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臣长子科举入仕记(310)

作者:乌鞘 阅读记录

方老板娘嗓音清脆嘹亮,一句话给整个酒肆的三两桌客人全逗笑了,卓思衡也笑着摇摇头。

他心中清楚,一屋子人显然村前村后都是认得,与孔宵明也熟识,不碍着他是官身而避忌忌讳,不敢言语,可见孔宵明平常与乡民相处便是融洽至极无有端架。

邻桌农具搭在一旁正和饮酒的一个小伙子这时笑着接话道:“你们别说,要是皇帝朕来了咱们乡里,到这儿见着方大姐,那岂不魂都没了?还不得非找方大姐回宫里封个娘娘去,那咱们到哪喝这掺水的酒啊?”

他说完,众人便笑得更大声了,连方老板娘自己都跟着笑了好一会儿才开口道:“皇帝来了怎么样?那也是要付酒钱的,除非他封我当个贵妃,这酒钱才能免了!”

“那万一皇帝是个小娃儿,可以封你当个太后也不赖。”

“胡说八道,太后那得是皇帝的亲娘!”

其实不是亲娘也行……卓思衡边笑边想。

众酒客越说越离谱,孔宵明不但不制止,反而和村民一道乐起来,卓思衡也深感放松,那边厢几人争论起当今圣上究竟多大岁数起来,他饮了口浑酒,竟冷不防没预料到村酿如此醇味,只觉辣上了耳朵尖,一时想释放酥麻的舌头,顺势说道:“皇上今年千岁正四十。”

乡民酒客都看了过来,奇道:“果然看着便是见过世面的俊小伙,知道的就是比咱乡里人多。”

孔宵明当然也清楚,他正品尝美酒,并未言及,听罢撂下酒碗回身朝众人笑道:“这位是江南府大商家的脚商,诸位家里要是有什么特产,可以找他,要是被商队相中,那不日就会来人收采的。”

这一说,大家都喝不下去了,纷纷来到卓思衡桌前,孔宵明也不客气,拿出自己备用的纸笔,递给卓思衡,原本憨厚的表情此时看来竟也有了一丝狡猾。明白他的意思后,卓思衡也是无奈笑了笑,心想只能回去写信给宋端帮帮忙做戏做全套了,于是便耐心询问众人家中都有何待售本地特产,大概多少,能否带些样品来看看质量如何是否合适售卖。

这样来回取样货和记录的功夫就花去一个时辰,几家的沙果干很是酸甜宜人、菽豆红润饱满、还有些去年攒下的土柿饼也品相不错,卓思衡一一记下,再让乡民确认,他错愕发现,每个人都能在纸上歪歪扭扭写出自己的名字,和家中货物积存的准确数字。

他惊讶地抬头去看孔宵明,只见其自斟自饮已将酒喝去大半,略显黝黑的面庞上泛着微微酡红,神情惬意又骄傲。

卓思衡深受触动,心道这若是旁的商队来,村民若不识字任由人记,万一遇见心怀不轨之人,在这难抵圣听的地方做出损民伤利的事情,只怕百姓都无个文书作证,就算告到地方官面前,也无有凭证可佐,只能暗泪咽亏,但此时,霞永县各地的百姓如果都能写自己的名字看懂数字并且会书写,就知道写下的契约里数目和价目如何,凭证有误就不会相卖,就算真出了分歧走到告官那步,也有白纸黑字,再不会吃这种无奈之亏了。

有那么一瞬间,卓思衡觉得自己做了如此多的事都不如眼前这个青年这一年所为更惊天动地利国利民,他很想起身去拜,表达心中敬畏,然而却不想此时就暴露身份,只能将所有记录一一验写完毕,告知乡民自己会驿路传书给东家,叫人来收。

乡民乐得听此,开心散去,又再去忙农活与琐事,方老板娘见状也大方免去了二人的酒钱,酒肆里也只剩下卓思衡与孔宵明仍在对坐。

“原来这是孔大人引我来此吃酒的目的,看来这酒得算我请客了。”卓思衡此时当然再明白不过,可是这样的“被算计”他却一点也不恼,只觉畅快。

孔宵明倒是从方才的闲适变作正襟危坐,朝卓思衡微微颔首道:“卓兄不计较我暗处心思,是卓兄大方有度,我只有感谢的份儿,玄鹿乡土地较其他几处贫瘠不少,大家忙碌一年,收成也不必别处临乡,所以家里多种些果树补贴。但丰州这里这些物产也不算稀罕,难得有脚商来,我实在不愿放过这个机会替村民们谋划,还请卓兄见谅。”

