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446)

作者:枫香 阅读记录

这几年,竺年在外,虽然没和南王府断了联系,但是类似这样的公文肯定不能光明正大传递的。

有些事情竺年和外界的人知道的一样,内里的细节并不清楚。

“那怎么叫我们兄妹俩合计?肯定得开闭门会的。”竺年说完,想到闭门会的情况,伸手一把扣住竺瀚的手腕,“老爹,到时候是您登基后的第一要务!”一定要主持!

他当初写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是被那次南泉遭遇的巨大台风给刺激大发了,辅导老师也只有他高祖奶奶一个人。没辅导老师不行,他那会儿字还没认全。

后来头脑一热,他就把写完的计划抄了几遍,分头寄给了他爹、他娘,还有他奶奶。

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他感觉也没什么太大的变化,只除了身边多了一些职位听上去就很厉害的人。于是到了《二五计划》的时候,就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会有一群人关起门来吵架。

可那时候毕竟就这么点人,在宋婉老太太面前,大家也还算克制。

《三五计划》他写了个压箱底的草稿,人都已经身不由己了,也没法讨论实施。

现在新的这份,想想将来国土面积多大,涉及到的人有多少,关起门来吵架,那得成什么样子?

不吵?和和气气?

那是不可能的。

一大家子的资源就这么多,给这个多一点,就给那个少一点。

给少的,自然不服气;给多的,也想要更多。

甩手掌柜此时还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觉得儿子说得不错,若是在不远的将来登基,这个活倒确实不能简单丢给儿子,好说话地承诺:“放心好啦,顺利的话,再过两三个月的事情。我算算也差不多了,过几天再过去送送你父皇。”

“要不我去送送?”他是野王哎!让野王守塔合理吗?那不合理!

竺瀚果断拒绝:“你留在家里。回头你赶紧把你王叔叫来,这样你奶奶能少骂你两句。”

“噫!”老爹卖弟弟这么果断的吗?

他奶奶不喜欢他爹这个大儿子,同样不喜欢他王叔这个小儿子。王叔技术宅,和他奶奶的期许相差甚远。

叫王叔来,就一个作用——分担火力。

竺瀚想到自己亲娘,跟竺年交代完的第二天,就果断润了。

他得去送送儿子的野爹,还得和儿子的姨夫联络一下感情。

竺瀚不在的时候,宋觉就带着兵马和姜卓军队半真半假的交锋,规模不大,互有胜负,一路打打停停,默契地守在宿州,像是目送姜卓军去阳州。

宋觉不可能让姜卓从汾州走:“羊尾驿那边的栈道修好了,让他们从那儿走,就是多花点时间。”

“到时候让他把杨家的人也带走一些。”杨家人注定不可能对竺家完全臣服,还不如直接走了。

“你不怕他们就干脆占了阳州不走了?阳州可是个好地方,还易守难攻。”

“这话你说给别人听还能信,你骗糕儿,糕儿都不信。姜卓又不是姓杨的,阳州那么一个小笼子能关得住他?”竺瀚这天刚到宿州,为了避免影响春耕,吃住在军营,手边的东西都是从京城带来的,让亲卫把几个箱子给他,“喏,糕儿给你这个姨父的。”

宋觉瞅着竺瀚并不怎么顺眼,甚至又一种明明自家小儿子怎么摊上这么个亲爹的违和感慨。看到竺年给自己的礼物,他当然很开心,就让亲卫送去自己的营帐。

竺瀚一愣:“你不打开看看?”

“不了。一会儿我回去再看。”

竺瀚皱眉:不打开,他怎么知道里面放了什么东西?怎么才能显示出亲爹和姨父的区别?

宋觉也跟着皱眉:干嘛?糕儿给他的东西,难不成还想抢?

两家身上血脉相近,两人年龄相近,平时看不出来,皱眉的样子一眼看着就像亲兄弟似的。

有裨将通报进来,带了个前方探查的斥候回来报信,才算是打破了略显焦灼的氛围:“姜卓军已经全部通过栈道,到达四泰。有阳海骑接应,转道涉阳。”

“从涉阳走的话,不是得穿过整个姜国旧地,才能到安昌?会碰到北境尉迟吧?”

