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360)

作者:枫香 阅读记录

小石大夫一听立刻说道:“我们有别的治冻疮的方子,等看看周围什么药材采购更方便。蛇油效果好,丹州那边现在有卖蛇油的,就是数量不多,还贵。”

一提起丹州,竺年眼前一亮:“那里确实适合养蛇,蛇都好胖。”

尉迟兰纠正他:“没有都很胖,是被你抓的那几条胖。”

“这边的蛇就不太行,太小啦,肉都没多少,别说油了。”竺年吃完饭,还是觉得丹州养蛇真的好,自己当年就没想到这个点子,也不知道现在是谁搞出来的。

尉迟兰看他吃完了就在凉棚底下一躺,把人拉起来散步消食:“南地不也有很多蛇吗?就没有大蛇?”

“唔,有的。”竺年提起来的表情一下子变得不太自然,“大蛇是很多的。尤其是山里头,丈长的蛇也不少见。花花绿绿的,有些还会追着人咬,可凶啦,还毒。”

丹州的大蛇比较和善,无毒蛇居多。毒蛇一般个头不大。

长随听着,下意识琢磨要是将来哪一天打到南地去,他们是不是有办法对付那些花花绿绿追着人咬的毒蛇。

晚上散步的人不少。

现在晚上天气凉爽,初春种的树现在叶子都长得很像那么一回事了。

正说着,就看到一条圆圆长长的小动物蹿出来,下一瞬就听到一声“吱”,然后就看到那小动物叼着一只小老鼠,大摇大摆从他们面前走过。

“咱们这儿都有黄鼠狼了?”他们刚来的时候,这里就是一片石头滩,土地贫瘠,长几根野草都稀疏。

“有。听说是有来的船上,有人养了一窝,跑下来几只小的。也有说是混在屯里送菜的车上过来的。还有说是本地就有的,只是以前没看到。反正这小东西只要不招惹它,就没事。不然放屁那味儿真受不了。”

尉迟兰的注意力在别的地方上:“那小老鼠还没汤圆大。”

竺年问他:“想吃汤圆了?明天咱们做汤圆吃?”

“不等过节再吃吗?”

“反正有材料,想吃就吃呗。”家里有个先生就喜欢吃这种糯叽叽的东西,家里常备糯米和糯米粉。正好现在存的还是去年的旧米,新米还没送来,先消耗掉了再说。竺年笑他,“天气一凉快就活过来了?”前些日子在沃州和京城,饭也吃不下多少,脾气还火爆得很。

尉迟兰不觉得自己前两个月有什么问题,倒是想起来那些菹菜:“明早多切点菹菜吃,吃完我去看看哪里合适设个书院。”

“你要在这儿设书院?”按照书院的标准,招收的学生可不是教人算术识字的,而是系统性教做官的。银城就一个工地,能有生源吗?

“嗯,随便招几个学生,试着教一教。”尉迟兰心里头已经有了想法。

等竺年开始忙活起码头、运河、银湖渔港和小城的事情,尉迟兰就开始忙活起他的书院,顺便带着两个小石大夫东奔西跑,熟悉地方环境,顺便把医馆从选址到药材采购都给理顺了。

尉迟兰手下本就有一条线的药店医馆,做这些事情驾轻就熟。

等十天一过,竺年还想着问两位大夫是不是打算留下,没想到医馆都已经准备开业了。

医馆按照尉迟兰参照梨园医馆和银城的实际特点,做了许多功能区划,各种设备添置多且杂,占地和竺年他们住的“小院”一样大,是银城这边衙门的两倍多。

被安排当银城县令的官员姓赵,看到这个医馆比尉迟兰和两位小石大夫还上心。

他上任至今没两个月,手头已经积累了这边工地的常见病。

当厚厚一沓医案放到桌上的时候,别说是两位小石大夫,就是尉迟兰都有些震惊:“赵大人还懂医?”

