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臣长子科举入仕记(79)

作者:乌鞘 阅读记录

有那么一瞬间,卓思衡想回去和头狼继续对峙都比此时被皇上这样盯着强许多,太子为什么要这么说?这傻孩子在想什么呢?

可很快,他便意识到事情不是这样的,太子终于成长了,他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他终于懂得利用父亲的多疑,来为他人考量。于是欣慰之余当即答道:“皇上,论资历学识,臣俱是不如皇上为太子千挑万选的几位学士,实在难堪此任。”

皇上也露出颇为为难的神情,盯着卓思衡说道:“可是太子向朕哀声求告……你是知道他从不敢在朕面前多一句话的,如今有了胆量心性,倒也令朕颇为动容啊……”

卓思衡朗声泰然道:“皇上,若是那日在山洪当中所遇的不是太子公主,而是农家猎户的儿女,臣也不会放手的。”

他说得是实话。

皇上似是明白他的意思,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臣拼死救护太子公主二位殿下,一是不忍见性命摧于浪涛之间猛兽之口,二是深受圣上隆恩不敢废忘。这两日与二位殿下共同患难,尤其见太子殿下置生死与度外相护公主……臣……也很思念家中弟妹。故而夜里叙谈,太子与臣之间多有交心共语,殿下问臣家中弟妹琐事,也向臣讲述与公主幼时趣事,许是这份相交之谈令太子殿下向陛下提此恳请。可是,储君立学不该论情而当论理论德,二者臣都有待修行,所以恕难从命。”卓思衡言毕再度下拜。

皇上面露动容之情,却又须臾才开口:“你说得确实在理,看来是太子进言冒失了。”

卓思衡却缓缓道:“皇上,太子殿下纯仁至厚,并非冒失之人,他向陛下提有此言,也并非为难陛下。殿下于死生之际安归至亲膝下,于此时心中情厚于理,正是至孝至纯之表,臣大胆妄言,当此时,太子殿下所言所感是将陛下视为父亲,而非君王。”

有些话父子之间所言无忌,但君臣之间却会生出嫌隙。

皇上低着头,陷入了沉默。

卓思衡已了解这位九五之尊的一个习惯:他往往真的面如春风之时倒并非听言入心心情抒怀,可如果沉吟不语,倒确实是在认真权衡思索,有所深感。

“卓思衡,朕一直很喜欢你说话时进退得益,又不失自己的主张。”皇上忽然开口道,“朝野内外需要你这样的臣子,太子还小,尚需向真正的鸿儒饱学之士进益思取,你还是先留在朕的身边,太子那边朕会去说。”

卓思衡刚想言谢,皇上却没给他机会继续说道:“明年春天你就在翰林院三年了,你素日的用心和专注朕看在眼里,曾玄度和白琮对你也是赞誉有加,不出意外,你的考评必然是优上,朕会给你挑选一处合适的位置历练,希望待你归来朕身边时能有所斩获。”

卓思衡心中苦笑,只道人算不如天算,曾大人想着给自己三年期满再谋个得近中枢又紧要的差事,没想到皇上对他却另有安排。

谢过皇帝恩典,他终于得到旨意回去养病,可行至大帐门前,皇上却忽然叫住了他:

“云山啊,还有一件事,太子有和你说起过刺客的事情吗?”

卓思衡心下一凛,动作却仍保持不疾不徐复礼道:“太子殿下告知臣,刺客穿着禁军甲胄,看不清面目也不知是何来历,穷凶极恶令人胆寒。”

“没有了?”皇上的声音仿佛自远处飘来,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太子殿下还说,刺客武艺高强,一人与他和公主的随从缠斗不落下风,不过也正是为此,刺客追上二位殿下时已是力竭,太子殿下说,否则他也不可能抓住机会亲手毙敌。”

皇上点了的头道:“朕知道了,退下吧。”

