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170)

作者:枫香 阅读记录

“是。东风号的那个掌柜不是说了,以前这个码头不仅能够直接到京县城里,还能到京城外面不远。以前可热闹了。”

几个没去东风号的同僚一方面欣喜能够回家,一方面又担心:“你们说东风号究竟靠不靠谱?现在外面是什么光景,他们还敢跑江州?”

他们虽然大都是连芝麻粒都算不上的小官,但对外面的局势知道的总比普通百姓多一些。

他们那边虽然还没变成战场,但不少人看到大批军队来来去去。

“也许江州不像我们想的那么差。”

“我离江州近,听说那边还组织春耕了,一点都没耽搁农时。”

“咱们那块不是今天雨水多,好多地方都被水淹了嘛。但是江州那边听说风调雨顺,什么都好。”

“唉!说江州做什么?咱们又不去江州。”

“倒也是。咱们花了钱,到了地方就下。路近一点的,要不了两天,能出什么岔子?”

“依我看,这东风号比……要靠谱。”说话的人比划了一下他们现在住的地方,指的是谁不言而喻,“……现在自顾不暇,哪有功夫安排我们?能够对我们如此,已经仁至义尽,我们也还是尽量少叨扰人家。”

“不错。”

“确实如此。”

众人商议已定。

第二天他们就分头行动,有通知主人家的,也有再去东风号敲定行程的,还有准备沿途吃用的。

等到了约定的时间,他们到了东风号指定的地方集合,发现商队比他们想象中的要更加庞大,简直就像是他们来时候的送葬的军队一般。

他们一面惊讶东风号的实力,一面又觉得稳妥,被安排上车后,就跟着一路摇晃。

这时候的他们万万没想到,商队会直接把他们带到江州,一路送进了曾经的江州军营,现在的南军军营内。

一名二十来岁文质彬彬的年轻人接待了他们,未语先笑:“在下茅高远,未曾想在此地能与诸位相见,可见是有缘。”

梁州茅,是大姓,也是一个大宗。北地有茅姓的分宗,出过不少声名赫赫的大人物。

芝麻官们倒也没有个个都想到这一层,到现在还蒙着,不明白怎么兜兜转转又落到了南军手里,一副认命的模样。

茅高远本来忙完了东州的事情,把新城也给自己兄弟理清楚了,准备回来之前到江州看看,之后就要回梁州,没想到竟然会遇上这么一批人。

营房四四方方的屋子里,湖畔东风号的掌柜赫然在座:“我就想送上门来的,不要白不要,反正也是顺路,就送来给您掌掌眼。”

官员们听着把自己比作货物的说法,又是生气又是无奈,此刻已经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脑子里连后事都给自己做了好几场。

他们就不该信这掌柜,人家说沿途有变,要换路就听着他更换路线。

他们也不该因为路上有车坐,到点有饭吃有屋睡,就觉得不过多耽搁几日功夫,安全第一。

他们活了大半辈子,心眼竟然没两个年轻后生多。

茅高远笑眯眯地随口和掌柜的聊了几句,转头对官员们说道:“最近时间比较赶,我就长话短说。愿意跟我们干的,人留下。不愿意跟着我们干的,脑袋留下。”

作者有话要说:朱小飞( ̄ω ̄):说好的要哭丧呢?

糕儿⊙ω⊙:哭不出来。

朱小飞( ̄ω ̄):你的演技呢?

糕儿⊙ω⊙: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朱小飞( ̄ω ̄):那你的功课呢?

糕儿≥﹏≤:好的,我能哭了!

(完)

第一百一十一章 此路不通 ...

