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臣长子科举入仕记(267)

作者:乌鞘 阅读记录

其他州府的出题官可以由学事司提举出任,但中京府的出题官必由学士担纲,也就是说,只要当了出题官,卓思衡就能自直学士更上一层楼。

这是个陷阱,但凡稍有不慎便会被诱饵吸引万劫不复。

可惜,设陷阱的人似乎忘记了卓思衡根本不是猎物,而是猎手。

他推辞时不忘向皇帝表明,自己明明有亲属参考,竟然还有人举荐,臣左思右想只有一个可能啊!那就是想让我为弟弟行个方便之余,再为他的亲属行个方便,好拖臣下水!不然为何如此积极去推进促成一件对他根本没有好处却令陛下为难的事呢?这还是轻的,更有甚者,万一存了更坏的心思,想要勾结我出卖考题……陛下你看这是什么行为?这是蔑视您和国家法度将学政与科举大计视为儿戏与为自己牟利工具的行为!罪不容诛!

皇帝听完当然知道这件事只会是陷阱,他在意的是,为什么有人会觉得他看重的能臣是个傻子呢?于是为了提醒其他人自己的“知人善任”和“心明眼亮”,举荐卓思衡的那位官吏得了个漂亮的革职查办。

在这件事后,卓思衡也格外小心,只是到底是自己弟弟考试,而解试三天如何艰难他最清楚,连夜亲自下厨做了当年自己动手也做过的五香糕配上勺子,给弟弟打包好进贡院的行礼。

“为什么要用汤匙?”卓悉衡不解道,“筷子省事也省地方,更便于携带。”

卓思衡却摇摇头道:“弟弟啊……你会明白哥哥的苦心的……”

于是当卓悉衡在号间里用汤匙舀起被贡院查验夹带守卫戳成碎屑的五香糕时,他终于明白哥哥的经验是多么的宝贵。

这是他进考号间的第一天,时策题摆在面前,他已写完吃过饭,午后过去了一阵子,再一两个时辰夕阳西沉,贡院将陷入黑暗,那时他必须誊写完毕,可看着面前的题纸,卓悉衡却猛地忆及前几日大哥同他的谈话。

“父亲曾说过,解试乃是科举第一关,时策更是重中之重,除去点题的观点与对策,更要足餮展示出个人的优渥,行文与释解、敏思与卓论、博达与智识,做到几者,便可顺利得偿所愿。”

“大哥是要我炫文以才?”卓悉衡问道。

谁知卓思衡却摇摇头,很是诡秘狡猾地说道:“我要你用尽浑身解数唬住阅卷官,要他能自心里折服感慨,一个解试便有如此人才,该要此人去省试闯荡这样的念头。”

这是卓思衡从父亲处得来的知识加上自己的经验之谈,他相信,只要给出“合格”以上的答卷,阅卷官自然会也给出超出预期的判断。

说到底,虽然是心理博弈技巧,卓思衡却认为自己弟弟的水平摆在那里,无需补充基础知识,只需要点思路,便可以很大提升,故而才这样指点。

卓悉衡回忆起这番对话,再看题目有云:谶纬之治乱,今兴当何如?

没有材料也没有内容,完全将作答的权力交给了考生。

这是大哥说过最该防备的一种策论出题方式,这意味着论点少会显得考生才识不堪论、学识不足恤;可如果夸夸其谈不知品度,那便被当做一味炫耀却是还好,若写着写着跑了策论,才是真的贻笑大方。

题目是说谶纬之学在治世和乱世各有不同,如果在当今的世道论起谶纬,会是什么样的景象?