“别这样说,要是我所经之处各地地方官吏能像大人一样心生为民,天下何愁不能丰乐?”卓思衡也郑重言说道,“我该向孔大人言敬才对。”

孔宵明不是迂回客套的人,二人这样一来一回便够了,他粲然一笑,换回寻常的神色,又给卓思衡添了酒说道:“不过也确实是听了卓兄高见,想继续听听后续,不如再讲讲罢!我傍晚虽还有一课要讲,但是在务农归来后村口的水井边,大家聚来吃饭闲着听听,在此之前还有些时间,足够咱们叙谈一二。”

卓思衡再不能乐得与孔宵明这样的人长叹,便是今夜抵足而眠促膝长谈不睡也无妨,于是他说道:“孔大人是感兴趣我所言冬学之事?”

“正是,如此奇思妙想,恰巧应了当下学风之用。”

“那我便讲讲我是如何设想。冬学本就是应农时而设,但也不能只看时日不看地方南北东西的异况,还得因地制宜,更要……”

“孔衙差!孔衙差!”

卓思衡正讲了个兴冲冲的开头,却被忽然一声稚嫩喊叫打断。

原来是个总角的孩童自乡里住家处跑来,近前才看清孩子满头满脸都是汗珠,显然是着急了。

“慢点说,怎么了?”孔宵明换了碗给孩子舀了清水待其饮下后才追问。

孩子咕咚咚喝完水,抹去水珠道:“县里衙门来人叫你回去呢!”

“人在哪里?”孔宵明立刻严肃了神色追问。

“在村口井边,来了两个差爷,也挺着急的,还给你多牵了匹大马!”

孔宵明听罢略一思索,转身向卓思衡行礼道:“实在抱歉,孔某公务在身,不能久陪,但卓兄所言之事,孔某一定要听得明白,若卓兄不弃,可到霞永县城官驿,只说孔县丞邀来住内,我先行回去吩咐清楚,望兄台侯我两日忙完公事,咱们再秉烛夜谈。”

孔宵明好歹是县丞,或有紧急公务处置也属正常,卓思衡让其马上动身勿要耽搁,起身目送,看孔宵明背影消失后,他才蹲下温言去问乡下孩童:“孩子,能不能告诉哥哥,那两个衙差穿得如何?”

“好热的天,那两个差爷却穿黑褂袍,也不知难受不难受?但那料子可好得很,太阳下还反光咧!”小男孩手舞足蹈给卓思衡比划。

这样一来卓思衡便心中有数了。

县里传信马差公务要穿深蓝青色的官差服,而来此处找孔宵明的必然是郡府衙门的衙内公人,才有如此穿着。

看来自己是要去郡城而非县丞等人了。

又或者出了什么要紧事,他也不能作壁上观。

第198章

卓思衡并不急着先到伊津郡望所在的的伊津城,他先去到霞永县治下馆驿,果然匆忙离去的孔宵明不忘替他留下口信与牒文,要他去到伊津城馆驿等候自己,待到他公事忙完再与他秉烛夜话。

果然是郡衙出了什么事情,想想目前举国上下的官吏最关心的莫过于考课,卓思衡心道难道是这上面出了岔子?他借口与孔县丞的关系,三言两语自馆驿丞处套到些许信息:

原来是伊津郡郡衙官吏的考课上奏似乎出了什么问题,郡上来人也是匆匆忙忙,点名要各县的县令县丞与主簿及时赶往确认,通传之人甚至没空在馆驿歇脚便急匆匆赶往下个县去传令,馆驿丞神神秘秘补充道:“好像是吏部来了个大官,刺史大人好不慌张!”

卓思衡一惊,心道这个吏部来的大官不会是说自己吧?可他一路走了两个州,并未暴露身份,怎会为人所知?

还得亲身去查看才能知分晓。

伊津郡得名于伊津湖,托此湖洪福,丰州之所以能有此丰乐盛名,也因湖水灌溉周边平原沃土,利于耕作产出富饶而享誉。伊津城背湖望野,自霞永县这偏僻地界走却也要有三五日路程,好在孔宵明体贴地为卓思衡准备了官牒,有了沿途官驿马匹助力,卓思衡两日泰半就抵达郡城。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