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298)

作者:枫香 阅读记录

在宫里头,张公公就代表了很大一部分陛下的意思。

整个大姜,谁还能比陛下更有权势?

谁能够越过陛下做决定呢?

今天莫说是一个小太监,就是皇后娘娘亲自来了,那也是不行的。

昨天世子殿下说的话,又没有压低声音,现在整个天牢里都传遍了。

上头贵人打架,他们这些连小鱼都算不上的小虾米,可不敢掺和,看戏就是了。

小太监在狱卒那里讨不到好,气哼哼地想甩手就走,又记起来自己还得伺候里头那个妖怪,只得又缩着脑袋回去。

等晚上回去,小太监就发起了高烧,第二天换了竺年熟悉的小张公公来。

小张公公南迁之后,和竺年待在一起的时间,比在宫里头的时间还长,对竺年服侍得比他的长随小厮还精心,把一间牢房收拾得跟家里差不多:“殿下宽心,这些天暖和得快,码头那儿可离不了您。”

竺年拆了一包牛皮纸包的米和干菜,放进一个小锅子里加水泡着:“你啊,别报喜不报忧了。你一句外面的事情都不肯跟我说,肯定情况不太好。”

小张公公知道他在吃食方面不需要别人帮手,也不去管,借了他暂时不用的炉子,热一热带来的汤药:“先生和陛下打起了擂台,我也不好说什么。”小声说道,“具体的我也不清楚,听说是一票官员说您做得对,一票是是您做得不对,还在争呢。”

竺年拆了一罐奶贝,嚼了嚼,才慢吞吞应了一声:“哦。”说了等于没说。

过一会儿,汤药热好了。小张公公就端着药,走出去,绕了几间牢房,递给其中一个人。

牢门开着,竺年手上也没什么枷锁,但他也不好奇跟出去看看,在空出来的炉子上放上自己的小砂锅,还拿出炭笔写自己想要的新鲜食材,让他带出去给家里的厨房,准备好半成品再带来。

小张公公办事果然利索,第二天就差把菜板给竺年带来,把一个铜炉火锅专门支了个架子放好:“先生说天牢里寒气重,让您吃点热乎的。”

于是下午姜卓来的时候,竺年和小张公公对坐着在吃羊肉锅子。

姜卓:“……给朕准备一副碗筷。”

小张公公麻溜地把自己的碗筷收拾了,让出位子来给姜卓,又递上干净的碗筷,还调了一份干碟一份湿碟。

竺年连站都没站起来,也不吭声。

姜卓夹了一片羊肉,沾着干碟吃了,果然汤鲜味美,又吃了一片,一边抬眼去瞧竺年:“怎么?连叫人都不会叫了?”

竺年在琢磨着怎么一句话把皇帝气死:“皇叔也被婶婶关进天牢里来了?”

“咳!”姜卓被呛了一下,推开给他拍背的小张公公,“你就不能说句好听的来哄哄朕?”

“我不。我都被关在牢里了,干嘛还哄您啊。您找婶婶哄您。”竺年继续琢磨怎么把皇帝气吐血。

姜卓心理素质极强,对他这种小动物一样的伺机而动完全不放在眼里,为了避免再被气到,干脆没说话。筷子风卷残云一般,扫荡锅子里的食物。

羊肉片鲜嫩,没有一点膻味;鱼片没有骨头,煮久了竟然也不散。

小小的豆泡吸满了汤汁,吃起来得小心翼翼。

最后放入的白菜和菌菇,更添了一重的鲜味。

吃过之后,剩下浓白的汤底,又煮入面条和饺子,又放了一小碟翠绿的鲜嫩青菜,畅快地就剩下一点渣渣。

吃完,姜卓也没说什么,直接就走了。

竺年气得不行,追出去嚷嚷:“我都住牢里了,还来蹭饭!”

姜卓也没让人拦他。

没有吃饱肉的竺年很是暴躁,等跟了一段路之后,才回过神来:“咦?”他就这么出天牢了?“那我回家了?”