“会。芳儿会护送他们离开姜国。到时候跟着他们一起走的,总得有百万人口,往西到安昌,到更远的地方,抢一块地盘来,重新发展,不比姜国那块烂肉强?”

姜国旧地,当然没有竺瀚说得那么不堪。

毕竟那么大片的土地,虽然气候相对前朝大月的国土会显得干冷一点,那也是相对而言。而且姜家经营那么多年,从别处从头开始,谈何容易?

可以说,但凡能够有一点可以挽回的余地,姜卓都不会主动放弃。

摆在眼前的现实是尉迟兰几乎已经横扫完毕,剩下没有清理的地方,已经不适合据守以及发展。姜卓才不得不放弃。

当然,姜国对姜卓来说,更像是拴住狼脖子的铁链。他从小就在姜国的老贵族的压迫和挤压中艰难生存,放弃姜国旧地对别人来说艰难,对他来说反倒是彻底松开了铁链。

他像是一匹终于咬碎了铁链的头狼,从此可以带着自己的狼群奔袭任何地方。

当然,狼终归是狼。

竺瀚想到姜卓临走玩的那一手,还颇有些愤怒:“那老小子,临走把玉玺和传位昭书给了糕儿!呸!这些东西轮得到他这个假爹来给吗?把我这个亲爹放在哪儿?”

宋觉“啊”了一声,半试探地顺口说道:“要不你也写个诏书,一起给糕儿得了?”

竺瀚一听,脸上的怒容瞬间就下去,坐下之后还慢条斯理给他倒了杯茶,从头发稍到脚底板都透着得意:“我知道你不服我。你喜欢糕儿对吧,姜卓那老小子也喜欢糕儿。告诉你,没用。糕儿是我儿砸!糕儿什么时候想当皇帝,就什么时候当皇帝。咱家不兴那些个东西。”

“他还不想当皇帝啊?”

“啧,我跟他提过,小崽子大概还想在玩几年。”

“休息一阵也好。他这几年太累了。”宋觉喝了一口茶,觉得味道还不错,就又给自己倒了一杯,“以前他在姜卓手底下束手束脚的,都能干成那样,将来要是放开手脚,那得成什么样了?”

竺瀚这个亲爹,只会比宋觉更期待:“你也这把岁数了,要不搬来京城看着糕儿?糕儿弄的梨园挺不错的,以后咱老哥俩没事去听听戏。”

“那不行。我还得在汾州的大学才弄一半。别的交给我儿子倒是可以,大学不行。”

“造大学可费钱了。”

“学校都费钱,不过收益好。”大学,倒还真不是关键所在。

学校的收益,也不是直接通过学费赚到多少钱。

现在大学还没有建成,也看不出有什么效果。但是幼儿园和小学已经在北部六州推广开来,尽管目前只有几座府城和少数富庶的城镇有那么几个,但是得到的反馈非常好。

事实证明,大部分家长带孩子都比较粗糙。

很多家长都忙于生计。哪怕是在家不怎么出门的妇人,每天不是长时间忙于织布、绣花之类的工作,就是操持家务。像现在春耕农忙的时节,妇人们要和男人们一样下地劳作。

孩子们能交给老人带的,都已经算是好的。老人这种时候也得忙活。

小孩子只能交给大孩子带。多大的孩子算是大孩子呢?一些穷人家的孩子,六七岁就已经能做饭,带娃,打猪草之类的事情了。

城里人一般家庭条件要好一些,但多数家庭也得为了生计奔波忙碌,能让孩子妈专心带孩子的家庭不多。而且这年头生的孩子多,加上小孩子难免活泼好动,家里一两个大人压根照顾不过来,非常容易发生各种意外。

送到学校去就不一样了。

虽然要花点钱,但是学校的安保措施严格,有专门的老师从洗手开始教,打理得格外干净。上过幼儿园的孩子出来,都明显比别的孩子更有礼。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