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臣长子科举入仕记(171)

作者:乌鞘 阅读记录

姜文瑞同卓思衡谢过胡公公好意,两人看对方的眼神都知道已然成事,便都跟上,继续走完接下来的流程。

众人于大成至圣先师挂画前供奉匾额,宣读圣上亲自撰写的祭表,由随行的鸿胪寺礼乐官奏大雅之乐,供奉祭器。一套流程走完,才能请出匾额,送至群贤堂上高挂,至此流程全部走完已过去两个时辰,好些人都是疲惫不堪,方能喝下第一口水,然而那些被绑着的犯事子弟还在院子里,他们也不敢叫闹,战战兢兢等着结束松绑。

但他们等来的却是面容依旧冷峻的沈相用平静的语调下令:“带回宫里,交由圣裁。”

众人皆是一惊

卓思衡低着头都不敢露出笑容,抬头时已是忧心忡忡道:“沈相,下官初理国子监便引出如此大的事端,是下官无能,他们到底还年轻,有些仍是孩子,不如先暂且让他们回家思过,下官自去圣上处领罪。”

他这样说,好些刚才闹事的有点良心的学生都有些羞惭,心觉自己无礼,给新上任的国子监司业下不来台,背后还有更猖狂的扬言,谁知这位年纪轻轻的卓大人竟有如此肚量,更是真心关怀他们,实在令人感动。

姜文瑞也跟上一步道:“下官身为国子监祭酒,更是难辞其咎,若要处罚,也当由下官承担。”

沈相对上卓思衡的眼睛,对视半晌,他正要开口,忽然听一声高叫自身后嚷起:

“我娘是皇上的姑姑成端大长公主!你们好大的胆子!”

卓思衡看过去,原来是景宗最小一个妹妹的儿子在那里叫嚷,可能是听说要被压去见皇帝于是心急,只能出此下策,妄图以宗室的贵重身份要沈相忌惮,好来个就地松绑。

虽说真的很蠢,但卓思衡还是暗自希望这小子声音再喊大一点,让更多人听到,忍不住偷偷给他加油鼓劲儿。

短暂的凝滞后,沈敏尧再不逗留,连看都未看此人一眼,只对胡公公和杨真说道:“杨指挥使,胡总领,请一道回宫复命,并为此事同作见证。”

二人皆礼让沈敏尧先行,他身有皇命,也不推辞这份礼数,走在最前面出了国子监,禁军将所有绑住的人全都带着跟上,杨真不忘回头单独对卓思衡抱了个拳,眼神仿佛像在说都包在我身上了。

“大人,该要他们先行归家,我们也得准备准备了。”卓思衡对姜文瑞低声道。

于是遣散已是心惊胆战慌乱至极的学生们,卓思衡和姜文瑞分别派人去通知家里人,今天不用给他们留饭,来大活儿了。

……

正是午间用膳时分,宫里这个时间总是相对安静,然而今日天章殿外确实严阵以待的紧张景象。

自从归来复命的沈敏尧、杨真和胡百川归来,气氛就已经变成这样了。

三人将发生的事一五一十告知皇帝,又让人带来那些闹事被绑缚的宗室与官宦子弟入殿,由已是差点被气死的皇帝亲自审问,这些酒囊饭袋有惹是生非的能耐却没一个能在皇帝的怒火面前说出完整清晰的囫囵话,颤颤巍巍交代清楚斗殴的始末,气得皇上命禁军将这些人统统打入大理寺的大牢。

一时之间,皇宫忽然变得和大朝会一般热闹。

皇帝嘴唇气得发白,胡百川赶紧叫来太医,皇帝顾不上这些,先让人传召这些闹事子弟的父亲长辈入宫问话。

等卓思衡和姜文瑞赶到时,天章殿外的空地上已经跪了不知多少个免冠请罪的王公侯伯外加朱紫大员,那些犯事被捉拿子弟的亲眷都在里面挨着骂,外面这些是听自己家不争气的孩子回家告知此事,预感大祸临头,主动来这里替自家孩子谢罪的父亲叔伯与兄长们。

