彪悍姨母清宫养娃日常(573)

作者:袂浅 阅读记录

“你如今只看到了你小王叔返程的风光了?怎么不想想,你小王叔在京城里与洋人打交道了这么多年,会说英格兰语、法兰西语、倭语、俄语,还懂地理海事的学问,因此才能顺利完成你汗阿玛派给他的差事的。”

“你现在不仅没学骑马,连蒙语和汉语都还没有说流利呢,是不是即便你们汗阿玛给你派出海的差事,你也不会和洋人沟通,不知道洋人有没有唬你,说的话对不对?”

“世界上大多数商人都是很狡猾的,若是你脑袋不聪明,该掌握的学问都不会,人家一看你是个人傻钱多的,还不把你给当成冤大头宰了啊!”

胤禟听到皇贵妃的话,不由眨了眨眼睛,难得有些迷茫了,出海赚银子还需要学这么多别的学问吗?难道不是只要船上有货物、身旁有人、手里有启动资金就行了吗?

站在隆僖身旁的康熙原本听着他爱妃教导小九的话,觉得还挺像那么回事儿的,可越听越有些不对劲儿了,隆僖一个臭小子有什么值得他爱妃夸的?会说四国洋文就了不起了吗?

康熙不禁抬手摸了摸自己的下巴轻咳两声道:

“小九,你皇额娘说的话没错,出海的风险非常大,海上的天气瞬息万变,稍有不注意可能就会有丧生的风险,而且生活在内陆的人,第一次上船的话,很多人都会晕船。你若是想要以后长大学着你小王叔的样子,出海到西洋国家看一看,就要趁着如今年幼、脑子好使时多多学习些西洋国家的学问,掌握多多的海上风险知识。”

听到康熙的话,小九的眼睛亮的惊人,恨不得当场蹦起来,高兴地喊道:

“汗阿玛,你允许我以后出海了?”

康熙将双手背在身后往上挑了挑眉头道:

“朕只是说以后会派皇子出海,不过你若是掌握不了这些学问,朕当然会选别的人去敢这件事情的,富尔祜伦想来就会子承父业,干得不错的!”

听到康熙这话,隆僖眼里也不由滑过了一抹喜色。

他儿子很像他,身子骨都不算太健壮。

若是以后富尔祜伦能做海贸的事情,那么他就不用愁以后等自己百年了,他儿子不得新君重用,纯亲王一脉的前程会衰败了。

听到自己汗阿玛将富尔祜伦小堂弟给他安排成竞争对象了,小九的目光变得更炙热了,因为有人一起竞争了,他的斗志也被点燃了起来,一脸憧憬地又询问道:

“那汗阿玛,我到底什么时候才算长大呢?学成什么样子才算是学成了呢?”

康熙听到小九的问题,用眼角余光瞥了一眼站在他身侧笑颜如花的皇贵妃,不自觉地停止脊背,开口道:

“朕虽然没有像你小王叔这样带着船队出过海,但朕也会说英格兰、法兰西、沙俄、倭国的话,除此之外,朕还会梵文、阿拉伯文、希腊文,等你像朕这般博学的时候,你就可以出海了。”

与白露、何柱儿并肩站在一起的梁九功听到皇贵妃赞扬了纯亲王几句,皇上就迫不及待的把他会的学问也给摆出来了,忙低下头嘴角微微抽了抽。

以往哪见过万岁爷当众显摆自己的学问啊。

小十听着一串陌生的洋文,立马头疼地晃了晃脑袋,看向他九哥越来越亮的眼睛,胤俄立刻心安理得的摆烂了。

他九哥愿意学这些杂七杂八的外国话,他就可以连碰都不碰了。

第311章

几日后,下西洋的船队将大船停靠在天津的港口里,随着纯亲王出海的官员、船员们将从西洋带回来的物资整理好装进箱子里,一一搬到了马车上,几百辆马车组成的车队从天津出发,一路声势浩大地进了京城。

