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臣长子科举入仕记(137)

作者:乌鞘 阅读记录

二人言毕雨停,估算时辰大概还要不到一日的路途,于是决定暂不休憩继续赶路。

颠簸的马上,卓思衡心中再清楚不过:当一个地方的学政出现弊案,并非此地开始出现问题,而是问题已自暗流中积累到不得不浮出水面的地步,眼下他要做的难事恐怕不止一件,但他已习惯一路走来担物而行,要是真的以后要重返帝京整顿国子监太学乃至全国上下的学政,得以先在此处施展一试,倒也是焉知非福。

想着,他心中的疑窦和迷云便散去大半,只剩勇往直前的炽烈催促他快马加鞭。

其实两人都并非第一次踏入永明城。

前次卓思衡来时是为替何孟春汇报工作,只不过是在一年前,那时他是同潘广凌前来,他们身有要务形色匆匆,急于赶回郡上监督麻池修造,并未见到潘父,而瑾州知州王伯棠也因公务前去江南府,二人没有打过照面。

此次入城,繁盛海埠仍是千帆竞汇,港路通达尽显富庶膏腴之美。卓思衡忍不住想在这作市舶司的长官可真是好差事,说不定官家还没到手的东西自己就能先享受。但越是这种好处明显的地方,大家眼睛都看在此处,敢造次的人实在不多,不如学事司一职治下,又是切要的仕途相关又是隐蔽的利害冗杂,几般勾连多纵深难测,自己要想在这里面翻江倒海还是需要点手段的。

想着,他同陆恢也到了州府衙门,二人下马后自有人迎接,那人只道是王知州同潘州史亲自恭候,还望新学事司提举能赶快去拜见。

“你先去看看学事司衙门,若时间充足,再看看州学情况。州府给我准备好了宅子,我已安排陈榕陪送照顾你母亲来永明城与你共住,这样一来你能施展才华又好尽孝道,不必两地奔忙。”卓思衡见陆恢眼神烁烁意外之中又有欣然,赶忙制止他的谢辞,“你也是我的弟弟,我的心本来就是偏的。”

说完他笑了笑,只身前去会见那位娶了唐家姑娘的知州王伯棠。

王知州今年三十有七,至此五品知州,不可不谓官运亨达,相比之下潘惟山倒是一副老迈之态,可能是春日多雨潮闷,他时不时咳嗽两声,似乎是身体不大健朗。然而只看那黝黑的方正的面庞也能看出他是潘广凌的亲爹,两人已是不能更像。

王伯棠笑容亲和,个子高挑却略显清瘦了些,似乎是真的因为州上出了大事被皇帝申斥后战战兢兢,显得十分疲惫,他受过卓思衡的下属拜见之礼,很客气请他落座,又先说提举宅子的安排,要他放心居所,不必担忧。

“与其担忧居所,下官更忧心的是到底州学情况如何?”卓思衡一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表情求问道,“下官仓促赴任,仍不知实情,还望二位大人赐教透露,好教我有所备筹。”

“州学所受影响极大,情况甚劣,若非如此,我也不会急切向吏部求索能人来治管。”王伯棠收起笑容后重重叹息,“卓提举在安化郡时便有筹备书院之谋,想来对学政一事多有谋划,或许正是可解我州学政积弊之人啊!”

说完他将目前州学和学事司的问题着重讲了讲,听起来确实很严重,什么缺人缺官缺吏缺师;生员怕牵连入弊案,家里有点门路的都跑了;学事司衙门里的银子亏空严重,几乎是一无所有……

总之就是缺人缺钱缺德,你自己看着办吧。

说完,王伯棠长叹一声,却重新坐好,静静看着卓思衡,似乎在期待他的反应。

毕竟当年笑里藏刀收拾崔逯是何等的措手不及,如今卓思衡想要故技重施,王伯棠似乎也是好整以暇,早就恭候多时一般。

他等来的却是一声巨响。

卓思衡猛地拍击侧桌,怒容切齿,将方才的忧思愁悴不知甩到哪里,大喝道:“这些地方官吏岂敢如此?竞兴私利贿托公行,简直无法无天!丝毫不知何为尊奉皇宪!太祖曾言‘学政乃国计’,又说过‘废弛学务犹如害伤春稼’,不奉行祖宗之法,此等行径简直是狂狡滔天无德无道!”

