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510)

作者:枫香 阅读记录

另外就是他老爹的小金库着实单薄。

他老爹成年在外面打仗,什么金石玉器都不如粮食铜钱,对这方面压根没有概念。因为出身带来的审美倒是在,但这种东西又不是想要就能马上就有的。

粮食得从地里种出来,布料也得纺纱织布。

能够收入皇宫的器物,自然也得工匠精雕细琢。

前朝虽然留下来了一些,但有些太过具有前朝特色的东西,拿来赏赐并不合适。

还好竺年这辈子是做珠宝生意起家的,拿了许多给他老爹充门面。

尉迟兰想了想:“等这次回去,把东宫多改几个库房?”

反正他们后宅没什么人,房子空着也是空着。

“改呗。”竺年看尉迟兰还泡在水里不上来,就催他,“不热了就起来洗澡去。”

尉迟兰对大热天还要洗热水澡充满抵触,看看竺年突然又积极起来:“走,洗澡。”

竺年还到到奇怪:“变天了?”平时催他洗澡,非得哄老半天,比小孩子都难搞。

尉迟兰上岸,把竺年拉起来往浴池走:“一起洗。”

新京的皇宫就这点好,用水的地方都大。

而且外面看起来是一个整体的皇宫,内部分成好几个相对独立的区域。

他们这边的浴池也就比游泳池略小一点,很多事情都能施展得开,比京城那边好多了。

京城冬天想要洗个宽裕一点的热水澡,以前还得去郊外有温泉的行宫。

那边的温泉温度也不太高,还有一股奇怪的味道。尉迟兰和竺年去过一次,就不感兴趣了,反正他们自己有冬暖夏凉的小殿,不需要去凑那个热闹。

等他们把手头的水利工程的事情忙到告一段落,就去梁州海峡北岸考察。

北岸六州,地势同样开阔平坦,只在东缘有一道狭长的山脉,不是很高,遍布各种毒虫猛兽。

当地官员最头疼的事情就是:“那些粟人怎么就不怕死,非得翻山过来。”

这些山别看不高,看着也清秀,当地不是没想着利用起来,但实在是遭不住。除了毒蛇猛兽之外,还有各种奇特的地形,人进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偶尔有人翻山过来,几乎没整个儿的。他们还得派驻大量的人员在边上守着,防止对方携带什么奇怪的传染病过来。

竺年和尉迟兰跟着当地官员参观山脚下的药田,听他说起对面的粟人:“他们那边日子过不下去了吗?”

有个能够安生的地方,何必冒着生命危险去往未知呢?

“粟人新换了个国王,凶残得很,把百姓当奴隶卖给那些海盗。”官员是个有了点年纪的妇人。

她不是跟随宋萱南迁的梁人,是当地人。

他们这里祖祖辈辈和粟人只隔了一道山,虽说交通不便,但一些沿海地区还有交流,也有通婚。语言习俗都比较相似。

他们这边成了梁人,只要踏实工作,就能住上结实的房子,不用担心小孩儿老人不明不白得死去,眼看着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更好。

但是一山之隔,那些粟人明明也从这里学了许多,偏偏没用在正途上,普通百姓的生活甚至更加艰难。

尉迟兰看他有些感慨,就问道:“那你想让粟人,也过上和这边一样的生活吗?”

妇人笑着摇了摇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我们这里还是比较穷的。”

在内陆,梁征战平息未久。但在海外,十六州的大致版图已经固定了很长一段时间了。

停止扩张,把重心放在发展上。

能够住上砖瓦房的人家还是不多。

城里相对好一些,近两年因为排水管道的铺设初见成效,显得干净。但只要去往一些小型的集镇,就能看到明显的差别,更别说是普通的农村。

她想得很通透。顾好自己就好了,还管什么邻居呢。

这位邻居是好邻居还是恶邻都还不好说。保不准人家过来,是想抓了他们的人也当奴隶贩卖呢?

