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172)

作者:枫香 阅读记录

反正局势现在都这样了,他也不怕会再来一次上次的经历。

最好的情况是北境尉迟、阳海骑、禁军,三军齐聚,相互牵制之下,什么小心思都不会有。

镇北军就算对他有想法,毕竟他是正经皇长子,大月的江山怎么都应该是他来坐,多半只能认命,重新回去守着北部六州。

到时候的南军……一群野人而已,直接就得留在北地。然后他御驾亲征,一举真正收复南地。

什么南王府?直接夷三族!

倒是母后,得让她回来,和父皇合葬。之后就可以把墓道封了。

追根究底,这一系列的事情都是她乱出主意造成的。

值夜的太监听到龙床上发出诡异的笑声,脸色青白,不敢出声打扰。

先帝和皇后在的时候,他们的日子不好过。

现在换了个皇帝,他们的日子更不好过。

他已经不敢算,究竟有几个主事太监和宫女人头落地。

他虽然是从宋淮小时候开始伺候到大的老太监了,也只能处处谨小慎微。

宋淮要处死朝臣,都只要一句“听话”;要处死他们这些奴婢,只需要凭心情即可。

他心里面倒是想起此前尉迟兰和竺年在宫里的时候,那时候宋淮忍着脾气,那两位并不会为难他们,倒成了他们进宫以来,日子最好过的时候。

竺年和尉迟兰并不知道他们还会被宫里面的老太监念叨,两人现在正在面临最严峻的挑战——阳海骑打过来了!

和他们预料的不同,阳海骑并没有借道姜国,在确定新城的存在之后,他们直接就挥军南下,目标就是碾碎阻挡他们的新城。

之前的平静只不过是他们在做战前准备,毕竟任何一支军队都不是说打仗就能打仗的。

竺年在送葬完之后,本来是要往东州去,是临时接到消息,才转道去的新城。

此时,尉迟兰已经和阳海骑进行了数次交锋。

“唔,也没真的交锋。”尉迟兰的表情有些微妙,站在城墙上看着外面已经被工兵们建得跟迷宫似的一大片墙。

竺年登上城楼,看着下面神色也变得微妙:“怎么变成这样了?”以前外面也有类似的,不过没没么夸张。

当时还是怕工期不够造关隘,才在外面用取巧的办法造了一堆交错的墙体,试图让骑兵降低速度。

现在外面这样的墙体非常多,哪怕他站在城楼上,也几乎一眼看不到头。

这些交错的墙体长短、宽窄、高低都各不相同,不过最薄的也有三尺厚,瞧着就非常扎实。

外围的似乎被拆了一些,地上有一些散落的砖块。

“阳海骑有攻城的部队,但显然,他们这方面做得并不怎么样。”尉迟兰指着那些砖块,“他们的骑兵跑太快了,后续部队没跟上,那些是他们拆的时候,被攻城弩擦到碎掉的。唉,我用得没你好。”

至于外面那么多的墙,其实是熊北北吩咐,给工匠们练手用的。

林州人在住过了土水泥造的房子之后,对这一项新技术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热情。这些林州新城的居民,在得知只要想学,就能够免费习得一门新手艺的时候,那热情别提有多高涨了。而他们所需要支付的代价,不过是做一些修路建房的工作。虽然这些工作非常辛苦,但一来需要消耗的时间不长,二来做工管一天三顿饭,还顿顿有肉。

报酬支付完毕之后,他们若是还想做同样的工作,就会得到更多的财货方面的酬劳。

竺年看着他微红的脸,伸手拉了拉他的袖子:“先生已经做得很好了。”

