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臣长子科举入仕记(378)

作者:乌鞘 阅读记录

说完大事,还有无数小事要过问,卓思衡看了看历本,问道:“这几日陆续有即将述职的官吏自地方回到京中,中京府的官驿要安排好马匹更轮,不要耽误他们办差的时日,还有核交手续也得尽快,今年有些地方上的官吏会按照去年考课的结果进行调度或擢升,朝廷现下紧着人用,早些替他们办完,我们也轻巧。”

负责的司吏署的负责人当即道:“下官定当尽心竭力,请卓相放心。”

卓思衡点点头,似乎想起什么又问道:“沈崇崖沈刺史是不是这两日就要回来述职了?”

司吏答道:“看牒文也就是今明两日,伊津郡离帝京近,日子大差不差。”

“好了,你们去忙各自的吧,我再回中书省一趟。”卓思衡说完起身道。

每到秋天吏部最忙的衙门都是司吏衙门。

地方官员职权的交接要在冬季前完成,尤其是中京府以北,到了冬日道路难行,这时候再调派人员难免要耽误时日,因此在司吏衙门有成文的规定,中京府以北地方官回京述职可以先行速办。

官员述职的事情烦杂,没个三五日根本不能理清,况且这之后还有好些道调任的手续,如果还是外派,又要再等中书省下达的告身书再开具牒文,总之,每个秋天的吏部都透出股脚下奔走生烟的忙碌劲儿。

伊津郡位于丰州,走运河南下到中京府算是快的,沈崇崖顺利按照指定日期返京,来不及见家人一面就匆匆赶来吏部递交自己的职文簿录等手续,忙了两个多时辰才算喝上口水,剩下的就要明天再来核验了。

因他个性练达却又不圆滑,曾经在吏部时与沈崇崖交好之人不少,即便吏部老吏对沈崇崖也多有赞誉,此次回来办事,遇见许多老同僚都恭喜他能自伊津郡归来,更也有人主动暗中对他说还不知最后要给他什么差事,卓大人在这种事上嘴严得很,半个字都不肯说。

沈崇崖却暗道,他肯说,我也不敢问啊……

看着吏部人来人往,他小心翼翼问道:“那卓大人……今天在么?”

其实这种心态沈崇崖自己都觉得奇怪,他算是卓思衡一手提拔的部下,自然与他更亲近,实际上在卓思衡身上他确实获益匪浅,已将其当做师学一生的典范,可他不能控制内心对卓思衡的恐慌感,就好像被猫捉过一次的可怜老鼠,见到胡子的影都要抖上三抖。

“他早些时候来过,又回中书省去了,如今大人两头跑,不可能在咱们这里待上整日。”负责替述职官吏跑腿的小吏低声道。

“这就好……这就好……”阔别了一年多,沈崇崖还没做好再见卓思衡的心理准备。

“好什么?哪里好了?”

熟悉的声音在身后低吟,那蕴含在其中的笑意瞬间便让沈崇崖汗毛倒竖,他战战兢兢转身,长拜道:“卓大人……啊不……卓相好……”

因为头压得太低,他没看到卓思衡翻起的白眼。

“我又不是饿了出来觅食,你一年多没见老上司怎么还和老鼠见猫一样?”卓思衡瞪他道,“怎么?还以为回来述职办完就能跑么?”

“这个也不是……”沈崇崖紧张道,“就是太久没见卓相……近乡情更怯……对!近乡情怯!”

卓思衡摆摆手让小吏继续去忙,示意沈崇崖跟自己去内堂讲话。

沈崇崖一路上看到投向自己的目光,有艳羡也有仿佛默哀,看来自己不在这段时日,卓大人又在吏部老同僚心中留下了许多不可磨灭的印象。

为了弥补方才自己的失言,到了内堂,沈崇崖决定率先开口:“卓相不是在中书省么,怎么又急着赶回来?”他很客气和见外的才用了卓相这个叫法,整个人都很紧绷。

“听说你今日会回来,所以想见你一面,怎么,不愿意见老上峰么?”卓思衡眼也不抬眉也不动,坐进自己的位置上随手捡起个奏章翻看。

“想见!”沈崇崖额头都急出了汗,“当然想见!有好多事想和卓相秉明!”

