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时见卿(14)

作者:木秋池 阅读记录

霍弋腿脚不便,不常来宝津楼,但每次过来,底下的人都如临大敌。账房忙活好几天才厘清的账本,他只略略翻几眼就能寻出错处,还有宝津楼里费尽心思收集到的朝堂消息,也常常难入他那双火眼金睛,"别学朝中那帮闻风而奏的饭桶,既然是听说,为什么不查清楚再来汇报?"

想起霍弋的冷漠斥责,紫苏有些紧张,站在门口深呼吸了一口气,才轻轻叩门,得允后推门而入。

霍弋正在听楼内的暗线汇报消息,一边听一边翻账本,待暗线汇报完离开后,才看向紫苏道:"再有几个月,殿下就要回京了,公主府劳你提前安排好。太子那边你别管了,我另外派人盯着。"

"是。"

霍弋很快翻完了账本,没挑出什么错来,紫苏暗暗松了口气。谁知他又道:"宝津楼近两个月收入很可观,看来都是一掷千金而来,竟没有人能在四艺上胜你一筹吗?"

宝津楼四艺,指的就是门外告牌上写的对弈、投壶、筹算、辞赋。每一项都能反映出人的不同特质,如擅长对弈的人往往精于谋略,擅长投壶的人骑射也不会差,能筹会算的是聪明人,工于词赋的是科举进士的潜力股。

宝津楼以四艺为入门票引,不仅是为了哗众取宠,也是为了发现和招揽有才能的人为长公主效力。这是霍弋当年开设宝津楼的初衷。

紫苏觑着他的脸色试探着问道:"会不会是咱们的标准太高了,要不我以后放放水?"

霍弋道:"求才取士,宁缺毋滥。若是连你也比不过,对殿下也没什么用处。"

紫苏心里暗道,我好歹也是跟在殿下身边长大的,什么叫'连我也比不过'?

"不过今天早晨倒是来了一位工于词作的小娘子,自称青衿。"紫苏将孟如韫的事告诉霍弋,拿出她作的《踏莎行》给霍弋看,霍弋看完后挑了挑眉,似是有些惊讶。

"如此才华,可惜是位女子,否则他日科举,能高中三甲也未可知。"霍弋道。

紫苏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便作主将她留下了,明日派人探探她的底细,别是太子安排进来的人。"

霍弋"嗯"了一声,将那张词作还给了紫苏,“你做主便是。”

第5章 初见

孟如韫与青鸽暂且在宝津楼安顿下,紫苏给她安排了一处不错的房间,和楼里弹箜篌的姑娘共用一个院子。那姑娘叫赵宝儿,原是扬州人,家里遭了灾,就到临京城来学手艺,是宝津楼里的老人了。

赵宝儿很喜欢孟如韫填的词,每次谱了新曲子,第一个邀她去品评。知道孟如韫身体不好后,赵宝儿经常买些珍贵的药材送她,还把自己的小厨房借给青鸽熬药。

孟如韫感激她,于是一有时间就给赵宝儿填新词,她的词赋风格多变,可婉约清丽,唱林梢新月,也可气脉浩然,咏大漠长烟,贵在收放自如,遣词酌句,让人耳目一新。短短半月,宝津楼就有好几首词曲在坊间传开,不仅其他酒楼争相模仿,许多风雅士人醉后也击鼓而歌,风靡一时。

这天赵宝儿又请孟如韫去听她新谱的塞上曲,时下流行清丽柔婉的花间词、婉约曲,赵宝儿却难得作了一曲豪迈英武的快曲,箜篌弦在她指下噌噌作响,骤如万马奔腾,又倏然高起,铿锵回转,似长箭破开城门,继而一往无前地倾泄而下。

“好!”孟如韫听得心中酣畅,十分惊奇地抚摸着赵宝儿的箜篌,“我还是第一次知道,原来箜篌能弹出如此英气豪迈的曲子。”

赵宝儿笑了笑,摘了戴在手指头上的指套,“我见过一个吹唢呐的师傅,能把《蝶恋花》吹得柔肠百结。可见乐器为人心发声,本无柔婉与英武的差别。”

“这倒是,”孟如韫若有所思,“可你怎么突然谱了首塞上曲,是灵感偶得,还是为哪位将军而作?”

赵宝儿突然红了脸,拉着孟如韫的手,神神秘秘地小声说道:“听说陆巡检在北郡打了胜仗,这两天就要回京受封赏了!”

“陆……巡检?”

“哎呀,就是陆明时,你没听说过吗?就是那个十七岁中榜,以进士出身请转武职的那位!”

赵宝儿眼睛亮亮地给孟如韫讲陆明时的故事,说他三年前考中进士,当今天子见他年轻,长得丰神俊朗,有意拔擢他入馆阁,留在身边栽培,还有流言说天子想招他为驸马,但是陆明时当场拒绝了。

宫里的话几经周折传出来,传得有些离谱,说当时陆明时脊梁笔挺地跪在丹墀下,高声陈请入北郡兵马司,其言辞恳切,令在场士大夫汗颜。

当今天子被当场驳了面子,心里十分不痛快,让陆明时回去候补待缺。说是候补等有官缺再给他安排职位,实际上就是晾着他,后来还是修平公主向天子求情,才给他安排了一个北郡巡检的职位,让他滚去北郡赴任。

同类小说推荐: