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臣长子科举入仕记(242)

作者:乌鞘 阅读记录

长公主冷静后做得第一件事是先转头对罗贵妃说道:“将孩子们和后妃都安置在高台的屏屋后,暂且与这边隔开……”

见长公主已开始发挥作用,卓思衡立刻准备进行下一步计划。

高永清忽然拉住了他:“大哥,刺客交给我,不能让她在这里。”

这正是卓思衡此时所想,他点头道:“好,你带她去行宫偏僻屋子里,我会让虞雍找人护卫你们,但一定切忌,不许她和任何人交谈,也不许她自戕,将她关押后你不可以审问,除非……”

卓思衡没有说出皇帝驾崩四个字,但高永清已了然于胸道:“我明白!”

“看住她,直到皇帝醒来亲自提审,若有人找你要人,无论以谁的名义,决不可信!必要的时候即便武力抵抗也在所不惜!”卓思衡用自己能用出的最大力气握住他的手道,“贤弟……保重。”

这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可放眼望去,卓思衡唯一能够信任的人也只有高永清了。

高永清重重点头。

卓思衡当即转头对虞雍道:“将刺客交给高大人,派人押送,这些人务必令他们只听高大人的命令,这是非常之时,没有余地可讲。”

虞雍并非不能看清时局之人,他已然明了卓思衡的用意,二话不再多说,将刺客捆绑塞口,交给几个点名出来的得力强干禁军,吩咐这些人跟着高永清押人离开。

“你在这里控制局势,我必须到外围调遣人马将行宫重重围住。”虞雍脱手了刺客后也有自己的计划。

这是最好的办法,如果虞雍留在这里维持秩序,那高台之下还有满朝文武的家眷和一些散官勋贵在各自处用膳,他们不知道高台情况,若以讹传讹制造混乱,只怕行宫就要陷入不可收拾之态,此时需要禁军的指挥使出面。

“我留在这里,你给我留几十个足够看守住此台之人,再派人护送帝后去到最近宫室方便太医救治,其余人等你一律带走,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守住行宫态势,尤其是不许人出入。”卓思衡飞快说道。

“人我可以给你,但你行么?”虞雍始终不愿意相信文臣会有如此魄力。

而卓思衡只是平静得看着他的眼睛,一字一顿道:“管好你自己。”

他这样强横没有半点文臣之气,反倒让虞雍放心,当下也不再多言,先吩咐人护送帝后,而后点足五十人留给卓思衡,自己最后再带其余人动身离去。

他们都知道,如果皇帝这时候出事,天下若大乱,自己的什么宏愿抱负只怕都要化作百姓挣扎的苦痛和哀鸣,本可以创造的治世也将不复存在。

哪怕拥有太子可以继位,但权力的更迭哪是如此简单便可平滑过度?若有人存心大做文章,以太子当下的处境和从未染指过的中央权力,他根本无力抗拒。

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卓思衡和虞雍此时的目标都是一致的:

稳住,决不能乱!

“你们去将这个台子给我围住,除了护送帝后的人,其余一概不许放人出入,若有人违抗,便是与今日刺客的同党同谋之罪,你们听清楚了么?”卓思衡声音不大声调却冷冽十足,禁军皆是屏息称是。

混乱之际,高台三个出口顿时都被军士扼守,再有想要冲下去的人已都无路可走,他们堆挤慌乱在一处,却也有人注意到情势渐转,努力安慰身边的家人。

长公主看着兄长和皇后被护卫送走,两位皇子与青山公主和太医亦步亦趋紧随,她站在原地,忽得仿佛身体垮塌一般松弛下去,却又立时绷紧,扬高脖颈。

“殿下。”卓思衡唤道,“我已安排禁军守住高台不许人出入,眼下只有您能威慑全场,不论结果如何,臣与您一样希望帝后平安天下太平,请相信臣,也相信殿下您自己。”

长公主满面是泪,精致的妆容早已氤氲出狼狈之态,可听过此话,她如梦方醒,深吸一口气,拿出宣仪长公主的威严和势位对卓思衡沉声道:“那便有劳卓大人了助我稳下态势,守护天下黎民不至陷于乱世。”

“臣必定不遗余力。”

长公主听罢点头,步至高台正中,放声道:“若有人再肆意走动意欲不法,全部以刺客同党押扣,留待圣裁!”