卓思衡看有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也是跪在二月尚寒的石板地面之上,体态虚弱摇摇欲坠,很是可怜,可他心中又明白,若不是这些人没有担负起责任,自家的孩子又怎么会变成这样?今日那么多闹事的,却也有始终站在一边安分守己的学生,不参与也不胡闹,只安静去到少人的角落从旁静观。自己弟弟卓悉衡也在这些人当中,只是他深知不愿给哥哥添麻烦,故而将自己隐藏的最深。

这些孩子的长辈便不用受此等痛苦。

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卓思衡告诉自己此时必须狠下些心,他们没有教养好的孩子,如今轮到自己来管,为了真正的治标治本,他此时必须冷下心肠,做完该做的事情。

于是他和姜文瑞一后一前,在最靠前的位置跪下请罪,跪请皇上责罚二人统辖国子监不力的罪过。

这件事已是发酵得极大,不止男性长辈,好些闹事子弟的女性家长若有诰命品级和宗室册封,也都急切奔走起来。她们穿上礼服,去到皇后宫门前请罪,要请治她们教子无方之责。

总之,小半个朝廷的官吏和大半个宗室玉牒上的人齐聚一堂,场面仿佛祭祖和朝会的混合,好不热闹。

皇帝发了大火,撂下话来说此等有辱斯文的事必须严惩不贷,一个都别想跑。宣仪长公主本在自己府上,编书一事已至最后校对,女编修们都恪尽职守每日必来,罗元珠同卓慧衡一道,将之前长公主有疑问处一一解释,却听宫中女官前来告知长公主此事,并将眼下情形火急火燎地交待了七七八八。

三人皆是一惊。

卓慧衡听国子监三个字,心跳陡然骤烈,又听自己哥哥眼下也在跪天章殿外请罪,更是顿时心急如焚。

“皇上如何?”长公主最关心的自然是自己哥哥了,“太医怎么说?”

“太医说皇上如此惊怒,只怕会肝胆气郁损伤龙体,皇上却斥道那些闹事的不堪之人才真的是不顾他的死活……眼下人乌泱泱跪了一片,京里有头有脸的人家都乱作一团,胡总领要我出来请长公主您入宫劝劝皇上,事情闹得是太大了,不怪皇上生气,实在是那些……”女官不敢当面直言罪魁祸首的罪过,只能隐语,可从表情看得出,在旁人眼中,此事已然是一桩耸人听闻的丑闻了。

卓慧衡听完,竟略放下心来。以哥哥的能耐,必然不会让事情闹至此等地步,除非……他是故意为之,让这碗水满而流溢,乱象丛生。

长公主撂下手头书册说道:“我这便入宫,元珠,你也同去。入宫后我去面圣,你将几位公主找来,她们是你的学生,你教一教眼下该如何说话,也一同带去天章殿,我的侄女都是乖巧可爱的,有她们劝说也好缓和,免得真闹出龙体病恙来。”

罗元珠领命颔首。

长公主看着卓慧衡道:“此处编纂的大局便交给你来主持,你哥哥也在那边跪着你心中定然担忧,但此事尚未有定论,待我去劝说过后,或许便能平息一二。”

卓慧衡其实已经不着急了,她相信哥哥早就掌握了解决的方案,此时跪着说不定也是表演的一个环节,她只担心哥哥的膝盖,毕竟虽已有春意,却仍是寒意浓浓……

宣仪长公主安排妥当后,以最快速度赶至皇宫,正遇到带着弟弟们准备去请求皇帝保重龙体的太子,越王和赵王跟在他身后,三人一起向姑姑行了礼。

长公主见太子如此重孝礼也有担当,点头道:“如今有了做哥哥的样子,果然大不同了。我们几个姑侄一道劝说,你父皇说不定能听进去一些……先不去论事,至少不能让他太过震怒以致病灾。”

“谨听姑姑安排。”太子见到姑姑的时候便知道唯一可能劝说父皇的人到了,总算松了口气。

长公主领着三个孩子行至天章殿,也被眼前乌泱泱一片请罪的人群唬住半晌,她虽见过大世面,可这个场景实在见所未见。长公主略略站定,也给自己稍稍顺气,忍不住低语道:“真是……太不像话了!”

太子并未见过自己姑姑发怒,此时见她面有愠色峨眉耸峙,再看眼前的人群,也觉得压抑非常。可是很快,他便自人群中看见了一个熟悉的背影。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