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臣长子科举入仕记(364)

作者:乌鞘 阅读记录

面对厉声责问,罗元珠看着床上熟睡的长公主,虚弱而疲惫地说道:“事已至此,再无转圜。我向你保证,如果宫中真的出了什么事,即便姐姐大功得成,我也不会苟活于人世,我会背负我该背负的骂名,自求一死。”

“你自求一死有什么用?长公主殿下的哥哥、嫂子、侄子……这些人的命难道你一死就能偿还么?我从来不知道阎王殿还做这样赔本的生意!”卓慧衡一改平日宽缓柔和语调,抑扬顿挫起来亦有利刃逼人之感,“你们打算借着越王起事,将其一击即溃,给赵王铺就绝无仅有的通天之路。可你们有没有想过,为这个野心,多少人要深受其累?今日是叛军没有攻入此地,如若攻来,长公主昏睡当中不能坐镇,这里的所有人都会惨遭鱼肉,你的良心要如何才能过得去?”

看着双手悄然握拳、面色已是凄楚惭愧至极的罗元珠,卓慧衡知道一味责辱未必有用,她换了低柔和惋惜的语气,迎前几步,用从前二人之间才会有的亲近语气道:“罗女史,此时此刻,我想听一句实话,你……是不是被逼行事?”

罗元珠被问及最关键的事却反而坦率许多,她平静缓慢地摇头,坚定道:“虽是受人所托,但我亦是自愿,不必替我开脱。他日雷霆天威,我自当领受。”

听她这样说,卓慧衡就几乎全明白了。以罗女史的远见卓识,如何不知有所为有所不为?但换做是自己,如果兄长的野心要自己来襄助,那慧衡也是会摒弃内心的一切不愿,全力以赴。

但这个时候,在罗元珠被自己的言语动摇后,卓慧衡以为她还需要一个行之有效的方略来最终减缓长公主无法回京主持大局这个变动的影响,于是她在最短时间内想好举措,第一步便是缓缓牵起了罗元珠的手。

这是一双已经冰冷的没有温度了的手,卓慧衡紧紧握住道:“元珠,随我回宫吧……一切也不是不能转圜,长公主殿下这件事我们可以说是叛军细作所为,你无须担责。我知道,你并不在乎个人安危,但你的姐姐罗贵妃、赵王与丹山公主二位殿下呢?你如果行事败露,他们就会罪加一等啊……你并不能保证他们今日一定会成功。”卓慧衡顿了顿,说出最重要的一点,“要知道我大哥这个时候已经赶回帝京,他是什么样的人你最清楚不过,有他在,你的姐姐究竟有几成胜算你怎会不知?从一开始你就不同意此事的原因必然不单单只是因为这是滔天大错,更是因为这是一件成功与失败皆游走在边缘的滔天大错。”

这话果然有作用,罗元珠的指尖轻轻颤抖了起来,她轻声道:“你说的话,我在起初就已经劝过姐姐了……可是人在利欲作祟时并不能兼听则明,因我反对,她早就另辟蹊径同旁人一道谋划,直到最后才将此事告知予我,然而我知晓一切就为时已晚……我若不帮助姐姐,最后功败垂成连那一分的希望都没有了……我说这些并不为自己推脱,只是想告诉你,一切已经太迟,权力不是一条可回头的路。”

“权力不能回头,但人可以!”卓慧衡用力握紧罗元珠的手,“你知道你的姐姐和赵王可能会失败,那就应该明白如果真的发生这样的情形,真正能救他们一名的人只有长公主殿下!”

卓慧衡扬手一指躺在床上安睡的长公主继续道:“她是皇上的妹妹、唯一的亲人,真正可以改变皇命且举足轻重的受信之人,只有她能让皇上改变打算扭转乾坤,我们带她回去,这样即便你的姐姐在刀刃之下,便是还有一线生机!罗女史……长公主是皇帝唯一的妹妹,罗贵妃也是你唯一的手足啊!”