终于,混乱的一方天地找回些许平息,众人看向长公主同其身后的卓思衡,渐渐安静下来。

第144章

这种安静只持续了极为短暂的时间,慌乱并未因为有人出现主持大局而结束,许多人仍对方才那一幕心有余悸,此时不知皇帝到底情形如何,人人都仿若时局里的困兽,为不知会否倾塌的天地而惴惴惶惶。

“殿下可以为臣争取些时间么?”卓思衡知道不能放任情形继续下去,于是对长公主低声道,“方才有人趁乱逃散,但人非草木,许多人因此惊变心生恐惧乃是人之常情,可我们不知道刺客是否有同党又会否有人通风报信掀起更大的风浪,臣欲趁此机会点清人数,但若做得太过明显,会招致众人抗辩惶恐,还请长公主再言几句,臣安排人先暗中核对。”

长公主此时也唯有相信卓思衡了,况且即便不需要核对人员,面对不安的亲贵,她也必须说些什么,无论皇兄是否安好,都不能让这些人陷入恐慌。

她必须和眼前这个五品官吏站在一起,跨渡今日尚未见岸的迷津。

于是长公主朝前一步,用恳切的声音朝众人道:“诸位都是我朝撑天柱地的鼎力之臣勋,否则怎能高座于此台之上常伴与陛下左右?今日之事犹如天崩,我亦与诸位一样忧悸惊心挂怀帝后圣体,但还请诸位明鉴,眼下刺客虽已伏法,却不知是否有同党共谋尚在暗处,若借此晦暗不明之际行事,可以跑得下这个高台,但真的能跑过大难临头么?”

长公主用强势的盱衡厉色镇住在场众人后,此时又换作忧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卓思衡看她如此游刃有余,也知不需要自己襄助,便准备去先清点内监和宫女的人数,谁知这时忽然站出来一人道:“长公主殿下,方才混乱之际,好多人奔踏推搡,不少老者妇人因此受伤,暂且先安置他们吧……”

一时又有哀哭之声悄起,长公主却也为难,因为所有伴驾太医此时都在帝后处,哪能分出一二来?

“殿下,此事交给我来,你可以信得过的随从在?”

卓思衡的声音不能更适时地响起。

“有是有,不知你要做何用?”长公主问道。

“我家小妹颇通医术,既是女眷受伤,派人让她来暂且看顾,既不影响救治帝后圣驾,又能避免诸位亲贵心绪不安。”卓思衡说道。

是了,长公主想起禅月庵观主玄蒲每每都对卓家三小姐之医术与慈心赞口不绝,眼下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她于是唤来近前女使,命其拿着自己的信物按照卓思衡的描述去寻找卓慈衡。之后再告知诸人已安排医者前来,还请大家稍安勿躁。

终于情形似乎是平静下来,长公主去到各人处与之交谈安抚,她当然对自己兄长的情况心急如焚,可也必须替其稳定眼下乱局,倒有不少有爵之家也是在军中见过世面,不但并未慌乱,反而协助禁军统筹局面,还暂且抓住两三个想要溜走的内监宫女。

“先将这些人关押起来,是不是刺客同党留待后续审问,不要教他们互相交谈。”卓思衡命令道,“你们将已经清点过的内监宫女名册交给我,再押人去。”

禁军应声领命。

比较混乱难查的是宫人,各家亲贵反倒好验,这样级别的宴会礼部都有完整的邀请与座次名单,只需一对便知此时谁在谁不在。可要是真的一个个去问去对,这些人可没有宫人那样好说话,万一起了冲突激起矛盾,刚维护好的情况又要乱作一团。此时卓思衡负责宫宴的礼部郎官也在,已是吓得支支吾吾半晌说不出话,卓思衡走过去问道:“今日宴请的名册可在你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