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267)

作者:枫香 阅读记录

姜卓看着自己大儿子,默默否认。人高马大的蠢儿子,哪有狸奴讨人喜欢,顶多只能算是一只马上要分窝的熊崽子。

“正好阿扶弟弟要就封了,让他带着走呗~”

姜卓琢磨了一下,倒是没反对,笑着骂了竺年一句,就把事情定下了,对长子说道:“你也算是捡了个便宜。经此一遭,他必不敢再动什么歪脑筋。但你也得仔细,别太过信任。度,你自己把握。”

姜扶晕晕乎乎地听他父皇对他一通叮嘱,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他这是要就封了?

等等,为什么他就封的事情,他自己不知道,竺年先知道了?

明明是竺年欠下的认清,凭什么他来还呢?

当然,他不是嫌弃人家从天牢里出来。毕竟官能够做到工部侍郎,这位的办事能力和家族人脉都没的说。换做平时,他完全不可能带走这么老练的重臣。

他看着竺年哼着歌儿告退,听出是流行话本新编的戏文。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大街小巷都流行起听戏唱戏。

去梨园听戏,那是极体面的事情。

要是有谁家请了梨园的戏班子到家里唱一整出大戏,那是能说上个把月的风光。

茶楼酒肆内,卖唱的歌女都会唱几首流行的曲目。

也有别的戏班子,学了梨园的戏在别处演的,也有自己编的。

姜卓看着明显已经走神的长子,到底还有几分不舍:“你啊,就封之后就是个大人了,以后有许许多多的人要靠着你活命。平时多听听臣子们的意见,有什么为难的事情也别硬撑,写信来告诉朕。”

姜扶不确定以前父皇对自己有没有过这么温情的时候,一时间眼眶有些红。

姜卓站起来,拍拍他的肩头:“好了,就封之日快到了,你家中该做准备的做准备,让王妃回家住几天,你也多去看看你母妃。”

“是,父皇。儿臣告退。”

姜卓见他离开,再拿起奏折,又重新放下。

他对自己的长子,感情当然是特殊的。

这是他的第一个孩子,他给予了很大的期盼和关注,但是他得时时克制。

他不仅是一家之长,还是一国的皇帝。

姜扶的母亲不是皇后,若是他给予过多的关注,最终只会导致内乱。

姜扶离开御书房后,自然是按部就班做就封的准备。

竺年离开之后,却没法按部就班。

出了御书房,他就让车夫驾着马车去东市,到了奶茶铺新开的二楼吃起了热乎乎的甜品。

满满一碗黑芝麻馅儿的汤圆,白糯的皮子上撒着一点点桂花和枸杞。

长随跟着坐下,也跟着吃,没尝出什么桂花和枸杞的味儿,疑惑:“放这些做什么,又没有更好吃。”

“但是能卖得更贵。”好看,为了这两个字,能多花很多钱。

芝麻馅儿太甜,竺年吃了一个就不想吃了。

长随不介意他吃过的,一个人吃了两碗,还奇怪:“竟然还有人嫌太甜。”

竺年看得牙疼:“不太甜,才是对甜食的最高评价。”

“不懂。”长随跟着竺年的时间长,私底下说话也变得随便起来。

“唉……”竺年重重叹气,“我也不懂。”

他搞明白了为什么别人不怕他,却不知道该怎么正确立威。

单纯说理论很简单,无非是他得亲自动手,让尽可能多的人看到,并且认识到,他的权势能够直接对他人造成决定性的伤害。

譬如姜卓,身为皇帝,他拥有对天下大部分人生杀予夺的权利。

当然,皇帝的权利也不是无限大的,但是他可以通过种种方式来扩大。

譬如,他虽然不能直接把南地收入囊中,但可以通过扣押竺年这个南王世子,来达到让全天下都知道他的权利比南王府的大。

又譬如他家先生直接把武陵侯府灭门,以此来表达哪怕当做质子,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欺负的,敢动手就必须付出代价,姜卓这个皇帝也保不住。

在这种时候,反而是最简单粗暴的手段最为有效。

闹一桩大事,最好让全天下都知道。

本来以他的想法,顶多就是把武陵侯给宰了,做不到灭门这么狠辣。

他正在琢磨,奶茶铺的老板亲自端了一碗汤圆上来:“不知是殿下,刚才那碗汤圆太甜了吧,试试咸汤圆?”