近山的这一片是这边六州最落后的地区,但是近年来因为药材种植加工的展开,当地生活已经改善了很多。这在以前是不能想象的。

本来以为的药材种植多了,药品产量高了,价格跌了不少,会导致收入减少,其实并没有。

药便宜了,能看得起病的人也多,还有朝廷统一收购。

当地人只需要栽种,不要烦心销路。栽种也有专门的人来指导,药材加工厂更是提供了不少体面的就业岗位。

竺年他们跟着当地官员走了一圈,觉得还可以。

整个北部沿岸适合建造码头的条件不好,比南部地区商业氛围弱了一点,但是各方面做得都很踏实。

他们转了一圈,前后就花了两个月。

等当地官员站在码头上,一大清早送走太子一行人,都吐出一口气。

“总算是走了。”

“两位殿下人都很好,没必要这么紧张吧?”

“人是很好,可你没听说那位刚来不久,就让那群眼高于顶的大学生罚去修水坝了嘛!”

“新京大学的?”

“大学生修水坝也不稀奇吧?我们这儿修个水坝,带头的不也好几个大学生?”

“可不是让他们画图纸指导工作,是扛水泥搬砖做苦力呢。”

“我也听说了,说是触怒了太子殿下。”

“所以说啊,这些高高在上的梁人,谁知道他们怎么想的。喜怒无常得很。”

“这话说的,你就不是梁人,我就不是梁人了?”

“这跟我有什么关系?你去京城说一句‘我是梁人’,看人家认不认吧。”

一群官员不欢而散,没想到的是,在大船离港之后不久,压根就没穿过海峡,一艘小船就放了下来,载着已经改换衣装的竺年等人拐向一个当地人的小渔港。

说是渔港,其实就是一个海边小村。

渔船就是一些小舢板。

竺年他们的船混入其中一点都不显眼。

当然他们这么些外人来,还是很显眼的。

他们还没把船拽上岸,就有人跑了出来。

当前的是一群小孩儿,看到他们一点都不陌生:“侯叔叔来啦!”

他们说着标准的大梁官话,几个追出来的老人尴尬地点头笑了笑,用当地话骂了几声,应该是斥责小孩儿乱跑。

竺侯用当地话招呼了几声老人,就对竺年介绍:“咱们学校有个小兄弟,出来之后当了渔民,也不知道怎么就到了这里,还当上了村长。”

尉迟兰和竺年太高了,本地人长得大都瘦小。他们的皮肤可以涂黑,但身高没法缩水,换上了当地人的衣服也不像当地人。

尉迟兰听着是越来越好奇:“回去的时候得去一趟南泉,见见你们读的那个学校。”

好歹他也是个先生,这辈子也就正经教了竺年这么一个学生,但那个学校也太夸张了,这都是出了多少人啊。

竺年的亲卫营不必说,几乎九成九来自于南泉的学校。

竺年被册封太子之后,亲卫营就在京县外头找了个地方作为军营驻扎。

当时还闹过一件不大不小的笑话。

由于亲卫营几乎都是南泉人,在军营里都说南泉话,有一次有个小分队出去拉练,碰上一支准备造反或者说已经开始造反的反军,被直接给灭了。

反军哪里想到来人这么凶残,嚷嚷了半天投降也没人听(听不懂);被审讯也听不懂,还被当做负隅顽抗,被打得可惨。

亲卫营里确实有不少语言天赋不错的,别说是官话了,就是外国话也能高低来几句。但巧不巧的那天的队伍中就没一个语言人才。

毕竟亲卫营战斗力才是第一要素。

竺年的亲卫营可凶残。主要是正经打仗的时候,他们没捞到什么战功,憋着一股子气。

撇开这些亲卫营,还有更多的投入到了军队中,出现了不少出色的将领。

当官的人数相对少一些,也只是相对。在北地的官场上少见,南地、海外、姜地,出自南泉某个学校的学生可一点不少。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