大哥曰:警惕隐藏在论题下的陷阱。

如果说谶纬有错,那就是在说当今是乱世,那确实是言过其实;但如果说谶纬之说该当大行其道,虽然确实是体现了圣天子临朝的德行,却不是卓悉衡心中所以为的答案。

这便是这个题的厉害之处了,他不是让你只闭着眼拍屁拱手,而是让你说出真正的理由,看谁拍得稳拍得准,当然也侧面鼓励了痛陈利弊别一语言之,可以说周全里又有机巧,但狡猾中又蕴藏了稳健。

卓悉衡这才意识到,朝野当中的官吏,尤其是那些清贵出身读书读成了精的学士们,各个都有些本事在身上的。

当然也包括同类型的他大哥。

如此再看自己之前四平八稳的卷子,便显得有些不足了。

卓悉衡是有自信的,这个卷子绝无疏漏,去到省试可以说绰绰有余。

但兄长是解元,他也不能只求一稳,辱没家门高声。

卓悉衡略看了看天色,随手将先前答卷揉作纸球弃之不顾,再展一卷,提笔便落……

对于卓思衡来说,最难熬的不是不能去送弟弟,而是不能接。

他比任何人都知道解试考完的考生是什么德性,三天折磨下来,人都没了形,尤其弟弟还是第一次进考场,其中滋味怎么好受?他自己虽受过,也知道虽然难受,但不是不能忍受,可这苦楚要是让他弟弟吃,卓思衡比自己再进去考一百万次还难受。

但他只能在家中等待。

终于到了傍晚,随着西垂落日一道回来的马车抵达了卓宅,卓思衡这回在自家门口是什么都不顾,就在门内蹲守,听到动静便蹿出来,动作之敏捷,给头一个下车的陆恢吓了一跳。

两个男人一手一脚接下半昏迷状态的卓悉衡,卓思衡五内俱焚,心想这才是解试弟弟就这样,到了省试该当如何是好?

眼下却不是着急的时候,慧衡和慈衡也相继下来,搀扶着悉衡朝府内半挪半走。

看着卓思衡快要掉下眼泪来的样子,慧衡心中酸涩,心道大哥当年哪有个这样舒服的宅子给他休息?自己亦步亦趋生生走出来的路该有多少荆棘和苦涩,他却从不和弟妹讲一句。如今悉衡虽然辛苦,境遇却比大哥好不知多少,都是因大哥为他们家攒下了如今的根基。

卓思衡只顾心疼,搀扶着弟弟不住嘘寒问暖,一会儿说已准备好热水,自贡院考完腿脚冰寒泡一泡会好受很多,一会儿又说热汤食吃多未必舒服,可以先以温水送服些面食果腹……一直半昏半醒的卓悉衡忽然缓缓侧过头,对一肩扛着自己半个身子的大哥犹如低语般断续道:“大哥……你受委屈了……”

卓思衡微微怔住,起先他没明白,自己在家好好的,哪有什么委屈?可很快他就意识到弟弟此言的深意,往日形单影只的酸楚和凄迷涌上心头,那种凄惶的感觉他自己再不愿经历,当然也不想让弟弟体验半分。

悉衡憔悴之际似又说了些什么,已然是听不清楚,周围几人只听得他的只言片语:

“今日我能有……相接相伴……已胜过你当日……你无须……有你做哥哥……是弟弟此生幸事……”

第163章

“大哥……别听了,再听饭菜都凉了。”

卓悉衡举着筷子,无奈又尴尬,可卓思衡恍若未闻弟弟的话,只搬着自己的凳子贴着墙边,继续听隔壁雅间里一众学子激昂指点讨论本次解试,声音随情绪逐渐高涨。

……

“……彭大人文思似刀,起了这样幽眇湛深之题,我等看后皆拍案叫绝。”

“正是,我家中长辈有过去应考的,都言说今年中京府解试极难,他们未必就有把握,也还好我今年怠慢躲懒,若真参加了,也是自然要等三年后才有机会了……不过以我那点文采,眼看青出于蓝,怕是今后都没个出头日咯……”

“也别这样说,如今国子监不是还有吏学么?要是科举仕途走不通,我看吏学也是条出路,眼下朝野内外都是在传,将来吏学生也有自己的取试为官之道,咱们兄弟也不是人人出自书香门第,要是有志向为官立身,这又何尝不是条路走?”

有人附和也有人反对,只说科举才是正途,反对的则说既然存了仕途之心哪条路都能走得正。你一言我一语逐渐针锋相对,险些吵起来,于是便有人拉回众人的分歧道:“你们也别自伤,别管哪条路,还是得自己下功夫才是正理,我师傅说,难题策才出好文章,你们想想看,本次中京府解元的文章要没有这题目,也未必有如此妙笔。”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