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臣长子科举入仕记(125)

作者:乌鞘 阅读记录

这样一来,书院便成了一项投资,更是会不断持续增长的威望与名声……宋蕴和心中算盘敲得响,反正那一成也是要扔出去的,如今相当于省下一笔建书塾的钱,又能妥帖解决问题,岂不妙哉?

此时他看卓思衡的目光便有了十足的钦佩感,眼前这个年轻人仿佛已将一切都打算好了,不给所有人留任何后顾之忧。

可是就这样吗?这样想怎么都是他家赚了。商队的事本就是添头,而一成的利润换贡茶,此称号所能创造的获利只会多于投入,是稳赚不赔的买卖,这里面又出了书塾的钱,还有收益进项,他们家绝对没有亏,这生意是不是太容易了?

不对。

不管卓思衡的笑容再恬淡随和,宋蕴和也都是充满了戒备,只说道:“大人还有什么要求?”

“还有最后一项。”卓思衡从袖口拿出一缕麻来,“宋家船队通达五湖四海,我想要你家的船队能在安化郡收本地剑麻制作的缆绳,当做咱们共谋的另一份利,如何?”

这提议让宋蕴和呆愣在原地,许久,他忽然爆发出笑声来,摇头叹道:“大人,幸好你不是个商人,不然我家遭逢劲敌,鹿死谁手也未可知。”

卓思衡只是笑笑,不谦虚也不认下,只道:“这便是我全部的条件,如果宋老板能答允,我有办法给岩茶弄到贡茶的名号,只要你们宋家愿意配合,这笔买卖我们都是稳赚不赔的。”

“若是听了这些我还不相信卓大人的本事,那也太不会观人查世了。”宋蕴和笑着深吸一口气,“便如此行事吧!林林总总好些事还要再另行商议,我会通知我家大哥,贡茶的事大人也不必急,咱们一道扎实的办了,我信得过大人,大人也请相信我。”

“我相信宋老板是一诺千金之人,能将如此大的产业置弄得规规整整分毫不错,单有能力是不足够的。”卓思衡心中松了口气,表面上还得装着真的是云淡风轻。

“卓大人,我还有一事求问。”

“但讲无妨。”

宋蕴和直截了当道:“大人与我商议之事,大多共有互利,我家不必做赔钱买卖,郡上没有额外花费,最得益的是两郡的黎民……可大人若想实心实意为安化郡多谋利一些,为何不敲我家一笔竹杠?你手里拿着我家好多短处,就算真的苦苦相逼,我顶多在讨价还价上多转圜些银钱,其余便是没有什么施展的余地,拿大人没有任何办法,可大人为何不作此打算呢?”

卓思衡此时就显得格外诚恳了,他朗声说道:“我是希望安化郡好的,可若只是安化郡好,并不是有远见的做法。我希望他周边的郡县乃至州府都能富庶,几处通起人员商贸,到处都能遍及繁利,若只是一处天府不得连携,再多的兴旺也没有根基和腹地,终究不是长远之计。所以我的全盘计划里,咱们两地都有惠及,宋家茶园越来越好,安化郡未必就不得好处,而安化郡日渐繁盛,宋家亦可从中得利。”

如果不给宋家足够的利益,只是单纯威逼利诱拿贡茶的事要挟,只怕事成之后便难有后续,这就不是结下互惠共利的前景,而是结仇。但若能创造双赢局面,宋家也在后续能得到好处,他们当然甘之如饴投入百倍,安化郡能得到的就业与创收便可取之不尽。

宋蕴和听罢敛衣正体,朝卓思衡深深拜去,口中道:“今日我宋蕴和方知‘官’字如何写就,请受此高敬之礼,今后大人有吩咐,只要能造福一方,我宋家责无旁贷。”

卓思衡扶他起来,笑道:“是不是还以为要提着脑袋来这里和我较量一番?”