新城说是一座城,其实只拥有一面城墙的它,更像是一个微缩版的长城。

城墙的箭楼里布满了各种攻城弩。

城墙外,就是一片水泥墙建起来的迷宫。

阳海骑是一支极具进攻性的部队,但想要发挥出阳海骑的优势,显然必须把这片迷宫给拆了。

土水泥的硬度和竺年上辈子真正的水泥相比还是差了一些,更加比不上钢筋混凝土,想要拆,肯定是能够拆得掉的。

但是他们拆迷宫,得顶着城墙上攻城弩的狙击。

那是一支箭就有一棵树大的攻城弩,最好的刀盾手都扛不住一箭。

就算拆了,无论是砖块还是水泥块,都必须得运走才行,不然这些坚硬且有棱有角的块块磕磕绊绊的,同样会影响骑兵的发挥。

经历过这些,他们才能到城墙下,开始攻城。

不用说,攻城也不是阳海骑的强项。

就这么一路过来,哪怕城墙被推了,还得面对一个建造得像放大版迷宫一样的城的巷战。

就算他们到最后守不住,让阳海骑推平了,这一路得花费多少时间?

在京城的宋淮要是等着阳海骑去救命,怕是坟头草都长出来了。

这也是竺年和尉迟兰判断阳海骑不会从这儿过的原因。

同样拥有一支强大骑兵的尉迟兰,非常了解阳海骑。

确实,阳海骑很强。但这种强大是在野外平原地带,两军交战的时候。

骑兵冲击步兵,能够发挥出的优势无可比拟。

但是骑兵冲水泥墩子……

同样身为骑兵的尉迟兰,说实话觉得有点恶心,脑壳疼。

他都这样了,把营地扎在不远处的杨酌脑袋更疼:“这怎么弄出来的?”

属下的人没一个敢吭声。

探子说了这里建了一道墙,但是没说有那么多道墙!

这些墙怪异扎实也就算了:“他们哪里弄来这么多砖石建墙?哪来那么多人建墙?”

要知道去年秋天他们经过这里的时候,这地方还啥东西都没有呢。

单纯建这么一道墙,就是一项极其巨大的工程,更别说是在冬天修建起来。

经过几次试探之后,他们都明白这阵仗就算能推平,也需要花费海量的时间。

可京城那边又等不得。

有属下小声问:“那我们现在怎么办?绕道海州?”

杨酌看着舆图,脸色阴晴不定:“不,海州恐怕不成。我们走宿州栈道。”

“可是栈道连年失修,得重新修。”花费的时间怕是不比攻城少。

“那就修。”杨酌说完,又叫来亲卫,“派人去海州,不要亮身份,尽快把三郎和十郎叫回来。要是可以的话,把海州知府也一起带来。”

作者有话要说:糕儿⊙ω⊙:我是老实人。

红三⊙ω⊙:我是小王爷教的。

熊北北⊙ω⊙:我也是小王爷教的。

糕儿(= ̄ω ̄=):我萌全是老实人。

尉迟先生 ( ̄ェ ̄;):停!我没法正视老实人了。

(完)

第一百一十二章 撤兵 ...

从大月广袤的中部平原到海州,传统上只有一条大道,就是在靠近阳州,从涉阳山往东走。

说是大道,其实最宽也不过丈许,最窄的地方只有三四尺,但至少勉强可供马车或者驴车通行,地势也相对比较平坦。

不过伴随着这一两年东迁的人增多,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走海尾那边小道的人多了起来,甚至附近还多了个交海尾集的集镇。

杨三郎带着十郎从大道进入海州,所见风貌比之以前他听人诉说的更为荒凉。

沟壑幽深,山石嶙峋。

浓密的山林中,各种鸟兽的声音让人发寒。

尤其是到了夜晚,总让人觉得带的护卫不够多。

好在海州的州府就在大道的另一端,几乎只是穿过阳海渊,走上不多时就能到达海州府。

这里与其说是一座州城,建设得未必有普通的乌堡坚固。石块筑成的城墙只有单薄的一面,上面也没法站人,只在四个角上建了角楼可供瞭望。并不防人,只是用来防御野兽。

城内显然是多了一些人,但人数还是稀少。全城没有一条平整的路面,没有一间像样的房屋。

兄弟俩在城内花了两天,见了所有能见的人,愣是没找到半点可发展的机会。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