“我这会儿有时间,你说吧。”

沈崇崖愣住了:“啊?”

卓思衡看他一眼笑道:“说啊,不是想见我想和我说话吗?”

“伊津郡……都挺好的……”沈崇崖硬着头皮道。

“嗯。”

“霞永县的百姓……也挺好的……”

“嗯。”

沈崇崖喉头不住翻滚,干涩道:“那个……我和孔通判也都……”

“都挺好的是吧?”卓思衡瞪他一眼,“你要不要再汇报一下你家里的情况?你家母鸡下多少蛋你家仆人一顿吃多少碗饭?”

沈崇崖不敢说话了。

“元峻,你胆子大一点,我不吃人的。”卓思衡说完自己都笑了。

说真的,越王和郑镜堂都没这么怕过他。

“太久没见到大人了,我得适应一下……”沈崇崖用力吸气道,“大人,我和孔通判大概或许可能没有辜负大人的重托……他让我问候您,并且告诉大人冬学进展得很顺利。不过……其实这次入京我还有一件事想和大人说……”

卓思衡尽量努力让自己更温和一点:“你说就是了。”

“我知道大人让我尽早述职是为了将我自外任调回,大人新晋为相,身边自己人定然空缺,我能被大人器重是旁人想都不敢想的殊荣。可是……”沈崇崖再次深吸一口气,好像能就此获得勇气一般,“可是丰州还有好多事尚待解决,尤其是伊津郡之前的烂摊子实难一二载抚平,我不想半途而废。”

他说完长出一口气,再去偷偷看卓思衡的反应,却见卓大人也没有生气也没有笑,似乎正在真正思考这个请求。

过了须臾,卓思衡才看向他开口道:“最近吏部打算实行一套新的考课磨勘制度。”

沈崇崖不知道这和自己说得有什么关系,但心中有些好奇道:“大人……考课大年不是刚过没多久么?”

“不是这种在一定时间里的大型通察,而是让吏部日常对官吏的擢升提拔有据可依、有迹可循。其中细则还在议定,不过有一条我会执意加上去,那就是四品以上中京府官吏若想任免,必须有过外放任职地方官的经历。”

“那岂不是许多现下在任的帝京官吏不符合了?”沈崇崖一惊,这可是个大变动。

“此法开始施行后,必然是要对现有官吏的年龄做个筛选,不能人人都要求他们遵循,先划定范畴,再做打算。当然,此次恩科新任命的官吏就要严格以此为旨了。”

实际上卓思衡这样选择是为了不激化矛盾导致更有效的法令因为反对的人过多而困难重重,总要将一部分的次要利益慎重考量。

他和皇帝如果在这个时候树敌颇多,今后更多手段岂不要步履维艰?

这才只是个开始。

“那……那我岂不是已经有了外放的经历?”沈崇崖脑子还算快,“难不成大人早在安排我的时候就想好这个法令了?可是那个时候……那个时候先皇他还……当今圣上也……”

“先皇还在世,当今圣上还只是太子是吧?”卓思衡无奈摇头,“所有事情都是从一个想法的雏形开始才有最终落实的完备,也不是我一朝一夕可决定的。告诉你这件事是因为我希望你能明白,吏部在明年伊始会格外忙碌,我那时候未必就在尚书省盯着,需要个对吏部事物熟悉的人主导,你有经验,又符合要求,是难得的恰当人选。而此法一出,你也不必担忧伊津郡的烫手山芋无人去接,如果不出我所料,怕是好多近京州府的地方官会成为紧俏位置也说不定。”

看着沈崇崖犹豫的神色,卓思衡又道:“可你如果真的对伊津郡放心不下,我也会尊重你个人的意愿,绝不逼迫你,这样听来我是不是也没有那么可怕了?”

沈崇崖此刻也不知道该怎么选了,他本身抱定决心来向卓思衡陈言,可是听了这样一番大动作,他又有些动摇。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