宋蕴和略有些不好意思,只得道:“要大人见笑了。”

“对了,此次你我协商妥当,我还有一礼相赠。”卓思衡不给宋蕴和反应的时间,推开房门,做了个客气的“请”的动作:“宋老板随我来。”

说完他抬腿就走,一时茫然的宋蕴和只好跟上,同他走到一个仓库前,卓思衡要人叫来吴兴开门,之后却教他们不必跟进去,只带满腹狐疑的宋蕴和进内。

宋蕴和不知卓思衡还有何事,但见一束束靠近屋顶的细条窗照进的阳光倾斜出道道金色,而这金色里又满是细腻的淡淡光晕融化的感觉,仔细一看,原来是架子上几排形色各异的瓷器。

可是……这不像是岩窑的烧瓷啊……

宋蕴和诧异地看一眼卓思衡,得到对方许可后上前拿起一双掌共拢大小的瓷罐,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竟有这样秾丽又淡雅的瓷器!琥珀色泽蕴于内,润透精光绽于外,此种颜色和质地,不是刚好极其符合岩茶的茶汤特色么?

“大人,这是……”宋蕴和一时失语,“这是何物?”

卓思衡也拿起一只小盏,仿佛要同饮一般畅然道:“岩窑烧出的新瓷。放心,我不会坐地起价,但宋老板要知道,这样的好物不能咱们独享,要给名声扬到天下各处去,还得借助宋家的本领。以此瓷来装呈岩茶,那它的价值越高,你的可入之利也就越大,我们可共乘的船又多了一个。不过这个不是我的条件,这是咱们生意的共赢的好开端,现将新烧的蜜瓷造响名声,后续之事想来也坦顺许多。我的另一个要求其实是……”

“大人请讲!”宋蕴和对新瓷爱不释手,捧在手里真诚发问。

“是谁教宋老板‘以退为进’的与官谋皮之术,此人可否引荐我认识一下呢?”

第81章

司礼女官来自宫中,主持过内闱祭祀封妃等典仪,对各种礼制熟记于心,她告诉卓慧衡和其余四名女子,谢长公主不必叩首大礼,但长公主宣读圣旨时,务必稽首而待。

说完,她也是笑笑,严肃的神情略有减缓,眼尾勾画出几笔岁月添就的纹路,慨叹道:“我侍奉两代帝王的内苑后宫,主引过无数祭礼和册封,却从未有幸能与诸位才学之女一道共沐学风之惠盛,今日首开此典,与诸位一道为天下女子之先河,何其荣焉。”

五位女子听闻此言都心怀起伏,同谢女官。

卓慧衡站在最前,今日她被称为“女状元”,这个称呼不算正式,但赵兰萱告诉她,如今帝京都这样称呼她,还道“卓氏一门,兄妹状元”,不可不谓佳话。

她自己警醒自己,不可被美誉冲昏心智,却仍有种挥之不去的荣光感,伴随她的脚步,一级一级登上长公主府正殿的台阶。

罗元珠身着女史淡紫色的朝服已等在殿中,人到齐后,司礼女官一一唱名,长公主华服宫装双手捧圣旨自后端步行出,宣读。

卓慧衡按照司礼吩咐跪地静听,可惜诏旨中只言编书,却未点此次选撰考入选五人的姓名与籍贯。

之后,便是各人职责,罗元珠为总编修,卓慧衡为协修,其余四女为编撰。

长公主宣读完圣旨,静静看着阶前的六个女子,目光落在卓慧衡的身上。

她想起前几日于天章殿,哥哥同她说得话来。

……

“卓氏一门虽自寒苦远边归来,子弟儿女却都身负才学,着实不易。但更难得的却不是这个。”

“哥哥的意思是……”

“卓思衡身为长兄,膝下三个妹弟,自状元及第后却从未见他给家人议亲,他本可以借此攀附,以他的才德定然会有许多人想要以此结为裙带,可他并不为此走动,反而安心居家抚育弟弟和妹妹,从不将亲人的婚姻大事当做筹码。之前朕以为他是生性谨慎克制,如今观其妹之笔锋,可见是家学所承不齿裙带结利。”

“是了,哪怕是身体不济事,以卓慧衡的样貌举止与德贤文才想要嫁入高势之门未必就行不通,可她一直在家抱闲悠居,事事以陶养身体为先,定然是卓思衡为她的宿疾殚精竭虑多有慈顾。他们家的三妹妹此次随卓思衡赴任,据说在当地行医,口碑极佳,最小的弟弟还在书院读书,那日我见了阿云堂姐,她也说这位行四的卓悉衡年纪虽少,却是个风仪高彻又稳重端方的君子,他家孩子之间的感情也是好得没话讲,阿云堂姐说那日取试后接小令华回府,那位卓通判的四弟还亲自去接姐姐,我听了也是感慨,到底是共患过难的姊弟感情,旁的人家哪能比?”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