汤圆?咸的?

长随看着老板放上来的一碗汤圆,样子简直像是在看什么怪物。

竺年倒是眼前一亮:“你亲手包的?”

“是。殿下尝尝,若是喜欢,一会儿带一些凉汤圆走,回家蒸一下,或是煎了蘸醋吃,都好吃。”

“你先去给我打包吧,要多来一些。”

咸汤圆明显要比甜汤圆个头大,几乎一个顶俩。

一碗五个,每个馅儿还不一样。

这一碗有个名堂,叫五福临门。

猪肉马蹄、素什锦、羊肉萝卜、鲜虾海味、猪肉白菜,每一样听上去都十分正常的馅料,包进汤圆里,让长随的眉毛都要打上结。

瞧着竺年一口气吃完还意犹未尽,他说道:“尉迟先生是北方人,必不喜欢吃咸的汤圆。”

黑荥州和姜国离得近,很多生活习惯反倒更接近姜国。

糯米难得。但是在他们那儿也有类似的点心,都是甜的,只是糖没有今天这碗放得多,哪有咸的?

竺年不听:“我家先生的口味,我肯定比你清楚。”

他听长随对尉迟兰的称呼,突然意识到在不知不觉中,这些人对尉迟兰的称呼统一变成了尉迟先生。

他咂摸了一下,难道这也是一种立威?

他家先生干什么了?

竺年回到家里,亲自给尉迟兰热了汤圆。

打包的汤圆甜咸都有,尉迟兰全都接受愉快,还发表和竺年类似的言论:“甜的这几个,尤其是芝麻馅儿的,太甜了。枣泥太细,还是更适合做酥饼的馅儿。汤圆里的枣泥,我还是喜欢你上次做的切碎的那种。”

竺年就说:“过几天我给你做。”他想到一道小点心,“我再给你做一道好玩的小点心,心太软。”

“什么心太软?”

“就是枣夹糯米芯子。”

“那我来揉面。”尉迟兰吃过晚饭,继续拉着他出去散步。

差不多的时间,这会儿外面的路上已经完全没有人了。

路边有几个柴火堆,是白天修剪下来,还没来得及运走的树枝和枯叶。

“等把这些都运走了,过几天会再运一些常绿的苗来。这会儿正好栽上。”

“冬日里栽了能活?”

“挑些皮实的本地品种,应该问题不大。”

“高祖奶奶的回信到了,我先看了,说是挺喜欢梨园的戏班子,让多留一阵。祖母差人送了东西来,都装在木箱子里,还在码头仓库。”

“东西很大吗?”

“挺大的。好几个大箱子。那边工头来问,是不是拆了再送家里来?”

“不好搬的话,那只能先拆了。得找些匠人一起,免得箱子拆了,东西不好搬。”

一股风打着弯儿从河面上吹过来,提着灯的长随吹得浑身一哆嗦。

尉迟兰笑了笑:“行了,回去吧。”

“这天也冷得太快了。”竺年倒是没感觉冷,就是有些忧心,“夏天越热,冬天越冷。瞧今年夏天,今年冬天不好过,得提前做些准备。”

两人回去之后,直接去了书房,长随就继续跟着。

他现在在书房里,有了自己的桌椅,甚至还有一盏琉璃灯。书房里大部分的书册,他都可以随意翻阅。

尉迟兰和竺年说着一些他听得半懂不懂的事情,他就直接记录下来。若是他们没什么正事,他甚至可以看看话本。

等他们说完事情,竺年就找长随要会议记录:“嗯,可以,你再抄一份,明天放我桌上。”

长随照做,但总觉得有哪里不对。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