赵大人在两位御医的徒弟面前,可不敢说自己懂医:“只是一些兴趣,会医一些头疼脑热。”

两位真大夫认真把每一个医案都翻看过:“这可不是一点兴趣了。”

“没出什么岔子就好。我也是跟我家夫人学的一点皮毛,以前就是琢磨着给家里孩子治点病。”赵大人一时口快,然后赵夫人也被请了来。

赵夫人其实早就想来见见两位石大夫,只是两人被尉迟兰带着到处跑,压根没机会见面。

她手头的医案更多。

有她历年自己救治的医案,有她家长辈的。所有医案都按照地区、年龄和性别分了类。

医案太多,两位大夫只能粗略翻看了一下,发现前人的医案只能算普通,治的病普通,开的方也普通,中规中矩。一直到赵夫人记录的大概十多年前,医案瞬间有了显著的提升。

赵夫人也大方,直接说道:“那会儿住的地方,大夫不靠谱。家里孩子差点被治死了,就想着干脆自己来。我生产也没护理好,落下了病根,就把自己调理的方子也记录了下来。”

尉迟兰跟着三位老御医学了一阵,水平距离坐堂看诊那是差得远,但看懂医案问题不大,显然这位县令夫人的水平很不错,就说道:“赵夫人要是不介意,能到医馆来当个坐堂大夫吗?”

赵夫人是一心向医的人。此前十几年,赵大人到哪里当官,她就跟着在哪里给人治病。

尉迟兰问了问两位的意思,给医院增加了一个妇科、一个儿科。

医院的地方大小足够,就是怎么划分各个功能区变成了一个问题。

尉迟兰就找了竺年来帮忙。

普通百姓对男女之防没有那么讲究,但是看病涉及到很多隐私,确实需要格外注意一些。

医院的房子没什么问题,就是主要功能区和诊室的布置。

这方面竺年就直接把现代医院的那套能搬的都搬了过来,科技水平过高的那些是真没办法。

倒是最后有一点:“什么是手术室?”

竺年正在自己做能够调解背部高度的护理床:“嗯?就是动手术的房间啊?你们不需要吗?”

竺年也是穿过来了之后才知道,大夫们早就会给病人们动一些小型外科手术。

南地建的医馆,类似梁州、南泉这样的大城市,都有精通这方面的大夫。

听过竺年的解释之后,几位大夫包括尉迟兰这位半吊子都明白过来,说白了就是手术室的卫生条件要比别的地方高,这样手术造成的创口不容易感染,进而引发炎症。当然以目前的条件,做到完全无菌是不现实的,只能说是尽量。

竺年还给医馆配了各种人员,包括负责大部分护士工作的学徒,进门有保安,有引导台负责预诊和分流,有药房负责抓药,有专门负责收费的账房等等。

所有人都发月薪,不用去管医馆的盈亏。

别人都觉得赚钱的事情交给竺年没有问题,但是赵夫人和尉迟兰稍后大致算了算诊金和药钱,分别找到竺年:“医馆不能这么来,会赔钱的。”

尉迟兰更了解一点竺年,问:“是不是想做成梨园小筑那样?”更接近于一种福利。

“啊。医馆会赔钱,书院、学堂也是赔钱的。这些事情必须赔钱做的。”竺年这时候已经把护理床打磨好了,让尉迟兰躺上去试试,“梨园小筑要不了几年就能赚钱了。我上次回去看了账本,挺好的。”

梨园小筑的土地,他买的时候早,那会儿还不怎么值钱。原先是作为码头的职工宿舍使用,现在码头建造完了,原先建造码头的工匠大部分都去了银城或者是桃花坞,剩下小部分负责维护一号码头的工匠还住在里面,加上一些在码头工作的人员,数量少了很多。

空出的大量的房子,被当做普通的房屋出租。尽管管理费比其它类似的地方要高一点,但总体是赚钱的。

考虑到京城的房价和梨园如今的价值,还有梨园小筑内的房屋数量,资金回拢的速度相当可以。

竺年看了看尉迟兰平躺之后还有余裕,就让赵夫人试试调节靠背的高度:“哥,你别动啊。”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