短暂的沉默后,罗女史似乎下定了什么决心,她低着的头慢慢昂起,眼神也愈发坚定。

虽然卓慧衡眼下还不能完全窥见此计谋的深远和秘辛,却大概分析出宫中才是真正的搅戈之地,这样一来能争取罗女史和长公主便至关重要。她相信大哥不会失败,然而如果有任何超出预计之外的可能,此刻她所作的努力也必将成为最后一道壁垒。

但愿如此,也唯有如此。

卓慧衡握紧了罗元珠的手。

……

福宁宫由太祖亲自题写的匾额下,皇帝轻轻拂开太子刘煦的手,看着方才还兵戈相向此时却静默着朝自己叩拜的人群,绵长而清晰地叹了口气。

“你们都起来。”

在武器都放下后,所有人都显得那么沉默和恐惧,他们终于能好好听听别人的话了。

卓思衡站起身后看向皇帝,发现皇帝也在看向自己,那并不是一个不善或是严苛的目光,只是一双过早衰老的眼眸中过分的平静。

一时卓思衡竟然又有些心软。

平心而论,重病之时,睁眼第一个听到的消息却是几个孩子在为争夺自己所能在死后遗留的权力而束甲相攻,这是怎样绝望的心境?卓思衡也有些愧疚,他明知道皇帝或许早就知晓此时此刻福宁殿外在发生什么,他还要太子去假意叫起皇帝来,其实不过是想让他亲眼看看、亲口做出安排。

不然呢?难道真要太子动手杀了兄弟再报告父亲么?

可是,这个策略卓思衡此时对上皇帝的眼睛,竟有些后悔了。

自己的心在十余年权力浮沉中的历练后,终究还是一点点在变得更加坚硬。

福宁殿……住在里面的人没有清福可享也没有安宁可度,整个宫殿就像一个代代相传的讽刺笑话。

卓思衡的眼眶有些发热,可皇帝没有责备卓思衡的意思,他只是慢慢说道:“你们不必这样早请安,朕的身体朕自己清楚,朕的儿子朕自己也明白。”他闭上眼睛,许久,缓缓道,“越王,你说你有诏书护驾勤王,你的诏书呢?”

越王此时跪在地上,浑身不住颤抖。方才卓思衡所揭露的实情已让他心绪崩塌,面对父亲也是帝王的追问,他唯有不断叩首哭啼着反复说自己糊涂自己该死。

皇帝自台阶上亦步亦趋走下来,庭燎将他照得似有金光镶嵌的轮廓,也将病容的疲倦显现在众人面前。但他还是拒绝了儿子刘煦过来搀扶的请求,自己走到了另一个儿子的面前。

“孩子,你是在怪朕吗?”

他轻声问越王,好像是个疲倦的老人在困惑中寻求一个答案。

但越王已被恐惧和真相逼迫得失去了理智,说不出完整的话来,只会不住的求饶。

皇帝没有强迫他给出那个答案,而是缓缓走到另一个儿子赵王面前道:“孩子啊……你也怪自己的父皇么?”

赵王自幼受父亲宠爱长大,何曾见过父亲用如此凄楚的表情和悲哀的语调同自己讲话,一时心碎似焚,歉疚与自责让他再度跪地,沙哑哭道:“是儿臣不孝……”

皇帝似乎想伸出手去摸摸孩子的头顶,这大概是他与赵王父子之间最惯常的亲切动作,但这次他的手停在半空中,收了回来。

最后,他走向了罗贵妃。

罗贵妃没有跪下,她痛不可忍的目光就这样看着皇帝,二人四目相对,许久皇帝说道:“连你也在责怪我么?”

朕变成了我,听起来更是悲痛难谕。

罗贵妃掩面而涕,亦不能语。

皇帝转过身,再次逡巡所有人,说道:“你们心存怨怼,为命运,也为朕……可是啊……你们有没有想过,就在此时此地,朕最对不住最该怨恨朕的那个人,却是唯一没有做出刺伤朕心之事的那个!”

皇帝回头看向了太子。

刘煦无法言说他听完这话是什么心情。原来父亲其实一直都是知道的,但还是让他这么多年默默承受了一切,可是,他们父子又能怎样?

父亲是父亲,也是帝王,他是儿子,也是太子。

加之从前的恩怨纠葛,两代人的苦恨折磨,他们注定不会做一对普通的父子,拥有平凡的天伦,他的出生本身就是断掉父子情分的利刃。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