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她成为魔尊(251)

作者:谢意 阅读记录

不过,对袁恩寿来说,赶集是个新鲜事。

戏班子唱戏,她和董婆子在集上闲逛,瞧见商贩从青州带来的毛衣、肥皂、玻璃珠等新奇的东西。

有那懂行的人拿起毛衣,挑剔道:“这是燕州产的吧?闻着一股子牲畜的腥膻味,摸着也粗糙,你卖假货?”

“去去去!咱才不卖假货!是不是毛衣你认不出?”小贩嚷嚷,“这就是青州毛衣!除了青州那地儿,还有什么地方产毛衣?哎,毛衣穿在身上可暖和了,不暖和咱不收钱,白送!”

“快给我一件!”董婆子乐颠颠地凑了上去,“哎呀,这毛衣不暖和,送我吧。”

听着董婆子和商贩纠缠,袁恩寿到隔壁卖杂货的摊子看稀奇。

摊主拿着个喇叭,嗓门洪亮:

“正宗的青州肥皂,便宜好用,胜过胰子胜过澡豆!洗澡洗脸香喷喷!

“看图识字,新科状元用过都说好。

“国主娘娘的新挂画,镇宅!保平安!吓得妖鬼跑光光!”

肥皂是黄色的,袁恩寿从前用过南州来的肥皂,比青州的精致。

她拿起一本看图识字,封面是显眼的红,写着“临水镇土神娘娘编撰”等大字,还画了一幅白衣黑发的娘娘画像。

翻开看,字端正无特色,画倒是生动形象,宛如出自画道大师之手。

看图识字旁边是国主娘娘的挂画,印刷精美,上面标了月历,一文钱一张。能否镇宅不清楚,受欢迎是真的,一会儿就卖出好几张。

袁恩寿心生迷惑。

这么便宜又这么精美的挂画,一文钱一张卖出去,能回本?

白纸都没有这么便宜的。

“剪头发!”不远处,一个爽利的短发妇人喊,“和圣人一样留短头发吧!方便打理!冬天洗头不怕头发干不了,县城正流行!”

“卖爆米花!有钱拿钱买,无钱的拿糯米、谷米、豆子、珍珠米(玉米)换……”

“炒栗子!又粉又糯,快来尝尝!”

“烤红薯!……”

把山君和妖鬼给的赏钱掏出来,袁恩寿把集市上的吃食都尝过,过足了嘴瘾。

董婆子也是个爱吃的,说小栗子比大的好吃,大的难剥皮,又说年糕能拿来做爆米花,馋得吃饱肚子的袁恩寿咽口水。

二人回到戏班,尚未坐下歇一歇,吵嚷声怒骂声骤起。

却是地头蛇找茬,要戏班子掏出一半钱买平安。否则他们不仅动手打人,还要砸东西抢东西,保管叫戏班子后悔。

苏大林低声下气地乞求他们,被一脚踹开。

董婆子尽管能请仙,无意出头,拉着袁恩寿避开。地痞们闯进来,二人躲避不得,没办法,掏钱保平安。

赚的钱一下子没了一半,戏等于白唱。

不甘心吃亏,苏大林跑到衙门去,鼻青脸肿、一瘸一拐地回来。

你道为何?

地头蛇是衙门老爷的侄儿。

将东西打包好,戏班子要离开,差役忽然来了。

不是主持公道的,是收过路税的。

去到下个地方,苏大林唱戏、讨赏极卖力,想把钱赚回来。偏偏这地方穷,大家看戏不舍得打赏。

袁恩寿唱得嗓子疼,不愿配合,苏大林跟她吵了架。

戏班子气氛沉郁,好些天见不到笑脸。

董婆子说青州开明,老爷们盘剥轻,要戏班子去青州。

苏大林不肯:“青州大旱,这几年不知有多少人跑到燕州英州,哪里有钱看戏?而且青州戏班会唱戏是出了名的好,咱们唱戏半桶水……”