文武百官及老百姓们瞧见车队进京的盛况时,都不由连连咂舌。

带回来的物资大多都用箱子盛着,亦或是用毡布盖着,站在街道两旁围观的人从外面压根儿就瞧不出来车队从海外带回来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但光从马车的数量、以及押车人脸上灿烂的笑容就能令围观的人猜到纯亲王出海这一趟必定收获颇丰啊!海外的世界想来也未必都是蛮夷之地,不是没有一丝可取之处的。

当无权无势的老百姓们还在猜测着收益时,有门路的官员们都开始千方百计的想要打探这次纯亲王出海所赚的利润到底有多少了。

康熙也没让官员们等太久,在车队回京的第二日他就在朝堂上详细讲述了这次海贸带来的西洋国家的消息以及收获的利益,并且重点讲了隆僖等人冒着生命危险,为大清开拓出来的海贸线有多重要!

站在御阶之下的官员们从康熙口中听到那小小的不起眼倭国竟然拥有品质非常高的金矿、银矿,呼吸都不由变得沉重了。

听到平日里他们司空见惯的茶叶、瓷器和丝绸在海外竟然能卖到一克茶叶一克黄金的价钱!连法兰西的国王路易十四都特意给万岁爷写信,脸皮极厚的亲切称呼自己是与万岁爷神交已久、幼年登基、经历相似的朋友,想要以此为契机,再派些法国传教士来大清一起探寻古老东方的美丽瓷器的秘密时,官员们放在身侧的两只手都不由攥成了拳头,不仅没想到这法兰西的国王说话竟然这般不含蓄,也万万没有想到大清的本土产物竟然在海外洋人眼里这般值钱!

一些平素与洋人们打交道、最喜欢卖西洋货物的官员,回想起来早些年他们送给洋人们成套的精美官窑瓷器,洋人们却用几块西洋胰子和几瓶香水就简简单单给他们打发了,这些官员们简直后悔的肠子都青了!

等到最后他们听到康熙放出来的重磅消息——纯亲王陇僖出海一趟赚到的现银都有九百多万两,从其他国家带回来的特产物品更是成箱成箱的装,前来上朝的官员们彻底淡定不下来了,一双双眼睛像是兔子眼般红彤彤的,满眼都写着俩字“出海”!

富贵如索额图、纳兰明珠、佟国纲的这些一品大员们也都齐齐静不下来了,满脑子都想着要让家族里的商队们明年也出海看看。

得知皇上今后打算要让纯亲王全权负责海贸的事情,未来大清的海禁政策只会越来越宽松时,底下的官员们是彻底站不住了,即使站在威严的金銮殿上,他们也忍不住互相交谈了起来,几乎人人都与胤禟那般生出来了海外“遍地是黄金”的朴素想法。

先前一些思想比较古板、不赞成开海禁甚至觉得皇上下旨开海禁是错误政令的官员们听到海贸竟然能带来这么巨大的利益后,也都纷纷闭嘴了,拧着眉头,想方设法地希望自己的家族也能在海贸这桩天大的好生意里插上一脚。

身穿着明黄色龙袍,高高坐在龙椅上的康熙看到站在下面的官员们各个因为海贸的利益而激动兴奋的脸色通红、眼神发亮的模样。

他转动着手上的玉扳指,心里不由长松了口气。

当初开海禁也是他顶着压力开的,毕竟祖辈们都没这样干过。

隆僖出海这件事情对于大清来说有开创性的意义,是大清建国以来第一次对海外诸国的主动探索。

康熙看的很明白,倘若隆僖初次出海就遭遇了意外亦或是费尽一番功夫带回来的利益只是仨核桃俩枣这种微薄的小钱,怕是官员们就不会正视海禁、正视海贸了。

而他也深知,海贸这块饼实在是太大太大了,单单靠皇家和宗室是万万吃不下的。

只要皇家牢牢把海贸的大头抓在手里,制定好相应的法规,让海关的官员在检查出入境的货物时,标准严一些,心一些,莫要上那不好的东西,流进大清,海贸带来的益绝对是大于弊的。

在规则之内,让底下的官员、以及民间的百姓们也能在海贸这件事情里分一些汤肉,这才能调动起底下人的积极性,创造出欣欣向荣的好局面。

俗话常说,世上原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有路了。

上一篇:危险美人 下一篇:白莲花女配不想上位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