卓思衡有时候是蛮佩服自己的撒谎和掩盖谎言的能力。

他走出大帐时夜色已浓,秋风仍是颇为恼人,尤其吹拂他刚出了一身的冷汗时,那种冰冷的逼迫感很是让人紧绷。

御前侍奉的公公对他恭敬有加,卓思衡也不敢怠慢。待他告辞后却见远处有两个圆圆的脑袋向往此处看,身边又拥着一大堆人,黑夜里只能看清这些了。

卓思衡无奈笑笑,心想回来这里,他只是卓侍诏,就不再是太子和公主的“卓侍诏哥哥”了。

秋猎风波平息极快,林狩不够尽兴,众人便都潜心围猎夺魁,赵霆安就抽出时间来探望卓思衡一次,剩下时间全部一心扑在训练上想要拿下头彩。

可到围猎当日,仍是虞雍最终位列第一,气得赵霆安牙都要咬碎了,无奈技不如人,他只能暗暗发誓明年非要一雪前耻。

卓思衡看虞雍也是怎么看怎么不顺眼,那天他明明早就到了,却非要作壁上观试探自己,拿太子和公主的命当做儿戏,卓思衡很难容忍,震怒之下少有的失了态,但现在回想起来,竟一点都不后悔。

赵霆安不知从哪听说卓思衡竟然拎着虞雍脖子质问他,兴奋得拿来黄酒,非要和卓思衡拜把子结为异姓兄弟,说没有比有共同讨厌的人更为可靠的友谊了。

卓思衡虽然同意这句话,但还是表示我和你妹夫已经算是异姓兄弟了,再和你结拜,实在太乱。

此次风波也留下不少猜测,山洪来得蹊跷,好些人都进言彻查,可最终,两个那日饮酒并未巡堤的猎场散员给问罪缉拿,算是有了交待。

至于行刺之人是谁又为何行刺,皇上只是表示尽力查,可却也没特意安排专案专办,仿佛办砸了也没有关系。起初有些拜高踩低的小人是觉得皇上不重视太子所以不愿劳师动众,便又有怠慢,这次皇上没有装作看不见,而是狠狠斥责后又加诸国法,少有的严苛了一次。

回程的路上,皇帝命太子和青山公主与自己同乘御驾舆车,这六十四匹御马来的时候拉着的是皇上和罗贵妃,回去的时候又有新的客人。

卓思衡想,若是遭逢此劫真的能让皇上在太子身上看到自己当年拼死相护长公主的影子,对太子和皇后来说也未必是坏事。

只是他的命运却变成悬而未决的谜案,唯有至高无上的天子知晓答案。

第53章

御驾回銮,帝京亦是闻风而动。

一时之间此次秋猎的风波随言语之风飘然入户,再加上皇帝大张旗鼓地赏赐,卓思衡刚到家就被堆满院子的箱子吓了一跳。

各个能装进去一个大活人的实木箱子上都帖了宗正寺封条,上书御赐内帑敕赏翰林院侍诏卓思衡,整整齐齐码放十个。

他们家还没这么阔过。

还有一些箱子和礼物则没有封条,慧衡正在同悉衡清点,见卓思衡回来,二人欢喜又焦急,奔至近前查看他是不是还好好的。

“你们也知道了?”卓思衡惊讶信息的传播速度。

“从昨天起就不停有人来送礼。”悉衡言简意赅,“都说大哥立下不世大功,日后生涯坦顺来日可期。”

卓思衡无奈笑着摇摇头,心想这些人怎么这么着急,怕是都不知道自己要被皇帝扔出帝京,这送的财物又不好要回去,当心后悔死了。

慧衡一直在问他身体如何,是否受伤,此时见卓思衡表情微妙,忙道:“大哥不必烦忧,我只留下了之前便与咱们家有交情的礼单,其余一概退回,只说哥哥尚未归来,我们做弟妹的不敢擅专。”

卓思衡展颜一笑道:“你做事我哪个不放心了,我自己也做不到更好了。”

“还有皇宫的赏赐。”悉衡朝院内看去,倒没有一点高兴的神情。

“还挺多的……”卓思衡自己也没想到皇帝居然出手如此大方,糟糕,怕是要给他派到哪个山穷水尽的多事之秋地方上去吧?

可他再一想,自己起初闻听要外放时最担心的就是家人在帝京的经济来源不够稳定,眼看这些赏赐,他就算因公殉职,家里人大概也够个十年花销。

皇上……还挺体贴。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