戏班子是苏大林的,出了燕州,在英州打转。

袁家在英州,苏大林要拿袁恩寿当噱头。

袁恩寿是要脸的,不唱了。

任苏大林说好话套交情,她说不唱就不唱,也不琢磨演戏唱戏了,反而学起了拳脚功夫。

没有袁恩寿当顶梁柱的戏班子讨不得当地人喜欢,苏大林悻悻地带着戏班往云州去。

离开家乡,袁恩寿肯登台了。

她不爱唱自己,爱唱《袁英杰》、《段小琴》等曲目,有时会上演武戏。

苏大林不看好她,奈何观众喜欢她。

戏班子赚到一些钱,袁恩寿凭本事当副班主,戏班子去哪里不再是苏大林说了算。

此时临近过年,戏班子选了个地,打算从年初二唱到上元节。

歇息半个月,再南下海州。

燕州冷,英州不暖和,云州更是阴寒,海州近海,料想不会太冷。

戏班子里的人很杂,天南地北哪儿的都有,过年不回家是常有的事。

新年初一不唱戏,袁恩寿被左邻右舍的爆竹声、鞭炮声吵醒,缩在被窝里狂怒了一阵,忽然想起家里的“妻子”。

袁母是继续把她当儿媳,还是赶走她?

袁英杰在京城,如何过年?京城的新年有多热闹?

大早上的,论坛自救版洋溢着喜气,管理者给所有人发了十积分作红包。

袁恩寿迟疑再迟疑,终究没有联系袁母。

“妻子”不是小孩子,日子应该不会过得比她差。

“喝酒不?”

董婆子抱来一坛酒,坛子小,酒大约有一斤。

袁恩寿拿了碗来,一人一碗酒,喝之前举碗碰一下。

酒入愁肠,醉意涌上脑海。

董婆子没有问袁恩寿为何醒来就喝酒,袁恩寿没有问董婆子为何不拿早餐拿酒来。

二人醉了个昏天暗地,酒醒后头痛欲裂,好险没耽误初二的演出。

……

戏台上演的是程时晋入学宫,继而封圣的故事,戏毕,热烈掌声铺天盖地袭来。

笑着看台下的一张张脸,袁恩寿志得意满。

又瞧见论坛成员说:“我现在就在看袁恩寿演戏,她演得特别好!”袁恩寿笑得脸颊上浮起浅浅的酒窝,昂首阔步下台去。

袁英杰是状元,她袁恩寿也不差。

第197章 段小琴复仇记(一)

唱戏唱了十四天, 袁恩寿在云州闯出点名头,大户人家请她和戏班子去唱戏。有钱赚她自是不会错过,说好的歇息半个月没歇成, 但大户人家打赏多,没亏。

好不容易她有空歇息, 论坛成员拿积分催她讲云州新年见闻。

捧着热腾腾甜滋滋的蜂蜜姜茶, 袁恩寿喝一口讲一段:

“云州是江南地区,共感禁忌和青楼禁忌出现前, 这儿的烟花柳巷不少诗词歌赋都提到。男文人盛赞云州女子, 说她们温柔似水, 正如养宠物的说宠物乖巧,不会乱咬人……

“不说过去, 且说今时。

“我在台上唱戏,纵观台下, 女观众约有三分之一。街上行人众多, 我亦观察过,女子出门比往年频繁些……”

云州成员纷纷开口:

“人拐子死了,人贩子也死了,买女人当老婆的男人更是死得不剩一个,咱们出门不怕遇到坏人!”

“夜里有鬼新娘游荡,男人不敢出门,我喜欢夜里出去逛,假扮鬼新娘吓唬人。

“哈哈哈哈哈, 看到白天对我动手动脚的男人落荒而逃, 我爽极了。

“不过夜路走多了, 我有几次真的见到鬼新娘, 有一次她甚至在掏心, 把我吓得半个月不敢在夜里出门。”

“主要是我学会了武功,有内力,能把坏人打跑,什么时候出门我都不怕。

“说个好笑的事。

“我小叔叔是爷爷的心肝,卖了田地去买武功秘籍,被骗了,什么也练不成,气得爷爷骂他败家子。我在论坛学武功,才一个月就能一打三……”

“我买了个追猎者禁忌的护身符,随身带着,吉祥!

“要不是她,我爹娘会把我卖去做瘦马。”

“……”

看她们讲述生活变化,袁恩寿喝完蜂蜜姜茶,心情愉快地续了一杯,慢腾腾道:

“戏台位置高,能看到很多东西。

“坊间有个传闻不知你们有没有听过,逢年过节,总有妖魔鬼怪假扮人,混在人群里凑热闹。

“年初三那天我登台唱戏,无意间扫了台下观众一眼,看到穿着衣服戴着帽子的妖,露出一张长满红毛的脸,似人非人。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