芝麻官在整个朝廷中,地位……就谈不上什么地位。

在座的这群人中间,其实也不是个个都是官,很多还只是吏。

但就是这些人,才是真正位于一线的管理人员。

姑且不提是不是人才,但至少有经验,还有自己的“地盘”。

茅高远给他们的选择题,没人会选错。

然后这些年纪最轻也有三十多的官吏们,被一个年纪都能给他们当儿子的小青年,重新做了一番职业培训。

也不知道茅高远从哪里一下找了一套教材,给他们挨个做了一番教育,还要岗位考核。

每天考一次,什么时候考试合格,什么时候进修下一门。

若是连续三次考核不合格,人直接当场在课堂里就被拖出去。

至于拖到哪里,去干嘛,他们还在课堂里的人问也不敢问,想也不敢想,就怕得到一个脑袋留下的答案。

在这种重压之下,他们拿出自己少年时期都没有过的认真劲,拼命努力读书。

东风号掌柜偶尔过来看看,和茅高远吐槽:“不都是一些他们自己岗位的基本工作嘛,怎么搞得跟上刑场似的?”

茅高远没好气地看了他一眼:“你倒是说得轻松,忘记自己读书的时候是什么样子了。”

“嘿嘿。我这不是偏科嘛。”读书做官方面不行,做生意赚钱他很行啊。

好在这些官吏们的职位,显然还不到让他们能够尸位素餐的地步,业务能力除了需要重新捋一遍,更加规范化之外,并没有什么大问题。

经过了七天密集培训之后,除了两个人被拖走之外,剩下的人倒是被好好送回了家。

他们没有因此放松,反而按照这次的培训课程,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管束辖地百姓,和周围以及沿线的官吏们联合起来,在缺乏朝廷支持的情况下,稳住自身。

倒不是他们真的愿意这么做,而是东风号的影子哪里都有。

给人修路造房的东风号,东风号客栈,还有东风号开了镖局。

在这样的明目张胆的监控下,他们只能乖乖听话。

就这么过了两个月,他们发现竟然效果很好。

田地中的粮食已经开始变得饱满,街市上的人流如织。

不需要什么统计,他们就能肯定,今年的各种收成都比往年要来得好。

当这一天东风号的商队经过县城的时候,当地县令和往常一样,上门来向这位真正的上级汇报这段时间的工作,最后说道:“近日已经完成了土水泥大道三十里,下个月就能连通上岱县。”

东风号掌柜点点头:“不错,早日把路修通,走起来也便利。”

县令说道:“有当地大户要求捐钱修路,我没有应。”

“嗯。修路不能让他们参与。不然这路修完,功劳算谁的?老百姓念谁的好?”东风号掌柜把县令递上来的当地的各种详细数据看了一遍,觉得还算满意。

县令不敢出声打扰,内心却被他的两个问题问得内心震动。

原本在他看来,当地富商豪绅修桥铺路都是应有之意。

县衙总共只有多少衙役,哪能管得了那么多事情?不仅是修桥铺路的事情,包括一些什么抓捕江洋大盗之类的事,也会有当地富商豪绅参与,多半是给出可观的赏银。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事情多半是能够解决的。

但无论是修桥铺路,还是除恶扬善,得到的好处最大的是谁?得到的好名声,又归谁?

绝大部分事情,出钱出力最多的明明是官府,但是最后做成了,百姓口中都是张大善人、李大员外。

他原先觉得搞收费站的事情比起修路,回本太慢,现在倒是不觉得了:“您说得对。”

“嗯。”东风号掌柜随口应了一声。同样的事情,他们早在南地就做过了一遍,现在到了北地,重新做只会更加简单。而且北地这一片地方地势平坦,修路容易成本低。加上北地这片地方历来富庶,人多,住得也密集,一旦路修通了,回本会非常快。

回本的方式不能只算收买路钱的那点。各地交通往来方便,人员物资流通便利,经济自然能够更上一层楼。

从蒲州到京城这一路的官吏,打从被带到了江州军营内,他们就已经绑到了一起,完全能够“精诚合作”。周围的县城无论是出于经济还是安全方面的考虑,自然而然就会被吸引,稍加诱导就会过来抱大腿。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