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她成为魔尊(183)

作者:谢意 阅读记录

吸取了袁书生的教训,万书生讲女子的故事——

某女子父兄被恶贼杀死,她逃离险境后,隐姓埋名乔装男子。花了八年她找到恶贼,又花了四年她拿到恶贼的把柄,状告恶贼。

官府抓了恶贼,女子等来了恶贼伏诛之日,为父兄报仇,得到世人的赞扬。她嫁了个好夫婿,生的儿子考中状元,人生圆满。

太太将目光投向程时晋。

无需她说,程时晋知道她想听点评,说:“听起来这故事有新意,可故事里的女子依然像木偶。她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复仇,双眼看得到父兄,看不到自己。”

“没错。”太太说,“她是好女儿,是好妹妹,是好妻子、好母亲,唯独不是她自己。对比上个故事的木偶,她似乎进步许多,可她除了复仇什么都不会思考。”

万书生不接受她们的评判:“这个故事……这个故事是真的,不是我编的。”

太太微微摇头:“你说了不算。”

仓促间万书生讲不出第二个故事。

袁书生寻思片刻,讲了他的第二个故事。

主角是女子,名叫阿英,是出生书香世家的小姐。她多愁善感,喜欢读书,不喜欢衣服首饰胭脂水粉。别人说她沉闷,她每日读书,自得其乐。

阿英有一个小两岁的弟弟,才会喊娘,家里人就拿字给他认,盼着他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带领家族走得更高。

可是弟弟不怎么聪明,九岁参加童子试,试卷都没写完。

阿英聪明,家里人要阿英教弟弟。

又到了考童子试的时候,弟弟参考,再次落榜。

人们说,弟弟不是读书的材料,又说弟弟年纪小,后劲足,别太焦急。

一年又一年,弟弟十五岁了,童子试一共考了六次,次次不中。别人说,弟弟确实不是读书的材料,与其死磕科举,不如做别的。

阿英的家里人不甘心,质问阿英为什么不是男孩。

她识字那么快,学得那么好,倘若是男子……

他们埋怨阿英,说阿英的母亲怀着她时,一身才华被她吸干。以至于母亲怀弟弟时,弟弟没有才华可吸,长了个笨脑子,才会屡次考不过童子试。

听着家里人的话,阿英伤心难过。

眼看着童子试即将开考,家里人个个急得不行,阿英忽然想到了一个办法。

在她看的诸多书上,有个神奇的法术,能将才华借给别人。

于是,阿英施展法术,借了才华给弟弟。

弟弟考中了!

还是头名!

全家人欢喜得在门口撒钱,让别人跟着欢喜。

阿英也高兴,就像她考中一样。

可她十七岁了,得嫁人。

家里给她选的夫婿她不喜欢,她不想嫁,可她必须嫁。

阿英请弟弟帮助她,弟弟敷衍了事,天天不读书,忙着跟别的读书人交际往来。

第二年,阿英出嫁了,她换了一个稍微顺眼的夫婿。

弟弟考府试,没过。

第三年,阿英怀孕了,小产了,弟弟考府试也没过。

第四年,阿英写了几首好诗,人人称颂,弟弟考府试还是没过。

弟弟知道,他第五年去考也考不过,除非阿英愿意帮他。

然而他没有在阿英发愁婚事时帮助她,阿英心里有怨。他哭着请求阿英原谅,阿英不原谅,他便负荆请罪。

阿英拿起荆条,把他打了一顿。

弟弟带着伤回家,没多久,阿英的娘家人来找她,劝她原谅弟弟。

阿英说,她要和离。

娘家人犹豫再三,让她帮弟弟考府试,过了就支持她和离。

横竖弟弟考过了府试还要考,阿英没拒绝,借了才华给弟弟,弟弟高中。

喜讯传来时,阿英很高兴,就像她府试高中一样。

阿英顺利地和离了,回到娘家,曾经的房间归了别人,她得住在客房。

弟弟要考院试,阿英说她要立女户。

娘家答应,她帮助弟弟考院试。

现在,弟弟是一个秀才了。

阿英自夸女秀才,对弟弟说:“要不是我借你才华,你能考中?”

