曹师兄作为学术人太正点了。几位后辈师妹师弟们想。

这患儿不归翟运升管的。翟运升只能偶尔关注下询问下同事进展。今天来了一看发现是这个问题了,碍于同家单位,不如侄子能坦白直率地开口。

患儿的主治团队紧着眉头。由于四位老人态度刚烈,让主治团队是有些畏手畏脚的。现在算是外人给他们脑袋上泼把冷水,全清醒了。

捐献如果来不及失败,相当于把这个患者在这个世界上“活”下去的另一个机会剥夺掉了。没有尽到告知义务这个责任确确实实是他们医生的。

程昱辰医生突然给学生们来电:“你们赶紧回医院,有消息了。”

有消息这几个字意思是朱星新的心脏有着落了。

所有听见好消息的医生欢欣鼓舞。

曹勇二话不说主动开车送师弟师妹们回去。

路上,魏尚泉勇敢地求教前辈:“曹师兄,心脏移植手术你见过吗?”

“你们如果去过我们医院的肝胆外科见过移植手术,应该对器官移植有一定的见解了,可以先说来给我听听。”曹勇说。

本想向前辈讨教经验结果被前辈反将一军。

魏尚泉搔下脑子:“我没去过肝胆外科。”

这魏同学够可以的,把烫手山芋扔给另外两位同学。

第2541章 高见

温柔的潘同学见谢同学没想说,主动先在前面探路:“我认为最关键的地方是适合。”

曹勇眼中的流光若是对师弟的答案点点头,看来不少师弟也是有才华的。

潘同学的话简单概要来说,指的是器官移植过程中不太合适的地方,医生或许可以用巧妙的方法变到合适叫做适合。

“莹莹,你觉得呢?”潘世华问谢同学的高见。

曹师兄和魏同学的目光望过来好像也想听她说点什么。谢婉莹道:“适合的技术极限到哪儿,器官移植手术的上限可能在哪儿。”

这是对潘同学的话进一步的学术诠释。

魏同学潘同学的眼仿佛被点亮了小星星。曹勇的嘴角笑不拢。

如何理解谢同学的话?

先说以前见过的肝脏移植手术,当时谢同学参与进去出谋献策了。医生们在手术中的困难点归结于供体肝脏过大不太合适,要切小,这是个适合问题了。

在所有器官移植手术中供受体比例大小从来是个基础门槛。

肝脏移植手术有这样的技术难点,在心脏移植手术中一样有。

是否可以像肝脏移植,心脏供体大了给切小了适合下?谢同学给李记者讲知识说过,如儿科供体心脏比例可以大到受体原心脏的2.5倍大的。

肥妈向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