卓思衡曾在皇上身边抄了半年的实录,可以轻松背诵我朝历代明君的名言,用到此处简直不要太铿锵有力且立论坚实,两处引用可谓掷地有声,疾言厉色也同外界流传的温润君子形象全然不符。

再看王伯棠,似乎卓思衡的反应出乎他的意料,但只是短暂的迟疑,卓思衡也不给他反应的机会,只道:“王大人,下官并非说您吏治不明用人不察,而是学政积弊已久,恐怕你到任时就早有潜藏,此次我们上下一心定要同心同德,好好整饬一番瑾州学风,好教天听畅明,瑾州的读书人也好有所得庇!”说完,他深深再拜,一副悲天悯人的模样看向王伯棠,好像王大人不答应他配合便是要天听不畅天下读书人心怀不安一般。

坐在一旁的潘惟山咳嗽起来,卓思衡听起来觉得潘老爹是憋笑憋得比咳疾难受。

本来他同唐家的关系官场上人尽皆知,他只需要面子上过得去,勤恳尊敬上峰又勉励治学就足够了,又不像当年崔逯一事敌明我暗需要伺机而动。

没得收拾你的好处谁和你虚与委蛇去客套?

卓思衡心道,我又不是什么官场和平大使庙堂慈善家,哪有那个功夫废话,此时也要王伯棠明白,整治学风是必然的,正事上要么配合要么少给他添乱,否则他有无数个姓王的不敢戴的帽子准备扣下来,最好先掂量掂量。

卓思衡的突然发作和隐语威胁让王伯棠措手不及,早听闻姓卓的是个笑面虎,从不说重话,可眼见为实才看出来,此人城府极深之余又带有一丝不符合年龄的狡狯凌厉……

“卓提举如此说,那我便放心了!”王伯棠却也不是闲混来的官职,只作感动状这一项看来便是一顶一的演技,他语重心长,要卓思衡务必放开手脚不要辜负圣上的期许,又说自己必然支持他,绝不动摇。

可是王伯棠的话承诺了又相当于没承诺,简直就是“会给予一切精神支持,除了帮忙”。

卓思衡并不慌乱,银钱和人力一开始他就没觉得王伯棠会给他方便,要是真的给了,他才会忐忑其中是否有诈。

听完王大人极致的废话后,卓思衡终于笑了,他笑得如此切实和笃定,令王伯棠心中忽然涌起一股不安。

这个卓思衡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危险的气息,令人毛骨悚然。

第90章

卓慧衡收到哥哥的回信后立即去到梅府,三婶听闻她要来,以为只是寻常走动,教人准备了好些慧衡爱吃的点心,然而卓慧衡却屏退左右,径直问道:“三婶,实不相瞒,此次前来是因为哥哥的回信,他想知道国子监太学是否出了什么事,梅叔叔和三婶的兄长如今都在国子监为官,我想了又想,这事还是得问三婶才最可靠。”

姜文瑶与家人极少言及朝堂之事,但得知是卓思衡求问,便也知无不言:“我只知道老爷已是三天都未回来,差人告诉我说公事繁忙,至于怎么繁忙如何繁忙,我实在不知。前几日去见哥哥,他也是愁眉不展,只是问他却也说是公务扰心,并未再言其他。”

这样想来,的确是国子监出了什么事,只是眼下还未闹大,大抵是因为殿试在即,故而不好声张。

哥哥猜得没错,只怕是因此事起,圣上动了整顿学政的念头,才特意要哥哥未满外任三年就调任州府的学事司提举。

“是不是出了什么大事?”姜文瑶看慧衡眉心微蹙,紧张问道。

卓慧衡不想三婶担忧,也不打算隐瞒,挑紧要的解释了一下哥哥此问的缘由与此次升调的怪异,又笑道:“只是眼下木已成舟,有此一问也不为别的,只想确认一下哥哥的想法,毕竟事情暂未言外,梅叔叔和姜伯父不好开口,待到有了圣断我再来拜见也是不迟。”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