姜卓回过头等他:“朕许你回家了吗?过来!”

一不留神吃撑了,姜卓没让人抬步辇,跟竺年两个人就这么溜达回御书房。

身边的侍卫们在心里面感慨:瞧着这两个倒像是亲父子似的。

御书房里除了张茂实之外,没有别人。

有一张收拾妥帖的桌子,竺年看到了就直接坐下。

“倒是自觉。”姜卓示意张茂实,“张伴伴,把那些奏折给他。”又对竺年说,“看看,看完之后跟朕说说。”

张茂实早就已经整理好了,一听就抱着一沓一沓的奏折,来回好几趟才搬完。

这时候天色已经暗了。

御书房里点上了琉璃灯,亮如白昼。

竺年显然知道闹的度,这时候乖乖看奏折。

奏折上的内容都大同小异,和小张公公说的一样,只是更具体一些。

一派的意思是,竺年随意处置朝廷命官,该死。

另一派的意思是,竺年是领了皇帝命令去的,代表的是皇帝,自然有权利处置以张知府为代表的一众官员。张知府把好好一个沃州弄得妖人横行,才是该死。另外,天罗教也应该处置。

奏折是根据时间顺序整理的,越到后面的奏折言词就愈发激烈。

竺年觉得自己不是在天牢里住了两天,而是住了两个月甚至更久。

他很快把奏折看到最后,字里行间已经全是杀人。

卫知府一家勾结天罗教妖道,搞得沃州民不聊生,该诛!

竺年滥用权利,该诛!

天罗教实乃邪|教,该诛!

等他看到最后一封,不由得“哦豁”一声:“这位御史胆子可大。”竟然敢提议废后。

姜卓显然知道他看的是什么,问:“看完了?说说什么想法?”

竺年把最后看的奏折放在最上面,说道:“臣的胆子也很大。”

姜卓板了板脸:“早知道你胆子大,但是,这不可能。”

废后,可不是寻常人家和离这么简单。

皇后,大致可以氛围两种。一种是像罗娥那样,娘家没什么势力,完全依附皇权的。另一种是像现在的卫皇后这样,娘家势力极大,能够影响到姜卓决策的。

卫知府能够成为沃州这么一块膏腴之地的知府,只是卫家分润战胜之后利益的一只脚而已。

这只是一种试探性的动作,却没想到脚不听话,还惹到了拿刀子的手,直接把脚给剁了。

卫家当然也知道,竺年身为南王府世子,不可能会被真正怎么样,但他们要的是一个态度。

姜卓就给了他们一个态度——把竺年关进了天牢。

如果天下就姜、卫两家,那么这件事情到此就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妥善的处置。

卫家不计较卫知府的死活,姜家也算是给了个交代。

但是姜国并不只有这两家。

卫家势大,难道其他家族就势力小了吗?

卫家犯了错误,不趁着这时候把他们往下扯,让他们吐出来一点好处,怎么可能善罢甘休呢?

另有一股清流,帮理不帮亲,只要做错事情,自己老子都骂,天皇老子——皇帝,当然也一样骂。

在他们看来,沃州这件事情错处起码有三:

一是,原沃州知府有负圣恩,犯下弥天大罪,应当按律审判定罪,而不是没事人一样在家里养病。

怎么和他一同被押回来的沃州官员,都要审一审,他就不用审?

说好的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呢?

他还不是天子呢?难道姓卫的比姓姜的还厉害?

二是,竺年平叛有功,应该得到赏赐;

三是,竺年就算犯了什么错,也应该审过之后,才可以定罪下狱。直接越过律法、皇权,把人下狱,难不成天牢也姓卫吗?

显然,卫家的势力已经大到威胁皇权,必须要进行削权。

第一步就是废后!

但是废后,又不仅仅是废后。

皇后是皇帝的妻。

皇后所生的儿子,拥有继承皇位的天然合法性,是嫡子。

今天的六皇子姜戈,过完年才七岁,还没有被封太子,但身为皇后独子,谁都知道他是未来的君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