弟弟恭维她,她很得意。

人是不知满足的,得了秀才功名,弟弟还想中举。他未娶妻,若是年纪轻轻中举,多的是好女子给他挑。

阿英说,她要恒产,娘家给她。

弟弟中举了,娶妻了,希望阿英帮他进士及第。

考过殿试便是进士,进士分为三甲,一甲只得三名,第一名称作状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只有一甲才能“进士及第”。

此外,考到进士便不必考了,只需等着当官。

简而言之,弟弟进士及第,就不需要阿英借他才华了。

故事讲到这里,袁书生停了下来。

“继续讲啊。”太太催他。

“我这故事精彩吗?”袁书生问她。

“不错。”程时晋鼓掌,“但你得讲下去。”

袁书生酝酿了下:“阿英想,她是个没有夫君的可怜女子,这辈子只能依靠弟弟。所以她答应借才华给弟弟,使得弟弟进士及第——”

“停!”太太打断他,“这一段你讲得太差,重讲。”

袁书生没办法,说阿英提的要求是弟弟以后要对她好,被否定了;他又说阿英想嫁人,再次被否定;他便说阿英想从族里过继一个儿子,免得绝后……

“越讲怎么越离谱?”程时晋摇头,“我不想听了。”

“算了,这故事到此为止。”太太说。

饭菜仍旧热乎乎,没有太太允许,谁也不动筷。

太太回味着阿英的故事,唤来仆人问道:“现在是什么时辰?”

仆人答了。

太太露出笑:“我的一位贵客快来了,你去门口等候她,千万不能怠慢。”

仆人称是。

天黑了,雨水堆积在庭院里,将庭院变成了浅浅的小池塘。

屋檐上流下的雨粗细如小尾指,万书生说:“下着这么大的雨,还入夜了,客人都来赴约。我想,他和太太的关系肯定很好。”

出乎他的意料,太太说:“我没见过她,她也不是为我而来,我仅仅是知道她会来。”

仆人打着灯笼去大门,门房跟着,卸了门闩,推开大门。

寒气涌进来,灯笼的光照亮了门口。

周口坚恭谨地站着,腰微弯,姿态谦虚,面上有期待。

仆人看了他一眼,没说话,也没有打手势请他进来。

门房更是冷漠。

周口坚纳闷了:“你们在等谁?”

仆人不语,门房静默,犹如哑巴。

约莫半刻钟过去,仆人对周口坚说:“你让开,贵客来了。”

周口坚没让,跨过门槛,进了宅院里。

仆人仿佛看不到他走进来,等候了两三息,黑暗雨幕中出现亮光。少顷,亮光接近,乃是一辆华丽的金车,无需车夫,自行奔驰。

“哇!”周口坚情不自禁地发出惊叹,“这么大的一辆车,得用多少金子来铸造?”

仆人将他推到一边:“莫要惊扰了贵客!”提着灯笼走到大门口。

金车停下,车门打开,走下一个穿着长衫长裤的女子,她把长发扎成马尾,看似二十六七岁,未语人先笑,向仆人递上请帖:“我就是崔金山。”

仆人看一眼请帖:“崔女士,请。”

崔金山走进宅院。

门房关了门,上了门闩,仆人为崔金山打灯。

留在宅内的周口坚好奇地打量崔金山,猜测她的身份来历,不经意间他瞥见她投在地上的影子。

只见衣衫的影,不见头颅四肢的影!

霎时间,周口坚恐慌万状,脚下出现了一摊冒热气的尿。

……

“轮到你讲故事了。”花厅中,太太对万书生说。

刚才万书生没仔细听袁书生讲的故事,心思全放在自己的故事上。

太太让他讲,他便讲了起来。

这一位主角也是女子,不过她不是大家闺秀,也不是小家碧玉,更没有阿英那样逢考必中的才华。她叫银山,是个八面玲珑的青楼女子,容貌不算美,喜欢她的客人却多,夸她是解语花。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